“绿色文学”2018会员投稿(散文)
好好吃饭吧
文/黄真(陕西西安)
铃声响了,我把手机暂搁在旁边,在想:几点了?是下课了还是上课了?
也是啊,拿着手机,却不知道几点了,几乎想不起来是中午还是黄昏。
然后看看窗外,也听到了稍远一点有上体育课的哨音,再看看手机,六点差一刻。
才记起来,午饭后看手机时才注意到自己投给《商洛作家》的两首作品发表了,一首诗《小石头的宿命》早在九月十六日就了公发了,两千多字的散文《怀念我的母亲》也在十月初发表了,我居然现在才看到,自己太迟钝了吧。本来准备做今天写作任务,暂且放弃,便迫不及待的留言转发朋友圈。很久以来,我也不清楚朋友圈里自己的文字满天飞,在别人眼里是不是“污染”?但我还是幼稚的在第一时间分享出去,今天也习惯性的发了出去。
留言转发如此反复,很快下午的上课铃声也响了。我拿起讲义和笔记本,奔向教学楼,下午是教研组活动时间,而且我是主讲人,得向同行传达上次在西安七十中听的“新课程”培训内容,我看着自己的笔记,因为过去两个周了,当时听课时间又紧,所以记得很潦草,这会儿有些文字连我自己都辩识不清,也很快用两分钟时间整理思路梳理要点,把新课改比较前沿的重点给大家说了说,应该还行吧,后来安排了本学期“英语角”的活动计划,当天的教研活动就结束了。
其他老师都走了,我留在办公室,改了二十分钟作业,突然觉得有些冷,因为这里是空教室才开启出来的办公室,好久没启用没甚人气,便喝了一口热水暖和暖和,然后也返回宿舍。
回到宿舍,因为早晨有点思路,也就随手了一篇散文诗,就用了十几分钟时间。去卫生间,才发现早晨泡的三件衣服还在盆里。眼看再过一刻就放学了,我是去餐厅吃完饭还是洗衣服?很快我抓起衣服,揉搓起来,裤子和衬衣还好说,看着这沉腾腾的西服外套就犯难,也只好把容易做的完成,还把西服套装能扔在盆里。
实际上这个时候还不是很饿,而且今天看到自己的散文《怀念我的母亲》,加之今年十月份是母亲去世四周年纪念,做梦也全是关于母亲拾荒的场景,几个周一以来,自己的思维是纷乱的,很难理清头绪。
四年了,时间过的好快啊!
因为半年来思维小活跃,自己陆陆续续也发表了几十篇文字,差不多有五六万字吧,虽然拘于见识不免幼稚,却不伐热情,总是一厢情愿的第一时间发朋友圈,甚至自以为是的发给自己以为可以分享的朋友。
总的来说,几个月以来,自己都是这样一种状况:打了鸡血一样。
而且数年以来,总是一种忙乱的状态,好像也没有认真的吃饭,只知道吃饭就是为了活着,有时甚至是不得不去完成一件日常任务。
这个时候,我还是决定去吃饭,虽然不是很饿。我再怀恋失去的亲人,但我想,他们也希望我,如同我的朋友,也希望我好好生活吧。
晚上我还有三个小时的晚自习,近一百本作业得批改,情绪可以的话,我还计划和上课老走神的几个学生谈谈话。
这样说来,我没有理由不好好吃饭。
我拿起碗和饭卡,走进餐厅,从一个窗口游走到下一个,平时吃饭都是临场发挥,此刻也不例外,直到走到最后一个窗口看见牌子上写的“混沌5元”,便知道晚上吃什么了,看见穿白工服的六十多岁的老师傅,花白头发有父亲般的亲切感觉,我毫不犹豫的刷了卡把碗笛递进去,让后在旁边窗口买了一个烧饼,等了十多分钟,混沌做好了,我从老师傅手里接过来,饭盆几乎快满了,好实在的老师傅啊。
这个时候我脑子里出现一个词汇“父与子”,当然和那小说无关,要是想到他那也在单位餐厅卖饭的儿子,年轻人就不会这样了,每天都是土豆丝凉拌黄瓜稀饭鸡蛋蒸馍的早餐,那个年轻人打饭,三毛钱的土豆丝几乎是十根十根的数过来,盛半碗稀饭的勺子也得颠簸上三四下,和他的老那实在父亲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提到吃饭这件事,话就长了,忍不住再啰嗦几句。
我听父亲提起过他的学生时代,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何等的艰辛,当时有一段时间应该是吃“共产主义”饭(大锅饭),生产队种的粮食都收在一起,然后分成若干份按所挣的工分分粮食,玉米小麦谷稻大豆等,自然队长的家人和朋友能分到颗粒饱满份量足的份,其他人就差不多剩下干瘪粒穗的;当时还吃大锅饭,一个小队的近百余群众拿着饭碗排着队按顺序等饭,打饭的显然是队长或者队里有身份的人,轮到祖母和父亲他们,只剩下半碗看得见自己人影的包谷糊糊。那时候的白白的小麦面蒸馍对一般家庭来说都是奢侈品,几个月才做一回,父亲一家人不舍得吃,就放在木头箱子里,还要上锁,再让信得过的祖母拿上钥匙,不能吃的时候就是父亲喊破天,祖母也不为之所动。
虽然说到我上学的时候情况有所改观,但永远忘不了那些饥饿的日子。虽然祖母很能干,但记忆里我们家庭总不受队里干部待见,加之当时父亲是村小学民办教师,当时记得是工分,后来月工资就是三四十块钱,全家人就靠父亲微薄的工资生活,父亲忙碌于学校工作,家里的地也没时间经营,旁边别人地里庄稼苗又高又大,而我们地里草盛豆苗稀,到收获的时候可想而知。我的初中是在离家五里路翻越一段山坡公路的乡镇初中,学校得交玉米面和柴才能领到粮票,有半年没有木柴,也就不能在学校食堂吃饭,初一大半学年早餐在距离学校近一点山沟里的大姑家吃早餐,午餐和晚餐时间充足一点和村里小伙伴们走回家,初二时祖母和母亲轮流提溜着饭盆给我送饭,我早晨放学了迎到半途,坐在公路边山石上三下五除二吃完包谷糊糊,然后走回学校。
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有个语文老师,我们在学校食堂吃饭都能碰到,老师边吃饭边和我们聊天,“你们好好学习,上大学有工作了才能吃到白面条!”每餐在学校吃饭,我们吃的包谷糊糊就酸菜,老师吃的白生生的面条。
从那个时候,我的目标就是“吃面条”!
我不确定,我今天这状态,算不算是已经是“吃面条”啊?
说了这小半天,都是说吃饭,是不是有点庸俗啊?想想民以食为天,多啰嗦一阵也未尝不可吧。
我又记起来自己当初才工作的事。
才师范毕业,被分配到西安西郊的一个农村高中,我和大学舍友合住一个宿舍,其实是一间砖瓦平房,我们一进去傻了眼,四只床凳几块木板,还有两张桌面坑洼不平连抽屉斗斗都没有的桌子,要命的是每天晚上芦苇席做成的顶棚上面队伍浩浩荡荡(老鼠过街),夜夜听着军乐声入眠。好在我们有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我们的宿舍就是年轻同事的聚集地,我们经常弹吉他听录音带唱歌。工作第二周我们买了煤球、炉子和餐具,舍友厨艺高会做刀削面,大部分时间是他做饭我负责洗碗,我手艺则一般,他没时间做饭时我就勉为其难,把小麦面粉渗水做拌汤(当地称老鼃撒或者疙瘩汤),反正每次都煮一大锅,十几分钟我俩咕咕噜噜就消灭个精光。
那时候不讲究,喝凉水都长肉,吃啥都香。
都工作第三个年头了,当时第一次被学校信任,被安排带高二年级理科一个班的班主任,所以工作热情很好高啊,除了认真教学严格管理班级之外,我还组织一些文字体育活动。一次隔壁班班主任建议我们两个班组织学生进行乒乓球比赛,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后来他建议邀请体育老师来当裁判,最好邀请管理年级组的领导少来指导,还说领导来了得抽烟吃饭吧,我想也是,他建议让我先垫些活动经费,之后班费再平摊等等,我没多想就答应了,实际上事情过后那个同事再也没提平摊经费的事。比赛活动还算顺利,结束后学生上晚自习了了,我先垫上自己的零花钱,同事请学校食堂师傅做几个菜,把领导请来,在我宿舍里摆了一桌子,开吃,我不会吸烟而且也口拙,主要听他们交流,边聊边吃饭,一个多小时后他们走了。我家的儿子当时只有三岁,从外面满头大汗跑回家,盯着桌上的残羹冷炙,小家伙看看我又看看桌子也没说话,我却一下子脸红了。就是啊,虽说不是山珍佳肴,但自己的孩子却认为爸爸请别人吃饭,而忘记了娃娃。
想想也是,外面套路深啊,生活中有太多“打肿脸充胖子”的时候。
好在自己算是那种容易知足、头脑简单到“没心没肺”类型的人,对吃的穿的没太多要求,冷不着饿不了就行。虽然饭量不小,但总是胖不起来,时间长了也不再幻想什么。用爱人的话说“给他一顿吃一头猪也胖不了”。
后来调动到现在的单位,除了偶尔个要好的同事在外面吃饭,大多就是在单位餐厅吃了,一成不变的饭菜,日复一日的吃,久了是在是无甚感觉,每到吃饭时间,抓着碗在餐厅窗口先游荡几个来回,然后再临场发挥。
思维有点纷乱,时间的确过的很快。
铃声又响起了,该去教学楼上晚自习了,今天晚上是第一节第三节第四节,没有第二节,所以第一节下课后快步回到房子继续写写吃饭的话题,这样的时间总是稍纵即逝,后两节晚自习上完快晚上十点,回到宿舍才看见那件衣服等着我呢,再洒些洗衣粉,在洗手池盆里揉搓,估计差不多了就用清水透了几遍挂起来。顺手倒点热水,洗完脚准备休息时才发现,那会儿吃馄饨的饭盆还剩有一点汤汁,累了不想动了,明早再洗碗吧。
坐床上,有打开手机,才发现一个笔友发来写作同题作业,没费多少劲就写完了一首微诗投稿了,然后我告诉笔友说我下午写了一篇散文,让她猜猜题目,它肯定猜不出来,我就告诉她是《好好吃饭》,她也说她自己家里最近发生了好多事情,加之工作不大顺心,有一段时间也没有好好做饭好好吃饭了,后来我们互相鼓励“要好好生活”之后道别。
想来想去,很多时候忙碌所谓的事业,担当所谓的责任,却忽略了身边看起来不起眼的人和事,也因为所谓的面子,太在乎周遭的眼光而忽略了自己。
生活,归根结底没那么复杂吧,做一个简单的人没什么不好,主要是用简单而积极的态度去认真生活。
从明天开始,好好生活吧。
从明天清晨起,好好吃饭吧。
作者简介
黄真,男,七零后,陕西商洛人士,笔名“山风” ,网名“独舞的蓝精灵”,现供职于陕西西安,英语高级教师,酷爱中英文诗歌、散文创作,用笔记录生活感悟已然成习惯,被朋友圈和文学圈誉为“哲思型散文家”、“怀乡诗人”。现为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的签约作者、【长安风.山之恋分社】文学艺术联盟社长和【湖北总社】文学艺术联盟副社长,近两年诗歌、散文百余首(篇)散见于《中国文学艺术联盟》《天竺山杂志》《黄土地文学》《西南诗刊》等多家文学平台。在文学艺术道路上,追寻文字与心灵对话的轻灵和自由,携带对故土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挚爱常年笔耕不辍,追求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一周读一本书、写一篇文、骑行两次,梦想有一辆单车骑行走天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