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性,“礼”,理性。太过感性的人过于冲动,容易犯错误;太过理性的人就显得过于冷漠,也会错过很多。
情感是发自于人本身的,正是情感维系着人与人的各种关系,也是情感影响着人的行为。
“齐侯送姜氏于欢”的行为推想其原因:可能是齐僖公非常疼爱这个女儿,所以即使是“非礼”也不管了,把自己如此疼爱的女儿嫁给鲁桓公,又说明了齐僖公对鲁国的重视;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女儿是要嫁给鲁桓公,所以齐僖公才破例这样做的。无论因为何种理由,最终都表明了齐僖公对鲁国的重视,对于鲁国来说这是应该高兴的事情。
齐僖公这样的行为可以认为是感性化所带来的结果,虽然被《左传》形容为“非礼”,对于当时的鲁桓公应该很是受用,提升了亲密度,从这结果来看,感性化也是可以带来好处的。
感性化带来好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弊端,如同齐僖公这样,确实可以拉近和鲁国的关系,可是如果有另外的国家来求亲呢?比如郑国,又比如周,齐僖公又怎么做呢:不送?齐国显得有轻视之心;送?齐国人要不然就不懂礼,要不然就很做作。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所以有了“礼”这个理性来限制感性。
理性能让人更全面的看待事情,所以经常听到或看到“要理性……”说法或字样,《孙子兵法》也讲到“立不可怒而兴兵,将不可愠而致战”。
理性很重要,理性可以让人作出“正确”的判断,可是“正确”的就是让人无怨无悔的吗?
一座孤城,被敌人围得水泄不通,友军的救援也遥遥无期,城里的粮食越来越少。理性告诉城里的人,快投降吧,投降才会有生路,活着才能有机会;感性告诉他们,要坚持,宁死不能背叛。理性战胜了感性,他们活了下来,却对这段往事耿耿于怀;感性战胜了理性,他们死了,如愿的死了。
感性可以给人那瞬间的勇气,所以“发乎情”,孤城中,对于城中勇士们来说没有投降这个说法,因为感性而产生了死不投降的决心。理性可以给人更多的选择,所以“止乎礼”,不投降不一定就是个死,而且就算是死,也是有很多方式的,因为理性而有了不同的过程甚至是结果。
“发乎情”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必须做的,“止乎礼”告诉我们这些事的做法不是唯一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