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当我们发现自己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第一感觉不是欣喜,而是害怕。
——写在前面
《下一站,别离》从片花到剧情播出都很火,讲述了某公司高管秋阳(于和伟饰)和大龄未婚男科女博士盛夏(李小冉饰)以契约的形式开始的一段有名无实的婚姻。两人在这段婚姻里对彼此怦然心动,最终重新领悟人生与爱情真谛。
结局虽好,皆大欢喜,但这个曲折的过程是大多数人真实情感生活的写照,在情感世界里,我们害怕,恐惧,遗忘,纠结,自我否定,甚至怀疑和放弃。
《下一站,别离》中,有失败的婚姻,有对爱情的心灰意冷,有工作的压力,有被亲朋友的花式逼婚,有大龄未婚女的苦恼,有对美好爱情的幻想,有无奈中的协议婚姻,有婚姻的条框约束,有相互的嫌弃。
当然也有莫名其妙小小猜测,怦然心动,点滴喜欢。这都是很多成熟男女在感情中的一个过程。
我们都渴望被爱,曾有过相信,有过追逐,甚至有过美好的故事。只是到了后来,慢慢开始妥协和放弃。剧中不管是秋阳对爱情丧失的信心,对婚姻的抵触情绪;还是盛夏对待感情的挑剔,都是现代社会中很多青年男女爱无能的写照。
就是这样一部朴实的作品,再次开启了我们内心对于爱情,婚姻、以及对于自我的映照和思考。
导演潘越表示:“爱无能是在爱和被爱后,自认为参悟一切,不再相信爱情,并拒绝爱情。《下一站,别离》就是要告诉观众放下心防,勇敢去爱。总之,爱的真谛,需要用一辈子去体会。”
治愈我们爱的作品和方式有很多,《下一站,别离》不是第一部,也不会是最后一部。
《一路繁花相送》也是以满屏温暖清新,为终日奔波在时间里的人们找到情感密码,治愈爱无能;
《北京女子图鉴》直戳女人最大的痛点:作为女人,就叫如何做,才是幸福的一生;
《东京女子图鉴》也在告诉女人一个悲惨无解的事实:“女人一生要经历多少男人,才能获得真爱?”;
爱的问题,是千古难题!
一 爱就一个字,可是你怕了
在情感世界里,每个人都有两个基本需求:爱和被爱。去爱别人是幸福的,被别人爱着同样是幸福的。当一个人缺爱的时候,与之相伴的首先不是孤独,而是恐惧,对爱的恐惧,会让一个人对更多东西都有恐惧。
很多人渴望爱情,想要一份爱情,但是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一点一滴,亲手堆起了一堵心墙,拒绝外在一切可以挑拨情思的信号,同时也把我们关在里面。
二 爱无能,我们的时代病
很少有人会承认自己爱无能,即使自嘲,面对这三个字,内心也是充满抗拒的。因为这是一种面对爱的无能,一种习得性无助的气质。
既然爱和被爱这么重要,大多数人都渴望,那为什么会有人拒绝爱呢?或者有意无意的屏蔽这份感觉呢?最重要的原因是 他们对情感有一种习得性无助的心理。习得性无助指的是因为重复的失败或惩罚,而造成的放弃努力的消极行为。
对,你对爱情的态度就是这样,经历过失败,或者幻想过可能会失败,然后自己放弃了。习得性无助背后是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中的绝望和恐惧。很多人的感情就是这样,渺小而不起眼,就算再努力仿佛也不能掌控自己的感情,也不能获取幸福。也许就是因为这种绝望与恐惧,我们往往将成功的原因归结于天赋,而不是努力。
于是很多人说,我的气质不适合谈恋爱;我先天性适合独处;仿佛一种天生就不具备爱的条件一样自我逃避。
三 不是不想爱,只是爱无能
有很多自称爱无能的人,他们大多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付自如,处事有道,却畏惧爱情,宁愿忍受孤独,宁可相信自己只配孤独终老;
有人,认为自己博爱,容易相处,没有获取爱情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其实他们中的很多也是爱无能,在与爱有关的事情上处处碰壁。
有人,发现自己喜欢一个人的时候,第一感觉不是欣喜,而是害怕!不愿意相信爱,不愿意相信自己和他人,不愿意勇敢面对自己的心灵。
曾和几个朋友吃饭,一对情侣因生活琐事吵了起来,朋友一边叹气,一边说,“真羡慕他们,能这么激烈的争吵,至少还能有个吵架的。我连和我吵架的男人都没有,我不知多久没遇到一个能彼此产生这样激烈感情的男人了。”
什么叫爱无能呢?简单地说,就是爱的能力欠缺。在亲密关系中,需要相互交流的情感不感兴趣,或者无所适从。
比如对爱情无感,对爱情丧失期待,不再相信爱情,也不相信自己会拥有;对爱情的欲望降低,对心动的感觉不再心动,把爱情视为累赘,对别人的爱情信号视为敌意,拒绝情感的接受和回应。
一个铠甲,封闭了自己,拒绝了关系。
有人在恋爱中,感受不到对方的爱,也不懂的自己如何关注对方情绪;
有人在婚姻中,感觉不到对方付出的爱和温暖,没有欣喜,也没有回应;
有的人在感情中,机械的表达着,理性的思考着,强迫的回应着,努力的假装着;
有人的爱情一段又一段,停下来就恐慌,用热恋的兴奋掩盖爱无能的事实;
有人沉迷工作不复醒,拒绝在情感上花费时间,认为感情是累赘,觉得没有人懂自己,不会有人走心,走肾走心的感情绝种了,在感情中一次次的逃避,被动的等待。
甚至有人只想一夜暴富,情感云云为何物,看似洒脱,实际呢?
四 我们都有病?我们都有爱
这是一个人人都需要学习去爱,勇敢去爱的时代。
我们在城市中奋斗,担心被同龄人抛弃,试图努力过一种体面的生活。深夜里给自己打气,满怀憧憬与信心;清晨里干了一碗又一碗鸡汤,努力 让智商、情商都在线。日复一日的,变成一架精密仪器,伴随着理性的成熟和应激,对待感情的能力也在降低。
漫画家朱德庸曾说“我们都有病”,在他的漫画作品中,他同样也说“我们都有爱”。没错,有病也有爱,这就是我们。
爱是什么呢?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我认为的爱,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就是把某些看的比自己更重要了。它的反面是把自己看的很重要,只是看的很重要,不一定把自己看的很清楚,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
五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敢,不愿,不再爱了
1 缺乏信任
想要爱,但不敢爱,因为缺乏信任。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和悲剧就是不再去相信。也许因为童年经历中,关于爱的记忆是恐惧的,也许在懵懂爱情中太用力了,也许在每次敞开内心的时候,被伤害了,还有更多的也许。
2替代品的丰富
爱无能的另外一种情况是,人们不愿意爱是因为觉得谈恋爱太麻烦了,毕竟,在一个时代,满足情感的替代品太多。我们都知道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最基本的是有爱,有性,有沟通。
越来越多的宠物走进了家庭,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越来越便捷的替代品走进了成人世界,满足大家享受欢愉;
形形色色的社交软件,让形形色色的“爱”更为方便,不管是增加了沟通的属性,还是情感的交流,爆款社交软件的背后,都是情感的需求。
我们太容易找到“爱“的替代品了。还有艺术,健身,旅游等广告的吹嘘,让很多人觉得品茶就是做自己,觉得每天出去走走就是追逐自己,健身房的大汗淋漓就是做自己最好的方式。
很多人理解错了爱自己的含义,屏蔽了爱的情愫,过分的追求“做自己”,逐步和关系隔离,慢慢回归到自己那个孤独的小岛。
3 社会发展的影响
英国《卫报》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社会文化对个人主义的强调,导致了人们的孤立状态,传统家庭为中心的文化开始土崩瓦解,让很多人的幸福和安全无处安放。
也就是说个人主义会慢慢造成个体的孤立和隔绝,即爱无能。
爱无能的人生活并不一定是幸福的。当一个人丧失了与社会纽带的连结而变得离群索居。那么他也就不需要家庭,不再需要伴侣,也不需要左邻右舍。
当一个无所不能到自己可以搞定一切的时候,仿佛不再需要关系,不需要帮扶,也不需要爱与支持。家成了一个人的空房子,一切都连根铲除了,周围散发着的是油漆和甲醇的味道,也可能只是红酒伴着清茶的飘香。
这房子住满了人,却像一个真空地带。越来越多的人成了这样的空心人。
4 自身对责任和成长的逃避
当我们从一个婴幼儿一路成长为成年人的时候,会逐步获取自由,与此同时必须要担当更多的责任。我们都渴望自由,却并不是人人都希望承担相对应的责任。
有人说自由、责任与成长,是与爱紧密相关的三个方面:自由是爱的目的,责任是爱的手段,成长是爱的过程。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正是在拒绝成长,逃避对爱的学习,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了爱无能。小朋友在渴望长大,大人却希望回到小时候,“我不想长大”是很多人的想法,有多少成年人把自己收缩在小孩的状态。我们台害怕长大,太害怕责任了。爱的背后就是责任,去分享自己的时间,分享自己的爱,去关注对方的情感,去满足彼此的需要。这是爱的责任,可是我们惧怕了,我们逃避了。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努力追寻对爱的需求;
我们渴望被爱,更渴望被理解;
我们渴望被爱,却在不知不觉中失去爱的能力;
我们渴望被爱,却始终被爱伤害;
我们渴望被爱,却有着胆怯于害怕;
我们渴望被爱,却渴望又绝望;
我们渴望被爱,却常常忘了得到和付出的关系
我们渴望被爱,即使一个人很精彩;
我们渴望被爱,无可救药的渴望着;
其实,我们只是一个渴望被爱的普通人;
我们每一首听着的歌,都有渴望被爱的痕迹;
生命的经验里,没有好坏;
别逞强,我知道你渴望;
别害怕,勇敢推到心墙;
别担心,尝试打开渴望的门;
每个渴望被爱的人,终将被深情相待;
爱的渴望,是成人之痛,也会是成人之美。
希望每渴望爱的你,都能走出内心的恐惧,充满信任,相信自己和别人,当你全然打开自己的时候,就像一朵花,敢于在天空下绽放,当你开始绽放的时候,一定是你一生中最舒服的时刻,你将成为他人眼中的愉悦的来源,因为你把自己贡献给了这片花园,这片花园,也回报给你一个灿烂的春天。
苏红:著名婚姻家事律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山东省首届优秀女律师,山东道心咨询首席专家,现任山东舜翔律师事务所副主任,nlp执行导师,亲密关系导师。
罗清军:心理学科班出身,私人心理顾问,家庭教育指导师,从事婚恋、情感、育儿等心理服务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