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山脉横亘在我们心中,也占据了我们人生经历的起起伏伏。
我们穿越过他的连绵与险峻,我们折服于他裸露筋骨苍茫清俊的气度。
强劲的朔北风雪将冷静坚毅的风骨,用千万年的工时和恒心打造了一座雄壮的丰碑,他更象一个北方的汉子,迎着大漠的落日,在寒夜孤寂中等待着朝阳和期翼,他俯听着黄河滔滔的诉说,把千万年的风霜雪月深藏在千沟万壑中……
庚子年的五月云卷云舒,嫩草水欢,应友松的邀请,一行人驱车在敕勒川上,三十多年前的少年,如今鬓发雪霜,无数次经过的阴山依旧苍茫而雄厚。
此行的缘起是发小伟从南方归来,每次发小伟的归来与陪伴,我们总能唤起少年意气的往事,更多的是谈笑后内心岁月积攒的友情所涌起感动和力量。
九峰山区是阴山之大青山一隅。北迎草原,南临敕勒川,远眺黄河北岸。突兀的山体,裸露的山石如北方汉子坚毅的面孔,阴山的一面之交只能给你留下这浅浅的印象。而你一但进入他的内心,却被他独有的情感和性格所征服。
沿途的山面,千变万幻,陡峭的崖壁,直上直下,突起的崖石横空出世,车一转,一股清泉从山崖石洞中的涌出,瀑泄下来,顺着山涧欢快的流向远方,路边的小蓝花盈盈的开着,在雄壮的山间无比安详自得。空气清爽到让你贪婪得象张着嘴的鱼,大大的深深的呼吸着。我们惊叹着阴山的美,我们分享着阴山的情……
打来山涧的清泉,用“火”与“土”融炼的“具”, 冲一泡与“草”与“山”与“人”的有关的“汤”。过滤一下岁月的来来往往,入口是那么的真香。打开一瓶沉淀了岁月的老酒,用心品出绵厚的味道。
一天过得好快,一辈子也好快!
阴山的脉,东西相起。人生的脉,血肉相连,始于其中的希望,贯于其中的坚守,终于其后的传承。
明年是发小伟赴深圳三十周年了,我们还记得分别时的景情,我们还记得翩翩少年的我们,我们还记得好多好多只有我们知道的故事和过往……
我站在山间,忽然想起一首诗“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此诗的作者是唐朝的一位皇帝和一位僧侣,据史书记载∶唐宣宗李忱有一次遇见庐山上一位高僧,高僧说他吟诵瀑布得到一联诗,但后面的接不上了。宣宗表示愿意续成。于是高僧说出前两句,宣宗续出后两句,合成了这一首气势磅礴、富于激情的千古名诗。
把这首诗送给伟和朋友们,也送给我们的后浪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