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二、译文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善于处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所以要想站在上面领导好人民,必须在言语上懂得谦逊;要想站在前面领导好人民,必须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所以圣人在上面领导大家,而大家没有感到沉重的负担,在前面领导大家,而大家没有感觉受到伤害。所以天下人都乐于拥戴他而不会感觉厌倦。因为他不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三、解读
1. 这一章讲的是《道德经》从头至尾所强调的“善于处下”的道理,因为只有善于处下,才能真正居上。
2.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大江大海,就是因为它们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然后不辞细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广纳百川之水,所以才成了百谷之王。
3. “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所以你要想站在上面领导好下面的人民,就不能居高临下,盛气凌人,不可一世,而必须在语言上对人民谦逊、谦让。因为“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你要是说话得罪了人民,就会失去站在上面的根本和根基,就会被人民赶下台。
4.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你要是想站在前面带领人民,就不能着急着把功名利禄都先抢到自己手里,而是要懂得让利于民,懂得把自己的利益放到最后。
5.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所以一个好的领导者,在上面领导大家,大家不会感受到沉重的压力(领导和颜悦色,谦逊待人)。“处前而民不害”,在前面领导大家,大家也不会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先忧后乐,与民无争)。
6.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正因为你表现的这样好,所以天下的人民都乐于推举你上来做领导,而不感到厌烦。
7.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一个好的领导者,正因为你不去与民争利,与下属争功,与他人争名,所以大家都来拥护你、拥戴你,这样反而天下谁也无法争走你领导者的位置。反之,越是争名争利,就越会被人民所唾弃,越走不上领导岗位。
8. 所谓“不争”,并不是消极被动,而是要了解边界,不争边界之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样才能“天下乐推而不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