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与读书》,就好像一对搭档,一个叫旅行,一个叫读书,他们总是一起出发,带着彼此,去到很遥远的地方。
不提圣.奥古斯丁说过:世界是一本书,那些不旅行的人只读过其中的一页。
本书是一本没有图片的旅行游记,不提供可以按图索骥的旅行指南,却带有丰富的想象与画面感。
01.
首先吸引我阅读本书的最大原因是作者詹宏志,他现职PCHome Online网络家庭董事长,并且还同时拥有多重身份,对台湾的媒体和电影事业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在常人眼中,作者就是我们眼中的大忙人,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更谈何旅行与读书。
但是作者却是台湾各界皆知的阅读狂人,家中藏书四万册,每年买两千本书,一小时阅读十万字。
他每天早上4点多起床,11点左右就寝,直到九点上班前,除了准备早餐时间,他都在读书。他的读书习惯从高中坚持到现在,近50年时间他一直过着简单而有规律的生活。
他一生所爱除了读书就是旅行,他用尽巧思挤出时间,走万里路,读万卷书,不停地开阔眼界,增长学识。
这让我想到富豪李嘉诚,他的作息时间非常有名:不论几点睡觉,在清晨5点59分闹铃响后起床;随后,读新闻,打一个半小时高尔夫;然后,去办公室,开始工作,数十年如一日。
很幸运我现在也是个早起的践行者了,已经连续早起42天。早晨要么读书、要么运动,要么拍照,让我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专属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只有坚持了,我们才知道,这一路上有多少事情需要实干,有多少东西需要学习。只有坚持了才知道我们离成功人士的距离也并非那么遥远。
02
永不止步的前行者詹宏志,总是在阅读,始终在路上。他读过的书何止万卷,走过的路更是远迈万里。
旅行与读书,时而讲读书,时而讲旅行,时而透过旅行讲读书。
他的旅行多由读书而起,十个推理小说般的精彩故事,犹如一场百科知识的脑内冲浪与日常哲思的马拉松。
被一本托斯卡纳食谱指南引路的摊牌考验;因尽信书而惊险万分的瑞士登山之旅;在印度无力招架念诵着鲁拜集的高明地毯商人;在南非草丛中充满生命体验的萨伐旅;在灾难过后的巴厘岛矛盾复杂的旅人心境……
“旅行与读书”这一章里,因为读了女作家米勒写的《佛罗伦萨贪吃鬼指南》,作者在书中寻找到打动他的句子,然后去到米勒推荐的那家酒店“狐狸与葡萄”,身临其境去感受了它的与众不同。
作者觉得循书中线索走进陌生城市的僻巷酒店或黑暗城区餐厅,并不特别感到害怕,因为有“某位知识丰富的友人”与我为伴。
每一本书的存在,就意味着一位“前行者”的存在,你并不是一位“冒险家”,你只是一位“追随者”。
所有作者认为旅行与读书的关系极其微妙,读书常常在旅行之前很久就开始了,甚至开始于你不自觉之处。
“京都觅食记”和“小野二郎的寿司旋律”让我对美食文化有了重新的认识和感悟。
在京都祗园遇见的“鳗桶饭”,作者感慨:这些尊重传统、精益求精的美食技艺,国宝级师傅长年只做一件事,精致程度着实令人惊讶。
小野二郎的寿司,究竟是好吃还是不好吃,作者始终没想明白,但却常常想到它,可能是它的滋味,也可能是滋味背后的文化传承,更可能是老寿司师傅那种专注神情带来的感动。
体验过“世界第一的握寿司”“这是全世界离天堂最近的位子”,作者就可以想当然的说:原来“次郎寿司”的滋味是这样啊。
这是你度过多少次报道评论,看过多少张绝美照片,做过多少回揣摩幻想,完全都无法替代分毫的。
我就处在心动归心动,始终没有付诸实践的状态,我不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因为今年小野二郎已经93岁高龄了。
有些美食不是因为那个人可能就不是那个味了,有些景色现在不去看可能再也看不到了,比如严重烧毁的巴黎圣母院。
03.
最后引用作者的一些经典语句:
我很幸运,读书能懂,这个能力使得我不害怕,要是遇上什么我不懂得,我就找出来看。
当我手上捧着一堆全部是关于吃的书去结账时,我知道自己已经上瘾了,这样的“觅食记”只是开始,并非终曲。
毕竟还有没去过的地方呀,毕竟还有多么多耗尽一生想看也看不完的书;有些地方不一定会再回去,但还有更多想去却没去的地方,所以能出发的时候还是记得要出发。
旅行是孤独的人在寻找不孤独的方式,旅行是不孤独的人在寻找孤独的方式。
“人生只是走一次旅程”,什么东西都得试试,金银钱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有时候“放手一搏”,买到人生独特经验也是值得的。
短短几十年的人生令人难以满足,可是读书和旅行能让我们拥有一个时长“加倍”的人生,让我们在有限的生命旅程中去经历更多,获得更加丰富的见闻。
旅行和读书,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两大爱好。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每天坚持阅读,输入一些新知识,每一次阅读都是和作者的一次对话交流,也是在和自己交流。
在接下来的每一年,和自己做一个小小的约定,暂时放下生活和工作的烦恼,去拥抱一寸从未到达过的土地,每年至少出远门旅行一次。
齐悦梦想社群第52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