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刺猬X简书 | 2019“还乡手记”EPOCH非虚构故事大赛
#2019还乡手记#麦田书会里的互联网印象+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

#2019还乡手记#麦田书会里的互联网印象+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

作者: 子昂_2184 | 来源:发表于2019-02-28 16:54 被阅读6次

          在豫西宝丰城南的马街村,每到农历正月十三,村外的几百亩麦田上在一夜之内涌入数以万计的人流,全国主流媒体目光聚集于此,一场曲艺人的大会正在着小麦青青的田野中进行着。这便是传承七百多年而经久不衰的“中国十大民俗文化”之一的马街书会。说来也有趣,一般集会的会场都在街道两旁,而马街书会却是在麦田里边,每年来赶会的群众和艺人,“踩麦田”成了必修课。有些朋友就有会产生疑惑,这么大的人流量地里的麦苗岂不是要被踩死,然而每年的麦收时节马街村人的粮食照收不误。这些朋友殊不知正月里的豫西,春寒料峭,麦苗处在休眠状态,生长极微弱,人畜踩踏了小麦,对小麦的生长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说唱艺人

            我老家离马街有十多里地,在汽车还没有像今天普及的年代,自行车和摩托车成为赶会人首选交通工具。孩童岁月,我爷爷用他那一辆骑了几十年的“二八大杠”带着我一路驶向马街的那片麦田里,只为看这一年一度马街书会。每年正月十三开幕,是马街书会的惯例。每年的这一天,全国的曲艺名家聚集在此,说书献艺,好不热闹。艺人们通常在正月十三的前两天来到马街村,借住在村民家中,马街村村民也是热情招待,并成立了艺人之家,让艺人们出门在外有个好的招待,所谓“无君子不养艺人”。马街书会跟其他的集会还略有不同,一般来讲,市集会场都是小商品的买卖,而马街书会则是曲艺交易的会场。艺人们来赶会,一是来学习交流,二是“亮书”和“写书”,"亮书"指艺人们在会场上摆阵对唱,以展示自己说唱技能。而"写书"一词曲艺交易的一种别称。乡下人家如果家中要过寿、还愿,建房等大事,就来到书会上选择说书人,他们以质论价,选择自认为好的,便私下与说书人商议书价,说定后就留下日子,请说书人家中演唱,这样“书”便是“写”出去了。

    书会上的大戏

           每年只有这么一次书会,对于爱热闹的我也是格外珍惜这一天。上小学寒假时间长,有时间跟着大人去赶马街书会,也见证着马街书会的变迁。自从上了初中,紧张的课程安排,正月十三这天都是在学校度过,与马街书会一别便是数年。今年寒假在家,又想来了去赶马街书会,时间上充裕,交通上改善,不再是阻碍的因素。只等正月十三的那一天去见证这次盛况。在没能去的那几年,我都能在身边能听到关于马街书会的消息,不管是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是建成“中华曲艺展览馆”等等,心中对马街书会充满了期待。

           正月的中原大地还有一丝冷意,上一场雪还未消融殆尽,麦田里残雪尚余,天空阴晴不定,2019年的马街书会便在正月十三这天鸣锣开唱了。还未到达会场,艺人们说唱声已在数里外传播开来,乡村小路上集满了赶会群众,前两天的一场雪让道路变得泥泞不堪,即使这样抵挡不住乡亲们赶会的热情。路上遇见一波骑行的车友,靠着手机导航,一路从漯河骑了过来。

           几年没来马街书会,再一见到,只能感叹变化之巨大。天上飞着数架无人机,航拍监控;原来空荡荡的麦田上建起了中华曲艺展览馆、刘兰芳艺术馆和中国曲艺交易中心,这些文化景观设施的建设增添了马街书会的魅力。最令我惊奇的是网络直播和摄影拍照在书会上的盛行。在会场的雕塑广场下,两位大叔一唱一跳,在用快手进行直播,并且让围观的乡亲关注他们快手号,新奇的方式吸引了大量群众的观看,有的掏出手机录制小视频,有的带着自拍在现场直播解说。

           看到更多的是举着长长短短单反的摄影家们。说书艺人,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一根竹竿架上一个大喇叭,一把弦子,一副檀板,清了清嗓子,就这样跟随着弦子的节奏开唱了。马街书会被誉为曲艺的大观园,除了本地的河南坠子外,来自全国的十余种曲目在此上演,评书,快板,道情,莲花落等等,一天能看千台戏的说法虽有些夸张,但是马街书会上的曲艺繁多是有目共睹的。每年还有两台大戏对唱,吸引着附近十几里的戏迷们驻场观看。

    随处可见的二维码

            互联网生态下,乡村与城市并未脱节,城乡二元的差异似乎在慢慢缩减。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马街书会,认识马街书会,极大的提高了传播效果。不仅是在文化传承的方面互联网技术得到应用,手机便捷支付也普及到了书会角角落落。微信和支付宝的二维码在每个摊位上摆放着,不论是小吃烧烤,还是娱乐游戏,用手机支付的人群越来越多,会场的周围麦田架着通信塔,临时的通讯车也在附近运营着,来满足大量的手机用户的信号需要。

    摄影与直播

            来马街书会更让我振奋和感动的是那些说书艺人们一年又一年的坚守。说书作为一门扎根于民间的传统艺术,在乡土基层有些很广泛的群众基础。但是时代的潮流在变,人们的娱乐活动也在改变,说书人在时代的大潮中身影显得渺小可怜。我在走访艺人的过程中,年轻的说书艺人面孔鲜有出现,大多数艺人年过花甲,中年艺人也少之又少,说书艺术的传承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地步。有的艺人谈起传承,话语之中满是心酸感叹,家中无人接班,社会上也难收到徒弟,感叹着时代的变化。不由得想起来吴天明导演的那部《百鸟朝凤》,唢呐的衰落与最后唢呐人的执着追求。在书会北边的中华曲艺展览馆里,有着一张马街书会历届“书状元”的写书统计表,最高价格不过万余元,一般艺人们生存状况更不容乐观。

             不过当地政府也对马街书会的传承与保护做了不少的努力,每年登记说书艺人,开展曲艺进校园活动,对于说书传承人发放一定的经济补贴。民间也成立了马街书会志愿者协会,民间力量和官方力量两者携手为马街书会的传承贡献着力量。网络快速的传播可能让某种事物一夜爆红,然而高潮退去,那便消失的无影无踪。现今的马街书会正在尝试来自互联网的力量,七百年书会传承至今,互联网影响下马街书会将来会是什么样子,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民间艺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还乡手记#麦田书会里的互联网印象+河南工业大学+新闻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oxk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