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藜芦
岁月蹉跎催人老。
七十年代的人转眼都已到来知天命的年龄。
简书上的大多数小伙伴们最熟悉的70后可能是自己的父母姑叔这一代人吧?
问问他们看,再读上面的排行榜,感觉有哪些呢?
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已经刮起来了,那时的广东还真的没有多么富裕呢!
但倘若谁家要是来了一个港台亲戚,那种不得了呀,周围的街坊邻居们看你家人的眼光都会是羡慕不已的呢。
我对80年代最深的记忆就是我妈妈做生意比较赚钱,我老爸有一年在银行中过彩票:奖金好像有8000元, 别人敲锣打鼓地送过来的!
我家应该就是别人眼里的“万元户”吧?
长辈们烫的都是“香港卷”,我们青少年们热衷看的也都是港台剧。
琼瑶阿姨的《在水一方》,金庸的《天龙八部》......
我“背剑走天涯”的梦可能也就是此时形成的。
90年代上大学,那时的“港台风”在大陆各种高级院校中的盛行程度就是个此起彼伏,一浪接一浪的。
广东人也成了有钱人的代名词。记得当时的男朋友告诉我,他政法学院的漂亮女孩都喜欢找个广东人做男朋友。
“个子不高腰包鼓嘛“, 他曾调侃着对我说过。
喇叭裤,迪斯科,周六晚上舞厅里播放着各种靡靡。
喜欢赶时髦的年轻人恨不得一夜之间都能养成港台电影里的“黑帮”大碗范:周润发演的“许文强”是很多男生模仿的对象。
大学毕业后,我“闯荡江湖”的计划实现了。
至今还记得当时路经香港去英国路上的兴奋。
和内陆相比,那时的香港确实就是一个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
海外生活的有些点滴已经开始变模糊了。
但不知为什么,千禧之年的除夕夜画面在我脑海里却好像还是昨天:儿子那时还小,早早地睡着了;我和老公在炉火旁的地毯上喝着香槟酒,午夜钟声敲响时还素好没有睡意……
儿子上小学的那几年,我对相夫教子和自给自足的小日子很满意,有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生活过得相当宁静。
但扪心自问的话,自打走出国门和飞机降落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的那天起,和很多华侨朋友一样,我那海外游子的失落感和想回家的冲动就已经产生了。
就像是一根断了线的风筝,越高越知寒!
而我回家的路走了18年之久......
我在国外生活的这些年头里, 国内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真是“三十年河东、 三十年河西”。
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大陆省份GDP远超中国台湾和香港的已经超过个位数了。
来自荆楚大地的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湖北的GDP会超过香港的,但2010年见证了这个奇迹的发生。
我不得不惊叹祖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 回国的想法更明确了。
2012年,离家快20个春秋后的我,终于“少小离家老大回了”!
承蒙上苍垂爱,感恩父母还健在,从此不打算再“远游”。
应证了“风水轮流转”的说法,曾经让人羡慕的香港和台湾已经“风光不再”了。
几年前去台湾转了一圈,感觉那里好像就是停留在8/90年代的样子!
香港的经济也是一再下滑。
2019年的香港更是经历了十分动荡不安的十几个月,本来就生活拮据的社会底层百姓们的那个苦不堪言呀!
2020的新冠让早就弱不禁风的市场再造重创!
商店关门,公司倒闭,失业和被强制降薪的占比每个月都在增加。
很多香港人开始去东南亚买房子养老,能回大陆创业的在别人眼里才算得上是个幸运的人。
............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
“港台风”不再, “大陆风”正好!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厉害呀,我的国!
2/5/2020
冬日藜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