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个同卵双生的女孩,长得很像,生长环境也一样,可性格却截然不同。
姐姐性格外向,喜欢与人交往,热情大方,处理问题也很果断,很早就具备了独立工作的能力;妹妹胆小怯懦,不善交际,遇事也缺乏主见。
对于姐妹两人在性格上的这种差异,心理学家进行了认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她们充当的“角色”不一样!
虽是孪生姐妹,父母对待两人的态度却很不相同。父母要求先出生的姐姐必须要照顾后出生的妹妹,要对妹妹的行为负责。同时,也要求妹妹一定得听姐姐的话,遇到事情要和姐姐商量。
长此以往,姐姐不但要培养自己的独立性,还得扮演另一个角色,就是妹妹的保护者,而妹妹一直充当着被保护的角色。
当人们以不同的社会角色参加活动,这种因角色不同而引起的心理或行为变化就被称为角色效应。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不只是孪生子才有“角色效应”,我们每个人多少都会受到角色的影响,比如老师的“为人师表”,医生的“仁者仁心”,警察的“英勇无畏”等。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邀请一些不太懂礼貌的孩子,参加一个特别的晚餐。在晚餐中,这些孩子在文雅氛围的熏染下,意识到自己是有教养的“客人”角色,并按照这种社会角色来约束自己,很快就变得有礼貌了。
这个实验说明,如果能赋予孩子适当的角色,当他对这个角色有了一定的理解时,他就会按照角色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在个性心理或行为上发生一些变化。
所以,在养育孩子过程中,不妨有针对性地为孩子安排一定的角色,让孩子扮演,从而让他学会某些知识或规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