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他会踩着七色的云彩来娶我。
我猜中了前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
在学习戏剧化故事结构的过程中,萌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通过一些故事理论解构一下经典的或者热门的影视文学作品,从文学文本角度挖掘作品本身的内涵以期还原创作者当初的心路历程,然后复刻或者重写它,像是《小径分岔的花园》中的梅纳尔一般。这也是通往剧作家的一条必经之路吧。
小时候有很多美好的记忆,比如那些荧幕女神,可能我们潜意识里的择偶偏好都受其影响过。最近朱茵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复活了紫霞仙子,令很多影迷们感慨万千,也让《大话西游》这部作品再次热了起来,这种作品能够在电影院重映一下也是挺好的。闲着没事将前两部重新看了一遍,觉得第一篇可以写写这个。
在此之前先谈一下自己读小说类书籍的观念,或者说解读他人作品的一些观念吧,像科幻作品中的基础设定一样,这是有必要的。阿根廷国宝级作家博尔赫斯提出一个观点,认为作者本人不是其作品的唯一作者,只有连同千千万万读者的千奇百怪的解读才构成这部作品。听起来有些奇怪,当然这只是一个概念,现实生活中不可能给每个读者稿费的。
听梁文道讲过论语,孔子其实就有点这种观念,也就是宋代理学家陆九渊提出的“我注六经”而非“六经注我”。就说你要用当下自己的语境去重新解释过去的说法,而不是引经据典地来验证自己的解释。一个作品是好是坏,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客观上讲它的好与坏不是由评论人数的多少和评分决定的,虽然那可以直接影响作品的商业价值,它真正的好坏取决于你和你的解读。
下面进入正题,《大话西游》这部电影上映于1995年,与周星驰以往的喜剧作品有所不同,它一开始被定位成小众作品,票房也是非常一般。它的时间线相比今天的很多影视剧可能还算容易理解,但是对于当时的国内大众来说确实是挺烧脑的。后来经过清华论坛里的各种解读以及盗版光盘的传播,才慢慢地成为一代经典,这恐怕也是星爷和导演刘镇伟万万没想到的,它超前的时空意识、精彩的台词对白、人物的搞笑设计放到今天来看也是很不错的。
有人说大话西游是被过度解读了,其实一个作品出来大家对它褒贬不一是挺正常的,人家把它解读为后现代是人家的事,你解读为文化垃圾是你的事,你是怎样的,你眼中的世界就是怎样的,这也是每个人的自由。也有人说大话西游全靠主演的演技支撑,这点不可否认,周星驰、朱茵、吴孟达、罗家英以及莫文蔚的演技,还有大陆版本石班瑜的配音都为作品增色不少。
2016年离开周星驰的刘镇伟导演了大话西游的第三部,对于当年的影迷来说,无疑这部作品还没有开拍就被定型为烂片。续作是很难超越原作的,第三部中导演试图用更隐秘的悬念剧情和更复杂的人物关系颠覆前两部,可能对导演自己来说当年确实因为种种原因故事没能讲完,草草收尾,但对于观众来说前两部已经解读的够完整了,整个第三部也就成了一个反高潮的鸡肋。主角们最后在一起过上没羞没臊的幸福生活那是童话,成人童话里我们是可以接受悲欢离合的,完美的遗憾就是最好的圆满。
电影的英文名字叫做中国的奥德赛,大话西游确实是将西游记中人物道具设定嫁接到西方史诗般想象上的一种同名创作吧,至尊宝从头到尾几乎都是在以肉体凡胎与各种神魔鬼怪之间展开各种博弈。说句题外话,吴承恩的西游记可借鉴的地方的确非常多,包括四人稳定结构、各种隐喻象征等等,86版西游记虽然深入人心,但不是十分忠实于原著,改编的更像打怪升级的公路片。有很多阴谋论解读西游记的书挺有意思,优酷也有一个相关的自媒体节目叫做《你不知道的西游记》可以看看。西游记中人物能力、人格以及故事背景的设定值得学习,故事本身改编的可能性很大也是与此有关,今何在写了《悟空传》,星爷编了暗黑的《西游降魔篇》系列,刘镇伟拍了经典的《大话西游》。
大话西游由于拍的时间过长被强行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叫月光宝盒英文名是潘多拉盒,第二部叫大圣娶亲英文名是仙履奇缘或者是灰姑娘,都是符合当时的翻译习惯的。第一部月光宝盒副标题写着第一百零一回,而西游记原著中只有一百回,我对这个彩蛋理解是刘镇伟导演可能想要表现一种因果循环或者叫时间重置的世界观,比如他在影片中安排至尊宝脚上的的三颗痣是回到过去获得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物理学界就已经有了循环宇宙论这种理论,这种宇宙层面的因即是果、果即是因包括一些平行宇宙理论使得当时拍了一批相关的电影,大话西游的时间线应该是有所借鉴的,比如《回到未来》系列。
用了很大篇幅介绍电影戏外的故事背景,下面开始用文本的视角带大家一起走进故事里。戏剧化故事的灵感来源于一个人物或者一个观点,或是亲身、间接经历的一个事件,或是想要探究、解决的一个问题。假定我们最初的起点是想设立一个爱情与灵药的电车困境思想实验,一个爱情与理想两难的抉择,也就是电影高潮结局部分。故事打算架构在西游记的背景上,我们还想加入轮回的意味在里面,最后将一个看似是死循环的结给斩断。之后如果选择写文本的话要确定体裁,选择拍影视的话要确定类型,用一个比较合适的表现载体将故事展开。我们不想使故事变成全程虐心的悲剧,也不想讲一个宏大叙事的史诗剧情,我们想要让它里面充斥着黑色幽默,恰好我们还有个无厘头的周星驰,于是最终确定拍个关于爱情的用动作冒险元素点缀的悲喜剧。
在核心冲突的最终爆发之前我们要安排一个个因果相连的场景,就好比架设一条条道路和一座座桥梁让主人公们能够顺利到达高潮点,这就是所谓的桥段。说到桥段国外有个网站(TV Tropes)将电影中出现的各种桥段做了一个详细的分类,比如说有史以来影视小说作品中出现的追逐戏中一共有47种桥段,当然实际生活中肯定会有更多的选择,但是我们的故事脑只对这47种感兴趣。普通观众用这种死理性派的思维去拉片肯定会累的要死,但对于戏剧性故事写作者来说这种模块化的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回到我们自己的故事里,怎样到达孙悟空最后爱情与理想的两难抉择会有意思呢,好莱坞有的作品中会用倒叙的手法先展示主角最后的核心冲突以留个悬念,然后再用正常顺序开始讲述故事。鉴于我们会有大量的喜剧包袱,以及电影剪辑时长的原因,这里没有用倒叙去引人入胜的必要性,可以从轮回的五百年后直接讲起。之前说过要营造一种因果倒置的效果,所以时间线上我们可以向前或者是向后,向后太科幻了我们还是向前吧。那么回到过去的手法有哪些呢?是用时光机?是精神病了?是意识传送?是做梦?是洗脑?还是轮回的记忆碎片?最后我们选择采用一种黑科技月光宝盒穿越回去,般若波罗蜜,在梵语中这是“到彼岸”的意思。
关于时间线的设定,比方说神在不在时间线内,或者说月光宝盒对如来、观音、玉帝这一级别的大神有没有影响,由于我们不是硬科幻作品,很多地方逻辑可以不用那么严格,我倾向于大神们在时间之外,有没有一种《西部世界》的既视感。这是一个存在轮回以及可以穿越的双重机制,我们的故事也初步定为一个转世者的穿越故事,一起认真想一下故事大纲应该如何来写。可以从这个转世者的今生今世开始着手,先展示出我们的主人公至尊宝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他在这个时空会有什么故事。不要忘了至尊宝存在的目的是为了穿越回去寻找高潮的,我们要给他一个回去的动机,没有人会心甘情愿地陷入麻烦之中,自寻死路总会给人莫名其妙的感觉,除非主角的人设是个没有脑子却又爱作的麻烦制造者。至尊宝显然不是这样的人物,所以我们必须给他寻找一个明显的动机。
这里可能性就很多了,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理由让至尊宝直接回到五百年前,直接面对最后的挑战。我们也可以慢慢玩,因为不管是在故事的高潮阶段还是发展阶段意外收获的惊喜都能让旁观者有额外的共鸣,我们决定将这种随机性或者是偶然性展示出来,无论是月光宝盒的获得方式,还是穿越时空的具体位置。所以不让他直接顺利回去,或者是用一个小概率事件触发深层隐藏剧情,这样能更有意思,故事也能编的更长一些。那么他是因为什么耽搁了时间呢?是为了人?是为了事?还是为了物?为了爱情吧,有什么比一段爱情更能让人执迷不悟的呢,那就是另一端爱情。
于是故事基本骨架成为这个样子:孙悟空的转世者至尊宝在现世中阴差阳错喜欢上了白骨精白晶晶,白晶晶殉情而死,至尊宝在用月光宝盒让时光倒流挽救白晶晶过程中很偶然地回到五百年前的时空,然后故事一下子就超展开了。到达了我们最终想去的时空,剩下的任务就是如何从无限的可能性中确定一个然后走向我们预设的困境。看看电影中是怎么处理的,故事里用至尊宝脚下的三颗痣作为因果倒置的连接,我觉得应该有更好的选择,比如说是金刚圈、紫霞宝剑等等,暂且不表。第二部中是用至尊宝的视角以一种旁敲侧击的手法讲述被观音打死的孙悟空的故事,至尊宝作为孙悟空的阉割版替身,被命运的人贩子拐卖,在前世里磨练、醒悟与升华,最终无奈地做出抉择,回到未来坦然接收命运安排给自己的人生理想。
大纲是故事的骨架,之后就要给他赋予肌肉、血液和皮肤,用恰当的细节桥段、人物对白和戏剧冲突将它丰富起来。总感觉最后缺点什么,是不是步骤错了,那么故事的灵魂在哪里呢?在于前提,前提就是一个戏剧故事的眼睛,决定着故事的最终走向。人物是带着前提的枷锁跳舞,在困境中因为前提的存在而产生冲突,冲突上升以及最终化解的证据也存在于前提之中。当然在虚构作品中故事的前提可能不符合普遍真理,听起来是荒谬的,但它确实是整个故事的指导思想。
大话西游是一个架构下的两个故事,它的前提是什么呢?个人用一句话总结为“错位的爱让人盲目,执着的爱使人毁灭”,或者陈奕迅歌词中的“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玫瑰的红容易受伤的梦,握在手中流失于指缝,又落空”。影片中每个人的爱都是一种荒谬的错位,每一份爱情永远存在着时间差,稍纵即逝的情投意合后便是死亡与毁灭。
人物是故事的基石,故事是通过人物的言谈举止展示出来的,一起看一下大话西游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一些人物塑造的技巧。跑龙套们可以是扁平的,主要人物不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最好都得是圆形的,都要丰满多面起来,这可以通过内心冲突的手法表现出来,只有如此人物才会更加真实动人。
电影里的孙悟空有狲、悟、空三种状态,禽兽孙悟空是个毫无原则、贪图享乐、玩弄感情的花和尚,他对白晶晶、牛魔王的妹妹香香以及牛大嫂铁扇公主只是一种肉欲的激情之爱;凡人至尊宝是个市井之间的小人物,像现实中很多谦卑的男子一样,大家从他身上能够产生共鸣,也很容易代入他的视角,他坚定执着而又滑稽搞笑,偶尔懦弱却不麻木,他对白晶晶、紫霞仙子的感情是种亲密之爱,想要发生关系腰带却不允许,想要做出承诺命运却不允许;最后是带上金刚圈的神力孙悟空,他的身上多了一份责任,不管是对于理想还是对于爱情,他以至尊宝的肉身醒悟,又用孙悟空的本领兑现了紫霞仙子的诺言,是一种承诺之爱。
紫霞仙子的人设好玩之处在于她是紫霞、青霞两个灵魂共用一个肉体,这种双重人格会使人物形象格外深刻。她就像是灰姑娘一样,天生神力却自甘贬落凡间,为感情宁愿忤逆,宁愿委屈,宁愿死去,紫霞宝剑就是她的水晶鞋。其实展示出角色与众不同的能力,或者展示出他们不同寻常的另一面都可以使人物更加立体,比如蜘蛛精和白骨精的变身能力,造成一种反差萌。坚强的白晶晶也会有为爱绝望自寻短见的一面,虽然这是故事需要。霸道的蜘蛛精也会有对孩子父亲二当家含情脉脉的一面。
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塑造还可以是制造怪人,性格、外形、动作、言语等等方面的夸张。比如电影里面的罗家英饰演的唐三藏,婆婆妈妈啰里啰唆到了极致,吴孟达饰演的二当家卖弄傻里傻气的小聪明,猪八戒的憨态可掬,沙和尚的直男气质。
真正让电影燃起来的是冲突,可以是人物的内心冲突,也可以是外在环境冲突。冲突可以体现在对白中,对白就像是一场攻防战,有攻击方有防守方,有伺机防守反击的,影片一开始春三十娘“如果大家是强盗,就不怕我是强盗头么”反击的真是漂亮。冲突双方力量均衡或者其中一方以为均衡才好看,单方面的屠杀只是一种意淫,可以用数量优势弥补个人能力差距,如果最终发现双方差距确实悬殊也可以采用机械降神的手法,制造一个更大的共同敌人,比如影片中牛魔王的降临。可以是人物性格的冲突,一方想要坚持,一方想要抵抗;可以是对立双方目标的冲突,没有一方想要做出妥协。比如最后至尊宝变成孙悟空后紫霞仙子想要跟着他去取经,就已经制造了一个二人的囚徒困境,这里感觉可以展开成为拉锯战,不过影片中牛魔王用芭蕉扇强行将其转换成了一个人的两难困境。
冲突双方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保持在同一个熔炉之中持续反应。大圣娶亲中至尊宝与紫霞这个熔炉的媒介就是月光宝盒,至尊宝想方设法得到月光宝盒回去救白晶晶,一开始是紫霞想给却给不了,因为晚上是姐姐青霞的意识,后来因为至尊宝是自己心上人又想等他回心转意而不想给,最后又变成想给却给不了,盒子在牛魔王手中,紫霞只能牺牲自己成全爱人,第二部中他两个自始至终都在一个熔炉里面使得次要目标冲突不断地上升,不停地用一个大麻烦换取前面的一个小麻烦,一直到最后高潮的核心冲突。
终于走到故事的高潮,高潮如何化解才能使人满意,参照历史上的伟大剧本有这些小技巧。第一,寻找惊喜。影片最后穿越到五百年后的平行世界,死去的人物轮回复活,虽然这里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但这种结尾各路角色全家福的手法会让人产生惊喜感。结尾我自己更倾向于解读为悟空附体吻的那个女子就是紫霞转世,我虚构了一套肉体与灵魂二元论的机制解释,不再赘述,这也算是一种惊喜,与过去的释怀更坚定了悟空普度众生的信仰。第二,激发强烈的感情。这一点影片做的挺好,高潮部分紫霞的预言与现实的自嘲以及悟空在两难困境下的无奈让人感同身受。第三,诗意的正义。将维护正义的机构隐藏起来,用诗意的方式惩罚坏人,比如唐三藏念咒语搞死一群小妖怪,还有香香姑娘的灵魂附体在旺财身上也算是吧。第四,发掘人物新的一面。好莱坞结构里有种恩宠时刻理论,人物从此发生改变直面最后的挑战,其实故事的本质就是发生某种改变,人的故事脑也是喜欢听有所改变的故事。第五,使故事完整。可能还有一些小悬念或者前面的伏笔需要解释清楚,比如青霞回去做灯芯,导游大哥还了悟空三刀等等。
另外还想谈一谈影片中出现的一些表现手法。比如说象征,影片中出现了一些象征物,比如月光宝盒象征着后悔,金刚圈象征着醒悟,镜子象征着现状,宝剑与手链象征着执念。影片用了几处内心独白,这是叙述视角的转换,由半全知的第三视角转换为第一视角。第一部结束时的反复手法,让我想起小时候鬼畜式重复播放的广告,这种反复看似是种静止的冲突,实际每次都稍稍不同,是一种渐进式的冲突,也使得穿越失败时那种脑洞大开的突兀感没那么强。结尾最后的那句“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可能是种首尾呼应,因为前面至尊宝为了要回月光宝盒向紫霞学过狗叫,可能是种隐喻,悟空变成了理想的狗,可能只是单纯跳出作品的现实梗,属于星爷与刘导独特的旺财情结吧。
最后跳出作品谈一下自己的观影感受吧。如果自由意志真的不存在,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你是会变成一个享乐主义者还是虚无主义者,我觉得宇宙观已经对我的价值观影响不大了,不管怎样做自己的理想主义者,像西方神话中的西西弗斯一样,坚持自己原则自得其乐就行。
关于爱情,《人类简史》《谷物大脑》中都提到我们以为是我们驯化了植物,其实更有可能是植物驯化了我们人类,我们被本能所劫持。进入文明时代,我们又开始被各种概念(也就是进化心理学中提到的迷因)所统治。爱情又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概念?爱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情爱的必需品的?爱一个人需要理由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