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中年三忌

中年三忌

作者: 小蔷1982 | 来源:发表于2020-08-23 20:29 被阅读0次

    今天摘一篇看来的文章,自勉。

    人到中年:气忌盛,行忌躁,言忌多。

    早点领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避免许多挫折。

    1.气忌盛

    俗话说得好:“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出角来反怕狼。”人到中年,明白了人外有人,也就逐渐收获内心的平和。

    曾国藩说:“气不宜盛。”一个人之所以受人敬重,全在于自立自强,而不在装模作样。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只会暴露内心的浅薄无知。     

    曾国藩初入翰林院时,也曾年轻气盛、目中无人。后来,他将自己的书斋命名为 “无慢室”。

    《论语》里讲:“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

    所谓“无慢”,就是无论对方人数多寡、年龄大小、身份高低,都谦恭有礼,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仅对待身居上位的人要如此,对亲戚邻里也要一视同仁。

    不生“我慢之心”、降服自己心中的“盛气”,佛教把这种修行叫做是“降龙伏虎”。

    在别人面前,不要总是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不要用一颗狭隘的心来跟人计较,更不要过分夸耀自己的才能,以此规劝自己的行为。

    《易经》里有一卦为“临”,古人称此卦为“凤入鸡群之卦”。

    凤凰落入鸡群中,鸡固然不是凤凰的对手。但是在啄得满地鸡毛的同时,凤凰也落不到什么好处。

    做人,切莫将自己看得太高,也别把别人看得太低。

    懂得以德化人,而不是盛气凌人,才能和谐共处。

    2.行忌躁

    《菜根谭》有言:“躁极则昏,静极则明。”

    一个人,只有在从容不迫的状态下,才能平心静气地解决问题。

    如果只是急于求成,以一种浮躁的心态去应对,那么只会让事情越来越糟。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

    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行事的祸患,在于急躁与鲁莽;行事的智慧,在于沉稳与从容。

    所遇之事无论多么紧急,行动起来都要稳扎稳打,切不可急躁。

    这样才不至于在慌乱中出错,以至于平白增添不必要的损失。

    《论语》里讲:“欲速则不达”,说得正是这个道理。

    曾国藩的做事,始终是以“稳”字当先。

    行事以从容为第一要务,先求稳妥,而后再去追求速度。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每当急于出头,急于求成,急于和他人一争高下时,不妨把心潜下来,踏踏实实地走稳脚下的路。

    功夫练到家了,事情自然而然也就做成了。

    3.言忌多

    所谓人情世故,至少有一半的学问藏在说话里。

    墨子的弟子曾经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吗?”

    墨子答道:“你看那河里的蛤蟆,昼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燥,可是没人愿意听它的叫声;

    再看那雄鸡,每日黎明按时啼叫,人们听到它的声音,便早早起身。”

    由此可见,多说话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只有在恰当的时机、说恰当的话才有用。

    口舌之快不过是一时之快,过后的悔恨却能持续很长时间。

    话到嘴边留三分,不能为了一时的痛快就口不择言。

    《易经》有言:“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

    人生在世,话说得越多,祸患也就越多。

    口业造多了,迟早会报应到自己头上。

    聪明的人话不多,能少说就少说。

    切记:

    气忌盛,行忌躁,言忌多。

    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年三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ew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