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遇到“轻暴力”,父母该如何处理?六个点是这么想的:
一、小朋友之间的打闹
最近我两周岁的儿子在公园另一个两周岁的孩子一起玩时,两个人抢一个玩具(那个玩具是人家孩子的),还没等家长们反应过来,那个孩子一把抓了一下我儿子的脸,我儿子当时可能着急抢玩具,急的哭了,但不知道还手,被抓的地方当时有点红,那个孩子的家长没有说什么,我赶紧把两个孩子分开了。因为平时儿子经常挨磕,所以也没有太当回事,不一会儿我们就走了。到家里我才发现儿子的脸上被抓的地方出现了一道血痕,有点轻微的渗血。心里肯定是不开心的,也暗暗想,以后不带孩子和那个小朋友玩了,攻击性太强,而且父母也不管。这让我想到女儿小时候,和其他小朋友玩时,也是挨打了不知道还手,以至于女儿上幼儿园时,我一度很担心她受欺负不知道还手。甚至还教她如果挨打了怎样还手,但教不会。后来我看到一篇文章,讨论的是要不要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因为大家会发现这个问题:你教育的子女懂礼貌、友善、不爱打人,但你孩子会遇到不懂礼貌、不友善、爱打人的小朋友,更可气的是,这些小朋友的父母在自己孩子打人时不会管教自己的孩子。所谓孩子不懂事,大人更不懂事。这会让教育孩子友善的父母质疑自己:我这样教育孩子对吗?文章里说,对!必须是对的!其他孩子不友善,目前来看,友善的孩子是吃亏的,但吃的是“小亏”,等孩子们都长大了,谁会吃亏?友善的孩子肯定没问题,那么不友善的孩子呢?第一,人际关系肯定不会好,孩子自己没有好的人际关系内心肯定也不幸福。第二,对家长的话也会越来越不听,学习不好是小事,忤逆家长到什么程度就看自己修行了。第三,跋扈的孩子容易惹出“大事”来,打架时手会有多重?不遵守法律和社会规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请问,这个时候,家长再想管,还能管的住吗?文章看过去很久了,里面的观点大概是这些。当时看完这篇文章,我心里一下子释然了,也继续教育女儿友善懂礼貌。现在有了儿子,又遇到了类似的问题。这让我想起孩子们遇到过的那些“爱打人”的小朋友们,这些孩子们都普遍有一个问题——打大人。打父母或者打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而且打大人时,大人不会制止。是的,他打的又不疼,管他干什么?哪怕是打了别的小朋友,只是些皮外伤,有什么关系?就是因为不管,所以他会觉得用打人表达自己的不满是正常的,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开心了可以打他,和老师不开心了可以打,长大了,和父母不开心了、和伴侣不开心了、和自己的孩子不开心了……打人的惯性能不能戛然而止?对他自己而言,能不能顺利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想呢?亲密关系中的很多问题就是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也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的孩子们都不打人也不会还手,因为他们小时候在家里打长辈,我会坚决的制止,告诉他们:不可以打人。所以孩子们挨打也不知道还手。哪怕后来我对上了幼儿园的孩子讲:咱们不能主动打别人,但如果别人打你,你就还手。孩子也太小了听不懂。有人会担心:孩子大了,有了还击能力可以还击时也不知道还手怎么办!六个点觉得,随着孩子长大,他能听懂“不惹事也不怕事”的道理,他的表达能力也可以帮助他化干戈为玉帛。最重要的是,等孩子长大了,他打人的行为要受法律和社会规则的惩罚,他友善的态度也一样受到法律和社会规则的保护!小孩子的社会是为以后进入成人社会的演练场,现在只是演练,你投机取巧可以取到巧,等真正现场直播了,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笑到最后。
二、小学生遇到老师的“轻暴力”
朋友的孩子正在上小学,因为上课读课文时声音有点小,被老师用尺子把嘴打肿了,老师说他:“怎么平时说话声音那么大,一读课文就声音这么小?”孩子的妈妈纠结要不要和老师沟通一下?怎样沟通?家长矛盾的心理很好理解。像这样随意体罚孩子的老师,你就是真的和他好好的沟通,恐怕他听不进去还会给你孩子穿小鞋,如果再在其他老师那里散播“某某学生的家长不好惹”恐怕孩子是在与整个学校的老师为敌。不和老师沟通又心疼孩子,况且老师确实做的不对,怎么和孩子说呢?和孩子说老师不对,以后孩子不服老师管了怎么办?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里提到过,和孩子说老师做的不对,不是在背后说老师的坏话。我觉得这种情况下,可以试着和老师当面沟通一下,看老师什么反应,如果能说通是最好的,但如果老师真的是不可理喻的人,不妨适当的“屈服”一下,点到为止,防止孩子以后在学校寸步难行。最重要的,是家长要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那么怎么沟通呢?六个点认为,第一,老师打孩子确实是不对的,这一点要明确的告诉孩子,这样孩子才会真正的相信父母是永远和自己站在一起的,等孩子遇到危险或者恐吓时才会在第一时间向最信任的父母求助。如果父母因为怕孩子以后不服老师管就告诉孩子:“老师打你是对的”,那以后孩子遇到老师作案,肯定是不会告诉家长的。第二,要一起和孩子分析老师打他的原因,因为老师说他:“平时说话声音挺大,读课文时声音很小。”是不是孩子平时有上课说话的习惯呢?是不是孩子对课文不熟呢?是不是孩子对自己不自信呢?分析原因,但要平静,不要指责孩子,要让孩子知道你是在帮他解决问题而不是指责他。分析完原因和孩子一起想对策,引导孩子自己解决一下,也锻炼了孩子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整个过程,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你说的他能理解的,关键在于家长怎么表达出来。你说:“谁让你平时上课爱说话,看,老师心里早看你不顺眼了,所以今天挨打了吧?”和你这样说:“妈妈知道你今天挨打很疼,老师打你是不对的,妈妈不赞同老师因为你读课文声音小就打人,我明天会和老师沟通一下,你放心。那我们现在能做的是想一下老师为什么会打你?除了因为你读课文声音小,会不会还有别的原因呢?”你觉得孩子听到这两种回答会怎么想你?哪种情况下会无条件的信任你?六个点认为,家长的表达能力也是在自己小时候种下了种子,就像那些不开心了就打人的孩子和不开心了表达自己感受的孩子一样,0-6岁的被教养方式就像植物的根系,早就深深的扎进了潜意识里。
罗娜·雷纳在《不吼不叫 如何平静地让孩子与父母合作》中说: “世界和平始于家庭。”愿每一个家庭友善和平,愿全社会友善和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