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读完了《美的沉思》,被蒋勋的文笔给吸引了。读他的书,像是在享受。以后会找时间再读他其它的书。
越来越觉得时间过得快,快节奏的工作,快节奏的学习,很多时候会让人觉得时间是以周为单位消失的,往往这周末做了点事,很快到了下一个周末,回忆一下,会被吓一跳,“妈呀,上周末做的事情,怎么感觉刚刚经历过!”
时间过得快,特别是当人面对电脑的时候,工作中,解决了一两个问题,可能一天就没了,有时还会到深夜。长时间这样,真的有感觉自己的生命被缩短。
几个月前,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晚上下班回到住处后,再打开电脑处理事情,能做的事情很少,做事效率极低,一不小心,可能就到了深夜,有点兴奋的大脑,这个时候也不容易能尽快睡下,那样导致晚睡不足再导致第二天精力不佳,如此恶性循环。
因为不想一直被电脑奴役,现在的我,晚上很少在住处打开电脑了,也很少看电影电视,固定时间段,更强制自己远离一切电子产品。空出来的时间,我会用来读书,一般读纸质书。我觉得我应该加大读书力度,多读书,读好书,然后写读书笔记。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方式,一切返璞归真,一切归于平静。让人内心安静随和,是很多人想要的状态,而蒋勋就有这种能力。读蒋勋的书,听蒋勋的音频,可以让人平静。
很早就买了《美的沉思》这本书,可惜一直没有读完,直到最近半年开始制定严格的读书计划,才认真读了这本书。现在觉得,一个好的读书计划,加上严格的执行步骤,是很必要的。
这本书,就中西方的美学,包括雕刻、石窟、绘画、书法、诗歌等,做了以时间为顺序的介绍,书中有很多优美而又深刻的语句,让人读了有像逛博物馆般享受,仿若美人向你缓缓走来,是入门美学的不错教程。
山河湖海春夏秋冬风花雪月醉生梦死衣食住行,均可入画,入诗,入雕,入刻。伟大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可以给人以震撼地视听享受。
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汉代的美,正是美在这日日月月的人情之常。在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一碗白饭中寄托着对生活的爱和肯定。”
魏晋风骨:
“魏晋的名士风流,不是轻薄的佯狂,而是从生命底层呼叫的痛贯心肝的哀号。
在弥漫着政治诬陷、战乱、道德虚伪的人世唱出了他们不屑、激奋的高亢之音。”
南北朝石雕:
五胡乱华三百年,华夏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身体可以受苦役,精神可以被屈辱,但是,那藏在内里的对生命真挚的爱仍使他们造出的佛像脸上有了笑容。让我们知道无论是什么阻难,生命都要往光明、善良、美好的世界升去。那些驮负着沉苦发愿的佛像,一尊一尊被竖立在中国的大地之上,仿佛是苦难中万民的发愿。”
就像龙门牛橛造像背后所刻铭记那样:
“若存拖生,生于天上诸佛之所。
若生世界,妙乐自在之处。
若有苦累,即令解脱。”
艺术史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些有关艺术的知识,更重要的其实是这种分析能力。还有艺术能使人宽心,心烦的时候,听一听音乐,看一看名画,练一练书法,人会好受很多。
绘画的艺术,一画一世界,可以让人陷入沉思。尤其中国的泼墨山水画,那一幅幅山川,那一面面湖水,那一个个画中人物,就像一个个传说,一个个故事,让人留恋,让人回味。时间永远流动,绘画却可以定格在历史的某个页面。站在那个页面前的后人,可以遥想当年的前人,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洪荒到劫毁。
一幅名画,可以价值连城。富春山居图,让我很想去台北故宫博物院,很想去看看真品的样子。
今天特意来上海博物馆看书画,出发的有点晚了,到博物馆排了半小时队,进到里面已经下午三点半。我看门前介绍,知道五点闭关,那样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所以一进里面,我就直接去三楼看书画。心想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去四楼看下玉石。
没想到,在三楼,我两个展览室没看完就被管理人员吆喝着说要闭关了。
书法馆,一个个大师的真品面前,让人走不动脚步。其中看到赵孟頫的一幅足有好几米长的书法真品,真想能够穿过玻璃拿到那纸张,触摸一下,嗅一嗅。
中国书画的美,即使留白也散发着诗意的弥漫,绝美风景上面的隽秀字迹,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记得在苏州博物馆看明清大师们的画,一位妈妈教育四五岁的孩子:“你看他们画得多好,你要努力,以后也画出那样的画好不好?”
记得在徐州博物馆第一次看到金缕玉衣,看到古代帝王即使死后也要享尽荣华,自己深为感慨,深为震撼。
读《美的沉思》,享受的过程中,学到了一些书画常识。即使现在,台湾依然多大师,大师们的作品,是值得怀着崇敬之心去阅读的。
2017.11.04 下午
上海博物馆门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