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以戒為師
【以戒为师】(43)

【以戒为师】(43)

作者: 无心妙心 | 来源:发表于2017-04-08 15:58 被阅读0次



如何修学戒律 ⑨

惟有真正认识到持戒对生命的作用,我们才能调动持戒的自觉性,而不是以任何借口敷衍。那样的话,等于是害了自己。所以,我们要经常对每条戒进行思考和观察,认识受持这条戒的利益,及不持这条戒的过患。这个思考的过程,就是观察修的过程。当我们对每条戒或每种做法经过深入思维,明确受持利益和不持过患后,自然就会认真对待,将心安住其上,这也是修习止观的内容。(摘自《济群法师网站》)


戒 品 ⑧

毁戒心不定,即使活百年,不如持戒人,活一日为胜。

注:人若毁戒、无戒行,心不住正定,则只能作恶造罪,虽活百年,亦皆日日从事造恶,于他人有害,于自己亦有害。不如持戒之人,虽活一日,此一日之中,所作皆为利益自己,或利益他人之事也。(摘自《佛陀语录》黄仁堪译)


戒德问答 ⑦

阿姜李

如此维持意、语、行于正常、平衡状态,即为戒德。不过“平衡”在此,非是排除一切行动[业];它只排除导致言行朝错误方向偏走的行动。除了此等偏离之外,凡有精力者,无论以何谋生,尽管做,因为佛陀的戒律并非是懒惰的戒律、胆小的戒律、贫穷或呆滞的戒律──即不许你做任何事的戒律。那非是佛陀的教导。至于言语,凡无害之言,尽管讲。佛陀的戒律并非是哑口禁声的戒律;而是让你讲适宜言语的戒律。至于心意,凡有利于谋生知识或发明的想法,尽管想。佛陀并未禁止此类思考。他只禁止有害的思考,因为戒德之要旨乃是戒离意、语、行当中的邪恶不正,培育意、语、行的正直诚实。这表明,佛陀教导我们戒当戒之事,行当行之事。此说可以八圣道的正志与正命为证。不过我们多数人相信,持戒等于把自己圈在寺院,妨碍谋生,甚至动一动指头都不行。这种信念是错误的:它违反了佛陀的教导,有害世界的进步。


制戒因缘 ③

是须提那绝食到第六天的时候,父母见到爱子不进饮食,实在不忍心,因此请来很多亲戚朋友劝说须提那放弃出家的念头,但须提那总把这些话当为耳边一阵风,他根本就没有听到。

请来的亲戚朋友们,看到须提那这样继续绝食下去,一定会饿死,他们反过来为须提那劝说他的父母。他们说让须提那出家可以保全他的生命,仍然是自己的儿子,不然,无谓的死去,实在很是可惜。他的父母和他的妻子听了亲戚朋友劝谏以后,无可奈何的只得允许承认他出家,须提那就很欢喜的去出家作佛陀的弟子。

佛陀的僧团中,对于须提那出家的意志这么坚决,大家都非常佩服,就在须提那出家的不久以后,毗舍离的全国忽然遭遇到饥馑之年,因此比丘们托钵乞食就成了严重的问题。(摘自《佛教天地网》)


五戒与现代心理健康 ⑾

我们之所以产生心理疾病,是因为我们心中有太多的欲望。世间上的人,一天到晚关心的是什么?无非是五欲六尘,那就是怎么样追名逐利,改善吃的、穿的、住的、用的。眼睛不停地追逐色相,耳根不停地追逐音乐,鼻子不停地追逐香味,舌头不停地追逐美味,身体不停地追逐妙触,整天胡思乱想。很少有人去考察生命的内在,只知道随着欲望而忙碌。一旦欲望得不到满足,便会感到烦恼、自卑、痛苦。即使欲望暂时实现了,又生怕会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因此,我们的身心在欲望的苦海中沉浮,头出头没,备受煎熬。执著于外境使我们迷失了自己。(摘自《佛教导航网》)

相关文章

  • 【以戒为师】(43)

    如何修学戒律 ⑨ 惟有真正认识到持戒对生命的作用,我们才能调动持戒的自觉性,而不是以任何借口敷衍。那样的话,等于是...

  • 以戒为师,以苦为师

    今天既是母亲节,也是释迦摩尼佛的圣诞日。是提醒我们每天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的日子。 看过《佛陀》电视剧的都知道,佛陀...

  • 以戒为师!

    觉悟成无上正觉, 知道转轮回六道。 破戒觉为知,知无恒定生死流转,懒惰致无知。 持戒意义之重不能小觑哉!

  • 以戒为师

    如何戒邪淫? 很多人往往理所当然地认为,没有“邪淫”的行为或不谈论与“邪淫”有关的内容,就可以避免经受“邪淫”的果...

  • 以戒为师

    控制自己的内心世界,慢慢影响到自己的周围世界的变化,这里的戒可能不是让人没有欲望,而是戒掉低级的欲望,戒了低级欲望...

  • 以戒为师

    总之修来学去,以戒为师,不要随便迷信崇拜任何人,就是诸佛如来也不要迷信,宗下是“有佛处急走过,无佛处莫停留”,实在...

  • 以戒为师

    《大智度论》中说,大恶病中,戒为良药;大恐怖中,戒为守护;死暗冥中,戒为明灯;于恶道中,戒为桥梁;死海水中,戒为舟...

  • 以戒为师

    自律当如弘一法师。 每每想起弘一法师持戒守正如一,心神往之。他自我需求如此朴素,颇有“人不堪其忧,...

  • 以戒为师

    在你内心,有一个地方。在那里,一切皆有可能。你,要找到那个地方。 一念生,八方动。我们的每个念头,都在创造我们的未...

  • 以戒为师

    以戒为师 安然Ann: 老师,现在的问题是意象之间显得碎,但是气韵感觉是贯通的,一直坚持在写,想有大段时间再理一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戒为师】(4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il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