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的哲学》读后感
“怕”的哲学
南怀瑾
古时有一位太子,声望已经很高了,可他还要去周游列国,以提高自己的声望。
这时,突然来了一个乡下老头儿,要求见太子。他腋下夹把破雨伞,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但自称可以做君王的老师,帮助君王平天下。
通报以后太子延见,这老头儿说,听说你要周游列国,但就这样去不行,你要拜我为老师,要处处捧我;在各国宴请你的时候,上位要让我坐,这样你才能成功。太子问他,这是什么道理?
老头儿说,我以为你很聪明,一点就透,你竟然还不懂,可见你笨。现在我告诉你,你是太子,出去绝对不会坐次要的位置;而你的声望已经这样高了,此去也不会再增加多少。
如果你带上我这样一个糟老头子,并处处恭维我,那么大家对你的认识就不同了,他们会认为你很了不起。
第一,你礼贤下士,非常谦虚。第二,这糟老头子的肚子里究竟有多大的学问,人家搞不清楚,对你就更敬畏了。如果使各国对你产生了这种认识,你就成功了。
这位太子照他说的做,果然成功了。
这不只是一个笑话,由此可读懂人生。
有时候,把好位置让给别人坐,自己在旁边帮着抬轿子,是很有必要的。
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也是一种哲学。一个有思想信仰的人,其成就绝对不凡;而一个无所畏惧的人,不会轻易成功。
【读后感】
我读了南怀瑾先生的《“怕”的哲学》后,觉得这是一篇告诫人要心存敬畏的充满哲理的文章。文章以讲故事的形式来展开,到文末把老头子要太子让他带着他并处处恭维他的效果讲出来,这样太子就照他的意思去做了,结果当然获得了成功。最后,先生又说这就是“君子三畏”的道理,巧妙点题。我不得不佩服南怀瑾先生得心应手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何为君子三畏,说来也不怕人笑话,我也不懂,但我会像一些有心人如南怀瑾先生去研究且查百度。百度后,度娘告诉我:君子三畏,就是君子要畏天命,畏大人,畏圣言。这就是“心存敬畏的人,有做人的原则,绝不突破道德的底线。做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慌不忙,进退有度。”
说来惭愧,我现在才懂了,所谓畏天命,就是敬畏天敬畏地。敬畏天,敬畏天的包容和苍茫以及威严,敬畏她春夏秋冬持之以恒对大地的呵护和对人的无限的忍耐。她胸襟开阔,对人的折腾一忍再忍,希望人能幡然醒悟;人若不知悔改,她也只是略加惩罚,她终究心怀不忍,没有把人类毁灭,她真正是像母亲那样慈祥善良啊,我们怎能不对她心存敬畏呢?
我们要敬畏地,因为大地岁有荣枯,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因为有大地给我们食粮和绵绵无尽的资源,我们才能生存和让人类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要爱护环境,要知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跟大地握手言和,我们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越来越好。
我们要尊重自己,善待自己。善待自己,也要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不要认为自己了不起,其实自己不过是沧海一粟,很渺小,在一个圈子里,可能人家还知道你,如果再扩展一下,有谁还认识你,就是一个未知数。所以,这篇文章也给我上了一课,我以前不知天高地厚,有了一点成绩,就飘飘然了,就膨胀了,认为老子天下第一,苍茫大地,舍我其谁?殊不知天外有天 ,人外有人,莫向人前夸海口,强中更有强中手,比我厉害的简直是恒河沙数。所以,我就不要再蹦哒了,要心中有数,不要再蹦哒了,要虚怀若谷,虚心向别人学习,这样才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所向披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