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道德经》学习,今天又有了巨大收获。
我一直觉得自己格局不够大,“如何放大自己的格局”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久。早晨听陈建翔教授对“宠辱若惊”的讲解,感觉找到了答案。
“宠辱”用在今天就是表扬和批评,“宠辱若惊”的本意就是被表扬和被批评都会惊恐。
经过陈教授的讲解,我突然明白,我们无论在被表扬还是被批评时,如果心里会有惊恐不安,或者说内心里有波澜涌动,那都是我们没有修好自己。这样,也就无法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太棒了!这个解释解答了我的一大疑问“我的格局为什么不够大?”因为,我没有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因为,我宠辱都会“惊”,我没有做到平常心,我会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
所以,继续修自己,让自己宠辱不惊将是我修为的方向。
今天阅读《中国家规》,刚好讲到钱氏家族,我看到了一个优秀的家族身上与生俱来的一种“宠辱不惊”的特质。
钱氏家族的祖先钱鏐是唐末乱世吴越国王,因为自己成就霸业之后,曾志得意满、贪图享乐,招致大祸。后来他幡然悔悟,励精图治,重新让吴越国走上强盛道路。为了时刻警醒自己,钱鏐把枕芯掏空里面放一个铃铛,为的是睡觉时可以听到远在几十里处滚滚的马蹄声的时候可以即刻醒来。
钱鏐就是这样励精图治,把吴越国经营成了五代十国中政局最为稳定、享国时间最长的政权。在他去世的时候,留下十条“遗训”,成为钱氏家训。后由钱鏐的孙子忠懿王钱弘俶对家训进行了整理和补充,依据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把钱氏家训分为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部分,成为钱氏家庭世代相传的精神遗产。
作为一种王室家训,《钱氏家训》影响了一代代钱氏后人,也塑了一批批钱氏杰出人才。其中科学家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国学大师钱穆、钱钟书,外交家钱其琛,诺贝尔奖得主钱永健,都出自钱氏一族。
今天,在读到“尤为可贵的是,钱氏因为本身是王族,不用抱着‘学而优则仕’的目的去学习,读书一事反而变得纯粹。”
读到这里,我感觉到一种无为而治的力量,特别宁静有力。我感觉到在钱氏后代身上有着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与从容的气质。正因为这样,钱氏世世代代出了许多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英才。
回到我自己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缺乏太多成就大事的特质,就比如“宠辱不惊”。这让我明白,要有大的格局,要做大事,首先要做到自己真正的主人,清楚生命的意义。
很感恩今天的学习,让我离清晰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更加清晰了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