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道是继“丝绸之路”“茶马古道”之后的中国又一著名古道。
而榉根关古徽道,位于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东至县和黄山市祁门县三县交界处的仙寓山上。它全长7.5公里,均用青石板铺砌,始建于唐代,距今2000多年历史。它是目前国内发现和保存最为完好、最为险峻的古徽道,也是中国古代“徽饶通衢”、文武张驰、南方商旅往来的“国道”。
位于榉根岭古徽道上的榉根关,则是一座扼守要冲的军事要塞。清咸丰年间,两江总督曾国藩为防御太平天国军,在榉根岭建一条长14千米,高3.5米,厚5米的石长城,横跨古徽道。
2023年4月29日上午,天色苍茫,乱云飞渡,笔者与朋友一起从盘山公路拾阶而下,直抵榉根关。
如今的榉根关尚存关门及两端石长城,长约30米,高3.5米,城墙厚5米,虽经百余年风吹雨打,新颜中仍倔犟地透露出岁月沧桑的旧貌。
君不见,城门两旁斑驳陆离的石壁上,赫然在目各有一个深深凹陷其中的窝荡 ,应是门栓横担之落脚点。那闭关锁城的责任和光荣,便历久弥新跃然墙上。
站在关口最高处,山风猎猎,衣袂飘飘,以美其名曰的的历史之手轻抚粗砺冰冷的城墙,极目远眺,思绪万千。
榉根关既无玉门关羌笛春风的丝丝愁怨,也缺嘉峪关黄沙落日的无边苍凉,更少山海关依山襟海的恢弘气势,可一样的金戈铁马的碰撞声、嘶鸣声、厮杀声并未为江南的烟雨而沉醉,却似从草香花气里,遮天蔽日惊天动地袭春衣。
唏,《清史稿》中记载的战争就达几十次,且看两例。
咸丰八年(1858年)正月,太平军占东流、建德后,挺进榉根岭时,遭祁门县团练狙击,铩羽而归。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以十倍于湘军的兵力,经过三天三夜的浴血奋战,破关后,翻山越岭直奔祁门而去,攻陷了总督府,曾国藩和李鸿章因为这场战役险自尽殉国。
于是,《曾国藩家书》中毁誉参半的“屡战屡败”典故,就在榉根关的腥风血雨里阴差阳错地诞生。
毫无疑问,就兵家而言,海拔900米地势险要的榉根关系皖赣咽喉、江南锁钥,大/必争之地。
那么,由榉根关而生出屡败屡战的慷慨悲壮和坚毅忠勇,当是曾国藩辉煌人生逆袭的分水岭。
咄!屡战屡败与屡败屡战相比,败法不同,境界大不同。这其中的精气神,两者有霄壤之别。
就此,“结硬寨 打呆仗”的曾文正公终成了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 ”路上,“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之“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般的神奇存在。
遥想当年,古徽道古木参天树影婆娑,乱石奇伟惊心动魄,长亭更短亭,芳草碧连天,而苍翠涧水潆回跌宕,如泣如诉更在鸟鸣“啾啾”外。正可谓,“多少‘情’ 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 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今驰骋在古徽道的榉根关上,刀光剑影早已暗淡,鼓角铮鸣渐渐远去,烽火边城尽是荒芜。
嗟呼,榉根关风雨,激荡天地间。盛衰岂无凭,一页风云散。
2023年5月1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