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第1211天】
每一点觉察
都是向前一点点
昨天在和朋友讨论信仰,带来一个觉察就是:每个人对自己生命底色的定义不同,寻求的救赎就会有所不同。
读书时就能够感受到,对自己的定义不同时,写出来的文字是不同的,我很喜欢写《人生半熟》的宽宽,我觉得她也有着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一样的困惑和遭遇,但她的文字是通透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就会努力去达成,不会困在那些悲情色彩来自怨自艾,遇到困难也会去寻求自解,自有一种豁达和坚韧在心。
读庆山的书,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阴郁气质,从年少时她还是安妮宝贝时就带着这种疼痛的感觉行走文学之中,鲜血淋漓的,一刀又一刀,没有停歇,当然也没有停歇过自我救赎。但这种救赎是一种困顿:我凭借自己的力量走不出来,我需要借助外力。
朋友提到她之所以信仰SD,亦是如此,除了SD,没有任何能够让她得到内心的安宁。
我说:我觉得你一切都很好,你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好。
她说:姐姐,你不了解我。
或许是,我确实不懂,因为每个人对于自己生命状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这对于一个人的存在非常重要,重要到这份生命状态所代表的其实就是这个人全部的过去,人是无法全盘否定自我的。
我也只是在自己有限的狭隘中做一些理解和觉察,日后如果我看到这篇文章,会觉得很惭愧也说不定,毕竟是我目前的认知所做出的了解——之所以记录下来,是为了日后可以更好地思考这个问题,如此一来,我曾经浅薄的认知是否得以成立,就可以去梳理。
我对自己是很喜欢,也很满意的,所以并不喜欢一上来就有人告诉我:你有罪。于是也就没有办法去接受这种高高在上的态度,即使我是基于不了解才有这样的认知。
宽宽很多的观念我都很接受,因为接近我的思考状态,是一个启发的过程;在了解自我的过程中,很多作者都给过我启发,比如张德芬老师,武志红老师,陈海贤老师,蒋勋老师,还有非常非常多,他们写下自己的人生经历,读书人都会从中发现打动自己的东西,进而汲取养分,产生更多的思考,沉淀。
如果有人告诉你,你要如何行事,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前提是要能够全然地接受。但生性自由的人,是最不喜欢被人摆布的,即使自己走岔了路,也要咬着牙去寻找答案,方才能够欢喜地放下,可以说,这样的自己,有什么问题,都是随着心意走,心意说有问题,心意说找到答案了,心意说放下了,也就过去了。
我很喜欢“我本具足”这四字,人虽然有种种人性之劣,贪婪,懒惰,嫉妒,等等丑陋,也有着善良,柔软,坦率,种种美好,都是人本身的样子,其实并没有绝对的好,也就没有绝对的坏,接纳自己本身的样子,就是一件很自在的事情。
所以那些过往都不足思虑,那些问题也不成问题,不过是尚未遇到解决的契机罢了,照这样修行下去,活出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已经很足够了。
所以我还是觉得我的文可读性很好的,因为我自有自己的一份豁达在。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