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美国芝加哥挑选一些成绩偏下游且家庭比较贫困的中学生,把他们分成五组,设计不同的场景,然后进行正常的考试。
第一组,老师在考试前会发给每人一个透明信封,里面装了一张20美元。老师告诉学生,在接下来的这场考试里,只要成绩比最近一次考试的成绩有所提高,学生就能带走这个信封。但如果考试成绩出来,结果不如上一次,学生就必须交回信封。
第二组,如果考试成绩有所提高,学生就能在考试之后马上获得20美元,但桌面上没有那个透明信封一直在诱惑着他们。
第三组,学生被告知,如果考试成绩有所提高,那么在考试后的一个月内将获得20美元奖金。
第四组,学生被告知,如果考试成绩有所提高,那么会获得一个荣誉性质的小奖杯。
第五组是控制组,学生没有额外奖励,正常考试。
那么,以上的实验设计能否有效提高学生的成绩呢?
结果是肯定的。唯一一组没有显著提高的组是第三组,就是被告知考试后一个月内将获得奖金的组。老师前后就能获得奖金的两个小组的考试成绩都有了显著提高,而第一组成绩提高得最多。学生在考试前就拿到了装有20美元的信封,在考试期间一直看着它,害怕失去它,因此他们考得非常努力,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
这个结果印证了“前景理论”,即害怕失去的动力要超过获得引发的动力。考试后可以马上得到钱也会有一定的激励效果,至于考试后一个月才能拿到钱,就完全没有激励效果了。
而且,并不是非要给钱才有激励效果。对于低年龄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在乎荣誉,因此小奖杯更有效。而高年龄的学生对金钱激励更敏感,小奖杯就不怎么管用了。
很多老师和家长会担心,学生一旦习惯经济刺激以后,下次考试不给钱,学生就不会努力考试了。但实验结果并不支持这些担心:经受过钱激励的学生,下一次即使不再被给予激励,仍会比较努力地考试。要保持很高的努力水平并不容易,但学生也很难退回到实验以前的那种努力水平了。从这个角度来看,金钱激励对于学习总没有什么坏处。
摘自《看!这就是经济学》梁捷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