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期导读:
1、传统文化真的在复兴吗?
2、传统文化复兴有哪些商机?
3、如何把握传统文化复兴的商机?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几年洋节逐渐消沉,中华传统节日越来越火爆,前天正月十五,北京故宫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更是霸占了新闻头条。
群众看热闹,商人看机会,而赋能岛的岛民作为五商学员都保持着敏锐的商业嗅觉,那他们都看到了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赋能岛昨日(2月21日)话题 #传统文化的新商机#
本文很长,为了方便阅读,阿九把大家的讨论做了部分提炼和修改,总结了以下4点内容,如果你时间有限可直接看总结部分。
先说总结:
1、传统文化真的在复兴吗?
大部分岛民都认为传统文化在复兴有商机。
2、为什么传统文化会复兴?
传统文化复兴的原因有:中国崛起、政府扶持、中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不断增强等。
3、传统文化复兴有哪些商机?
传统文化的商机几乎各行各业都有,本文整理了服装、餐饮、教育、家装、娱乐、广告传媒等13个行业的商机供你参考。
4、如何抓住传统文化复兴的商机?
创新方式可以是:现代元素+传统元素组合,如嘻哈+太极。
深挖传统文化,结合消费者需求,形成差异化。
如果你还意犹未尽,那么就来看看赋能岛岛民的精彩讨论吧~
🍂#传统文化的新商机#
传统文化真的在复兴吗?
从小辫儿张云雷带动那么多年轻女孩听相声,唱戏剧评剧京剧。说明传统的东西有自己独特底蕴在,只是被西洋的文化暂时占领,如果正面正确的回归,会被所有国人所接受。因为我们的传统节日会更丰富多彩,细节更突出。
——赋能岛岛民@小竹
传统文化正在慢慢复兴,家里的(江西吉安)妹妹都有定期的汉服聚会了,那可是中国的五线城市。
同事经常买带有中国元素的物品,比如包之类的个性化东西。
故宫去年文创卖了15亿,他们还在努力,妥妥地把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我认为商机有小众市场,小而美的创新,结合群体营销。
——赋能岛岛民@王小樊
传统文化从吃、住方面导入我们的生活,讲究中医养生,家里用书画装点,孩子的学校开设国学,从社交方面,平常约几个好友喝茶,重要馈赠瓷器,茶叶;旅游也倾向于挖掘民风民俗,民间艺术。
媒体用中华诗词大会激发了我们沉睡的灵魂,目前汉唐婚礼得到年轻人热捧,我们企业用公众服务号普及传统节日以及部分书籍选择竖式排版,我们已经在践行传统文化路上
——赋能岛岛民@裴丽娟
随着我大中华的崛起,新中式的装修风格在业界悄然盛行,含有中国风元素的家具、软装配饰…成为主流。
——赋能岛岛民@钟斌
故宫这两年换了新馆长,新领导特别重视传统文化的宣传。
我们可以看到近2年内有《我在故宫修文物》纪录片、《上新了故宫》娱乐节目、《国宝传奇》电视剧、微故宫的微信公号,充分说明了故宫这套领导班子正在发挥来自各种媒体的强大传播力,为如何发扬传统文化做了个很棒的尝试。
这就是传统行业结合互联网发挥的效力,其他类似传统文化必将借鉴故宫的新玩儿法,进一步结合互联网,在年轻人的各种阵地上撒种、种草。
随着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了解越深,后续商业的延伸就成为水到渠成的事。
——赋能岛岛民@欧阳潇楠
传统文化正在回归,身边很多朋友学国学。诗词大会、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节目百看不厌,那里有中国人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家装软装也越来越突出传统文化的因素,瓷器字画茶具等,大浪淘沙,历经几千年形成的集体审美是个人不可抗拒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总要从文化的层面寻找寄托,从出发的地方寻找归宿。再加上国家倡导,媒体渲染,这其中确实商机无限~有朋友做中国风的素食文化餐厅,大卖!
——赋能岛岛民@爱婷
传统文化受到重视,跟中国经济全球领先也有关系吧,中国经济实力强,国外有眼光的人也会来中国淘金,什么最值钱,越中国的东西越值钱呗。
对西方人来说,马可波罗描绘的满地都是金子的时代又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艺术都会得到追捧,加上国人越来越自信,会做的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出其不意。想想还有点小激动。
——赋能岛岛民@有糖好吃 纪伟生
我是从这两年的古风摄影、同事朋友们结婚必须穿做工精良的传统新娘新郎服装(刺绣,大红,红盖头,影视剧里的),广东朋友小孩学国画穿汉服等这些场景发觉传统复苏的,但我仅仅接受了这些变化,并没有联想太多,只是单纯从商业角度以为是一种促销方式,走差异化路线。
包括我们公司去年双十一都以刺绣外观为卖点主推了一款电视。今天听了各位的精彩发言,想了深层原因才联想起这并不是某几个企业的简单商业行为。真的是后知后觉。
我们传统文化的复苏和重视,会吸引更多的外国人学习传统中国文化,为我们向国外输送文化,理念配套的商品有好的帮助。(就像我们接受韩剧洗脑后,很容易去购买满大街的韩国化妆品,小饰品,旅游,整形美容等)。可发掘的商机,可以在各行各业,重新组合。
——赋能岛岛民@黄梅
我看到最多的是汉服潮流视频和古风写真,婚纱礼服,线上自媒体社群,线下体验店,00后越来越喜欢画画了。
可能物质充足,精神文化生活正在崛起。
——赋能岛岛民@作言 照相 形象咨询
国人过洋节,洋人过中国节,其实这只是文化的大融合。为什么现在中国的传统节日越来越火爆了,其底层逻辑是国家越来越强盛,人们对自己的国家荣誉感越来越强。我是中国人,这句话从现在的中国人嘴里说出来是何等的霸气。
说到商业机会,任何一个节日,都是商人炒作的话题,说一句大不敬的话,我们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为创造出来的结果,清明节卖花,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这都是商业在节庆中的借题发挥。要说商机,那我就简单粗暴的说,每逢节假日,不下雨是商机。
——赋能岛岛民@活着
我觉得复兴传统目前是一个小趋势,将来能够热多久还有待观察,毕竟目前只是政策转向,消费者的口味千差万别,就像我就不太喜欢复古风,更喜欢有现代感的东西。
——赋能岛岛民@Paladin
对传统文化的商业化这两年感觉确实有回归复兴的势头,今年也去了一些周边的特色小镇,主打传统民俗文化。回来查阅了一些信息,这两年确实因为政策导向,全国开发民俗文化特色小镇成了房地产行业的一大风口,当然,在大力宣扬民俗文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不被市场认可的特色小镇,最终走向没落死亡。
大家都不顾一切去追逐风口、照搬照抄反应出很多问题:
1.传统民俗文化体验同质化,对外失去显示特色文化的能力,造成审美疲劳。
2.传统文化不能与现代商业文化很好的结合。
3.配套设施不完善,经营管理混乱。
4.传统民俗文化衍生品不能与当地特色和产业相结合,没有得到当地产业和资本的有效支撑。
总之,不管是不是风口,传统文化的商业化机会都应考虑:
1.适应市场真实需求。
2.打造差异化特色体验,避免同质化竞争。
——赋能岛岛民@龙腾夏天
其实这几年消费品需求没有以前那么明显了,慢慢的把钱从物质需求转向健康,亲子教育,保险等软消费方面。
而文娱产业也是这几年有不错表现,人们的消费价值观和心里账户都在回归到精神享受。新的消费群体组成的新兴父母一代,在面对孩子教育与交互时,更希望通过传统文化影响这一代伴随着互联网与智能设备而来的孩子们。
所以除了物质消费的母婴,拓展学习,旅游等行业。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通过创新将文化的呈现方式变得更加容易被新生代人群理解与感知,自然就会慢慢形成一个新的消费产业。
以新年为例,你还在用固有的思维认为,过年就应该回家团聚,像过去几十年一样的方式过年吗?
新的年轻一代消费者,已开始在新年假期中走出家中,在全国,甚至世界各地感受不同的文化并度过新年。
——赋能岛岛民@无言
我个人觉得,文化复兴首先是文化认同,最近几年只是一个好的开始,道路很漫长,同志任需努力。
从国家层面、教育、社会都还得加油,塑造更好的文化认同。比如我这两年的感受,我们文县各个镇甚至各个村,过年期间几乎都办农村春晚各种社火活动,甚至举办了四次规模盛大的白马艺术节。
但我感受到的是,更多的参与者还是中年活跃分子,年轻人最多就是被气氛裹协,凑个热闹,普遍都觉得没撒意思,所以对于年轻人的世界这种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还是不够。
——赋能岛岛民@王子峰
🍂#传统文化的新商机#
传统文化复兴有什么商机?
服装行业
作为游走在宅圈和中文圈的我,感觉这个气氛随着年轻人的创造激情越来越多的体现了出来。
我细小的视眼觉得这个商业味道是肯定有的,特别是80后。现在的80后正值创作生涯的中期,开始重新或复兴很多中国自己的东西。如果要我假想一个创业角度,我可能会推荐古风的现代服装这块(也是不少人做了好多年了)。
一个个象征性的图案是最快速传递的,一件件适合“中年少女少男”的衣服是最让人能不张扬的情况下体现自我的。
如果我是服装设计团队的话,清明节的素服肯定可以制定起来了,限定版的东西总是让人更喜欢。
——赋能岛岛民@Eva.H.S
服装结合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传统的民族服饰;
(2)校服;
(3)婴儿服(初生儿);
(4)广场舞大妈的服装;
(5)广场舞幼儿版;
——赋能岛岛民@三木(森)
服装设计
我女儿00后,她就非常喜欢古风漫画,画一些古代人物的头饰,服饰,饰品,看来可以考虑古代服饰饰品设计。
——赋能岛岛民@Enya
餐饮行业
我是做餐饮的,我认为传统的中式素食餐饮很有市场。
很多年前在三亚的南山寺吃过一次素斋,跟荤菜没有什么区别,而且还更养生。
这些年大家已经过了很多年食物丰裕的日子,再加上大鱼大肉的让许多人的身体吃不消,纷纷出现各种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等富贵病。
相信讲究阴阳平衡,朴素清淡的中式素食会有很大市场。
但目前素食还属于高端餐饮,如果降低成本的话也要从各个层面下手。但是仅一个人才成本就够呛,因为要形成规模化的人才供应本身就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如果是速成的那只会把整个行业搞烂。
我目前能想到的就是结合健身房或者健身人士做减肥餐,或者做健身,养生配餐,需求和市场也是很大的。这方面的人才供应可以结合营养师,很充足。
——赋能岛岛民@Enya
医美
在我的领域里,其实精准医疗越走越远,同时,在医美术后维养的长期、全面养肤概念也越来越重要。
我如果没记错,去年国家已经放开了对中药制剂的申报,好像是说只要能从古书中找到依据的就可以申报,很多面膜已经开始先行了。
只不过概念性和疗效性的还是有差距的~
啊,我好像要插播广告了哈哈哈哈
打住!
不过,对于中国文化的复兴,我是很看好的,具体借力对我来说还是中医药比较有搞头~
——赋能岛岛民@美迪可视徐双悦
家装行业
传统文化在家装里的影响,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注重中式家具,无论是新中式还是古典中式,已经比之前几年来的猛了,年轻人喜欢美式和欧式装修风格,或者简约或者简奢,但是35岁朝后的人,越来越倾向于中式,讲究内涵!
——赋能岛岛民@一季微笑xt
我最近对接的一个高端客户家里,请的意大利的设计师,他设计师的思路就是融合了风水学,将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元素具象到设计风格中,所以再高端的设计师他必须从传统文化中找灵感,不然这种设计就没有灵魂。
——赋能岛岛民@戴国俊
音乐
当今时代的趋势,也是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电视媒体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上新了故宫》、《朗读者》、《了不起的匠人》……春节晚会、元宵晚会等各类晚会,以及各种大型会议中,民族乐器的表演比重与日俱增……抖音、微博等互联网传播中,传统文化收获大量点赞和关注……
小而精,纯而美,收获一大片群体。
对今后的思考:
传统与现代结合,寻找契合点,比如用古筝改编现代流行曲目。
——赋能岛岛民@筝|杨松
跨界赋能
文化复兴是这几年的一个趋势,跨界赋能在这几年已经显而易见。列举两个服装和饮品的跨界赋能:可口可乐与KITH合作, 这几年可口可乐已经多次出现在各服装品牌的服装设计中。
2月14日纽约时装周,青岛啤酒跨界中国首家潮流品牌集合店NPC亮相纽约时装周,成为首家登陆纽约时装周中国日的啤酒品牌。
跨界赋能通过资源互补来创造额外价值,合作双方共享收益。
——赋能岛岛民@刘强
内容创作
个人想法传统文化的商机^_^
1、85,90后成为消费的主力军,移动互联网应用及快速普及生活,给内容营销带来了机会。“故宫里的 雍正皇上”之前就被重新拿来制作好玩的Ip,这是之前没有的,谁敢挑战皇权。
2、内容创作将会更火,更多的民族IP会被重新玩起。产品➕故事➕场景,文案策划,内容运营方向大有机会。
——赋能岛岛民@Mr.大山
教育行业
弘扬传统文化需从娃娃抓起,孩子从小多读书,多逛博物馆,多了解历史,潜移默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会自然形成。
做文创产品,先要对产品承载的文化元素有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赋能岛岛民@王金环
教育结合传统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传统文化游学博物馆
(1)寓教于乐,游学;
(2)以朝代或者民族为分馆,融入中国农业、科技、军事、文化等各种元素;
(3)孩子边玩边学,边熏陶,区别传统的高大上博物馆,只能远观而不可参与的弊端);
️父母学堂
(1)父母学习传统文化,打造和形成自己家庭良好的家风,让孩子真正赢在起跑线上,传世珍宝,参考浦江郑义门;
️思维课堂
(1)学习传统文化中优良的思维,在底层认知学习;
——赋能岛岛民@三木(森)
私塾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切入孩子教育市场这一大蛋糕,目前市场机会较大。
具体:1、可教授千字文、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其实这至关重要,如何处理关系,协调人际,对一生有用。
2、学习一些文字,包括a一些象形字甲骨文等等演化,不需要太多字,接触一些字来自何方b练练毛笔字,能写好最好,写不好也无所谓,修修心性。
3、赠送一件古学士服、汉服 。
4、开一些可选择的汉风古韵及乐器等,其它艺术。
国学营销和运营都好操作,底层逻辑来自浸入人体的文化基因,与强大的民族复兴下的文化回归的社会环境,想想自己,内心与外在其实是接受并愿意去行动的,这就直接是私塾这样的产品根基,自带营销与运营。
品牌上可去读读历史上的那些私学或名人的私塾名字,找一个合适的反映传统文化与可传播的,抢注个商标,知识产权做好了,品牌符号首先要好。
当然实际的运营与市场及品牌营销具体策略是具体操作时的问题,在上述前提下,就好操作,方法很多
——赋能岛岛民@马东(洪七公)
礼品文创行业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点点滴滴
1 语文课本中古文背诵的增加;
2 学校不提倡过洋节;
3 故宫文化等流量话题暴增。
二.发现的商机
1 礼物行业的国风包装;
2 抖音等流量的国风画;
3 影视剧中的国风国漫,可以适当买些类似的股票。
三.我有什么计划
1 清明组织小朋友包青团,然后重点是外包装要小朋友自己做,然后以礼物的形式送给父母,促活。
2 继续自己的观察,包括门口的素食馆,市区内的寺庙,传统文化最大的商业输出就是寺庙,也是信传统文化人的聚集地。
——赋能岛岛民@沙画 年糕老师
礼物包装与传统文化结合可以是:
(1)各种重要场景的礼物,满月、百日、周岁、成人礼、毕业季;
(2)礼物的包装盒;
——赋能岛岛民@三木(森)
娱乐体验
传统文化越来越重视,每年一季的诗词大会是孩子必看的节目。商机的话,我觉得最近几年不管是荧幕还是书籍,穿越题材都是一大主题,现实中可不可以有大型的体验馆,满足一下人们亲临前朝的梦,不必等待哆啦A梦的时光机。
——赋能岛岛民@心茉
广告传媒
随着经济、商业的繁荣,传统文化日益受到追捧,人们对传统文件的认同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购买力。因此,无论是传统文化节日的主要受益产业,比如饮食、传媒、交通,还是因其辐射的行业,如制造、包装、金融等,都将迎来一个个产销高峰。
其实,在移动互联时代,各种活动、庆典、节日都是借势、造势营销的机会,应情应景的创意和情感故事会被广泛传播,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低价流量,这里面能挖掘出的商机无限。
——赋能岛岛民@鸿涛
玉石行业
家乡有各种玉石的雕刻,前几年大部分人在这方面都大赚了一笔,这两年听家里人说是:反贪的原因,加上大量人参与进来,所以生意不好做;不过,今天关于传统文化的讨论,我觉得可能未来就会好些。
玉石的雕刻本身就是传统的手艺,本身就有传统文化中的元素,不过,文化底子很浅,今后可以挖掘更多的传统元素,可以加入一些新的制作。
可以根据不同的材质,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个性化定制:老年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中年人,发发发;青年学生,学业有成。
还有,传统的十二生肖+动漫化+合适的材料+优质的制作手艺。
——赋能岛岛民@棒棒糖
教育、摄影、旅游等各种行业
传统文化的商机给大家参考一下 老项目,新商机 。
新瓶装老酒,重庆一小区住房内,一群小孩正在声情并茂地诵读新版《千字文》。这是求职受挫的大学生刘小灵创办的国学启蒙辅导班,也是传统文化老项目绽放新商机的典型。
它借鉴了传统的“私塾”形式,教授入门阶段的国学典籍,学生以儿童为主,但是随着市场的普及,一些成年人也开始加入其中。现代私塾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只需有一个授课场地,根据学生的多少和课程安排情况聘请几名教师即可。
根据记者的观察,这种“现代私塾”根据各地经济水平和“私塾”本身软硬件水平的不同,收费一般在每课时10~50元不等,而“一对一”式的小班教学收费最高可达每课时100元以上。
以招收2个班,每个班级招收学生20人,每周授课2次计,除去给教师的工资和教室租金等成本,月利润在2000~12000元。由于这种“私塾”在授课地点上没有严格的要求,若采用家庭式的授课方式,节约场地租金,再加上销售书籍的收入,利润还可有所上升。
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新商机,其特点是借传统文化中的产品或形式,经过符合现代人消费习惯的改良,推出具有传统特色的商品或服务。类似的项目还有仿古服装、饰品、家具的制作销售,传统书籍、音像制品、古玩字画、文房四宝的经销以及一些古代乐器和书画的培训班等。
除了老项目的复兴之外,还有一类是将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元素,用新兴的手法加以表现,创造和引导出一种全新的复古消费潮流。近年来新兴的仿古摄影就是这类项目的代表。
仿古摄影是用影楼提供的古代服装和道具,为顾客设计出古装造型,然后拍照并制作相册、相框等摄影产品的服务,近年来已经在一些大中城市开始流行,其顾客范围几乎涵盖了具有消费能力的所有顾客年龄段。
与之前在艺术照、婚纱照中包含几张古装照片所不同的是,这种仿古摄影更注重体验的过程,影楼采用古典风格装修,顾客进入影楼后,耳边回响的是古典名曲,喝的是淡雅的香茶,连摄影师、化妆师也身穿古代服装,甚至有的影楼还采用“公子”、“小姐”等古时称呼来招待顾客,整个拍摄过程满足了顾客“当一回古人”的心理。
与之类似的仿古旅游也是古为今用的典型,这种旅游主要以一些古代建筑或是仿古建筑为主要景点,让游客身着古装,像古人一样吃饭、喝茶、读书、娱乐、就寝等。其他此类项目还有让顾客体验古人饮食的仿古餐厅,让顾客感受“绣娘”生活的仿古绣坊,追踪姓氏文化和宗族文化的族谱、姓氏礼品专卖,与生肖文化紧密结合的生肖礼品专卖等。
现代生意也复古:现代生意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新的产品和服务,除了从顾客的兴趣中寻找卖点以外,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更多地体现在人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产品和服务上。这已经不局限于特色礼品,而是包含了床上用品、现代服装、特色菜品、家居装修等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除了与生活的结合之外,传统文化还在一些新兴的“时尚生意”上创造出新的卖点。比如模仿影视、动画造型为核心的cosplay(即“角色扮演”)行业,本身就与传统文化产品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赋能岛岛民@爱的守护
跟家装正好相反的装修领域~大范围大概:酒店类的,公共空间(地铁,机场,高铁站),办公空间,餐饮会所,地产样板间(别墅和高端公寓),医疗类,综合商场~
——赋能岛岛民@月半小王睿
🍂#传统文化的新商机#
如何把握传统文化的商机?
传统文化和现代事物结和起来可能会有新的生命力,我同学是太极拳专业,他们出国演出的时候把传统的太极拳和街舞结合起来改编出了一套嘻哈太极,深受好评。
五商的课中提到过这一方法论,创意=旧元素的新组合,让人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激发“居然还可以这样”的惊叹,引发传播。
——赋能岛岛民@原时来如此
随着国家的强盛,传统文化复兴是必然的。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连续未断裂的文明,有着无与伦比的魅力。以前国力弱的时候,被别人欺压,自己也缺自信。现在有了自信,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中华文明的向外传播,潜藏的商机是非常多的。
我个人的看法有以下几点:
1.现有商业借用传统文化,要挖深、做透才有效果。例如春节,大多数商家的春节宣传,还停在一般的、普遍的过年、团聚、属相等元素,没有深挖,没有形成差异化。
故宫的元宵夜、有些酒店搞的当地民俗年夜饭、全套到位的仿古婚礼等,都取得了良好效益。
2.以传统文化为主业的手工、轻工业产品,国内外的需求都在增加。国内需求要结合现代元素,在年轻人的语言方面要下功夫。
3.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包括相关社团(如各地兴起的汉服社团),这方面的教育训练(甚至包括国学、心学、兵法周易道德经等),也有很大空间。
借、做、学,要在传统文化方面取得成效,都需要深入,需要钻研。
——赋能岛岛民@星哥
只有商业化才能倒推技术的改进,只有能够满足人们的深层次需求才不会昙花一现,进而实现商业模式。
——赋能岛岛民@修行者
从商业角度来看,需求必须和现状结合才有市场。单纯的回归传统文化几乎不可能,如何将传统文化要素植入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实现平和的中庸才是王道。比如故宫的灯光秀,是把故宫的传统文化里加入了目前喜闻乐见的“激情”,比如,见字如面,是把传统的朗诵和媒体结合……因此,找到结合点,就能找到商机。
比如,明星演唱会上展现古风古韵的“宫商角徵羽”。抖音、快手上宣讲国画和书法。名胜古迹地传扬传统文化的真人秀。
——赋能岛岛民@张强
🍂#传统文化的新商机#
最后,阿九不得不提醒大家一句,虽然,大部分岛民的都对传统文化的商机很看好,但大家还是要保持理性,不能头脑一热就一头扎进去,入场前先思考清楚,就像股票投资一样,看不懂的不要盲目入场。
好了,今天就整理到这了。
我们明天见。
整理不易,且看且珍惜~
点个赞再走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