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一个心理医生的隔离期(二)

一个心理医生的隔离期(二)

作者: 小明博士 | 来源:发表于2020-04-04 21:08 被阅读0次

    前情:

    3月初我从西班牙回国,进入了14天的隔离期。

    我是一名心理工作者。原本以为,我会得利于多年的心理和身心灵训练,14天隔离将会是普通的在家修养,但事实却是,依然经历着情绪的起伏。在第一阶段主要是焦虑与混乱感,我需要去应对不确定感和偶尔袭来的死亡焦虑。详情请看《一个心理医生的隔离期(一)》

    第二阶段:稳定调整期

    前两三天的惊恐期渡过后,也许得利于自己积极的调整,人安定了许多。那么问题就是如何让这份安定能够更长时间的维持。

    之前有一个视频说每天要有仪式感,这是很赞的想法,即使隔离在家,早晚也要洗簌打扮好,让生活过的充满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还可以进一步扩展,不仅是指已有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是增加身心的日常练习。对于终日忙碌的“工作人”也许非常困难的,而这样的隔离期,反而给予了机会,一个关照自己、调整状态的机会。

    练习3. 稳定的身心练习

    在第三日我便开始参加一个“早晚的身心仪式练习”的在线团体小组。每天早上七点,晚上十点一刻,由一位身心治疗师带来各半个小时的调身、调心、调息的练习,包括冥想、瑜伽、咏唱等等。如果用兴趣可以微信搜索文章“来电仪式感,心安在当下!(附练习视频)”

    这样的练习是非常有益的。首先,每日早晚固定的时间,为一日搭起了一个结构,它就像是锚点,让“船”在情绪的波浪中可以稳定在一个区域。每日有所期盼,每日也有所强迫,心里其实会稳定很多。

    其实,在心理学研究中也有指出,抑郁情绪在早起的时候最严重,面对一天的无望感,会更加让情绪低落、无精力,而导致不停的赖床;相对应的,焦虑情绪有往往在晚上很严重,不停的担心会让大脑停不下来,而使得入睡困难。而在早上的唤醒和晚上睡前练习,正好对这些情绪做了有效地调节。

    早上睡意惺忪、头脑发胀,而一系列缓慢的身心练习,会让精神唤醒,带着平静与愉悦的心情开启一日。而这样的心情恰好适合让我能安静地看看书,看看剧。而对于习惯晚睡的我,十点多准备入睡总是心不甘愿。但是当抛开手机、iPad,抛开我以为每天必须处理的很多事时,当我闭上眼睛去感受身体时,其实它已经很疲惫了,它需要被关照。我常常练习到一半就入睡了。

    这样的小组其实也是一种陪伴。陪伴是度过心理不安稳的最好方式。

    此外,每日的冥想练习,做好早、中、晚每一顿料理(非常感谢网购送菜到家的服务),每日的阅读等等,都是让我隔离的生活更有结构,更为稳定和安全。需要额外强调的,需要有效地控制暴露在负面信息里的时间。媒体的信息往往带有指向性和情绪煽动性,我们的情绪也是容易被渲染。即使我觉得自己还是一定独立思考和情绪调节能力的,长时间地暴露于媒体信息,也容易导致思维陷入悲观的思考。关注疫情的进展是必须的,而只把这个时间控制到每天的一个时间段(我是早饭之后),并且每日不超过1小时,只关注事实数据,避免阅读拓展性报道。当然方方的日记是我每日必看的,虽然偶尔会被勾起疑惑、愤怒、迷茫,但是她让我思考,深度的思考是让人安定淡然的。

    同样地,任何稳定中都会有波动。记得隔离期间我的咽炎犯了,偶尔的咳嗽让人特别的警觉“这究竟是普通炎症,还是病毒感染的反应?”于是会反复检测体温,数字的一下升高有时会迎来升高的焦虑或恐惧。此时,理性被淡却,宽慰变得疏远,人是无力或无助的,而唯有连接内心深处的那一份稳定。我会在恐惧时祈祷,这是心理是被抱持的。后面我再回到这一部分。

    2020年3月 于深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心理医生的隔离期(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ppsp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