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参加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读书营的第七天 ,今天我主要是读的第三个习惯,叫做要事第一。
在读这本书之前,我首先想到的要事第一原则就是要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第一位 。然后我可能会去罗列一些今天要所做的事情,然后对这七八样事情按照重要性的程度进行一个排序 然后再把最重要的事情先去做掉 ,最不重要的事情可能放在后面去做 。
在读这个原则之前 ,我大致上对这个习惯是这样子的一个理解 。但是今天我读完这一个章节之后,却发现要事第一原则并不是这样子的。 它不是一种做事情的方法, 而是一种考虑事情的思维方式。这是我看这本书之后的最大收获 ,也是我考虑问题和事情的思维迭代。
书中作者罗列了一张表,这张表是对时间管理的四个使用方式的划分。我觉得还是挺震撼到我的 。作者把时间管理分为四个矩阵,分别是第一象限——重要且紧迫的事情。 第二象限——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情。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紧迫的事情。第四个象限——不重要也不太紧迫的事情。
如果就要事第一来讲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可能就是第一象限的事情又重要又紧迫的事情。然而这本书的作者却告诉我们 ,其实我们要事第一原则是要把第二象限的事情考虑在首要位置。也就是说我们考虑事情必须把重要的但不太紧迫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事情当中。
那么第二象限重要且不紧迫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通常都是哪些事情呢?
1.预防性措施。
2.建立关系。
3.明确新的发展机会。
4.制定计划和休闲 。
那么在经过史蒂芬.科维大量的一些实验以及调查和分析当中得出,高效能人士 他们都习惯把事情集中在第二象限的事物活动当中。
仔细思考,我可以得出,第二象限它是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是一些长期主义打算的事情。 是你每天都需要时时刻刻去关注的,是需要通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的一个过程才能有一些显性的效果出现的事情。
所以就必须要把第二象限这种做事的习惯和思维渗透在每一天的生活当中。 比如,预防性措施,要预防自己的一些疾病,预防职业的一个瓶颈期,预防各种不定性因素的到来等。 比如建立关系,因为建立关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不是说你要等到去用这个关系的时候你再去建立,它必须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在你平常点点滴滴当中去培养和建立,所以,你首先要有建立关系的意识,要把它渗透在你每一件事情每一个细节当中。还有就是有一个是明确新的发展机会,这个就是说高效能人士他并不是每天都在解决问题或者面临困难,而是他每天都在寻找发展的机会。那么有这样的一种发展及寻找机会的意识就是高效能人士的一个表现。 最后是制定计划和休闲的习惯。 嗯 高校能人士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他每天都在为这个目标罗列自己所要做的事情。
所以说,以要事为中心并不是一种方法,它只是一种我们人的思维方式,想要改变自己的一些结果,那么你就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好的思维方式才能酝酿出好的结果, 带来好的机会 !加油,小青龙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