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自我反省文。
最近流感肆虐,犇犇也没能幸免,虽然没发烧,但感冒伴随着腹泻。
针对犇犇的腹泻,武先生建议犇犇服用一种胶囊药剂。这是犇犇第一次采用吞服的方式。
武先生直接让犇犇吃药,没做任何方法辅导和心理铺垫。犇犇迟疑着,沉默地拒绝着。武先生的不满情绪化作一个正在被充气的气球。
犇犇感受到气压陡增,忙不迭的把胶囊含到嘴巴里。那粒小小的胶囊,在被犇犇的嘴圈锢着小水洼里,沉浮飘荡,偏偏不进咽喉,直到小胶囊的身体支离破碎。
犇犇眼里噙着泪,笨拙地与小胶囊作斗争。
武先生最受不了的就是男孩子的眼泪。气球爆炸了,气流四下飞飞溅,化作落在犇犇身上的推打和训斥。
我就是个妇女,当然我又没忍住,小小地劝阻了一下武先生。
武先生继续坚持——吃药是件很简单的事,他不信邪。
吃药的确是件简单的事,在武先生给予方法指导后,在两个小胶囊尸骨无存之后,犇犇成功地将两粒完整的小胶囊收入腹中。
当武先生打骂孩子的时候,我究竟该如何处理呢?
事情发生时,我应该当即指出其错误,并干扰劝阻吗?
不。
男人都要面子,何况是已然习惯权威地位的武先生呢?他会觉得权威受到挑战,自尊遭到伤害,不仅不会停下来,还可能变本加厉,不达目的不罢休。就像胶囊事件里一样,犇犇吃不下那两粒胶囊,他不会停止的。
在武先生管教孩子的时候,我出面反对,会给孩子传达一个信号:对于问题的解决,他有投机取巧的空间,只要善加利用不同的裁判。
这就是所谓的教育一致性问题。对孩子心理的影响,父母两人都严厉,或者都宽松,都比一个严厉一个宽松的情况要有利一些。
我最经常的行为方式,其实是下下策。
事后觉得自己不应该插手,可当时的我,情绪代替了理智,冲动就是魔鬼呀。
我该怎么理解武先生打骂孩子的行为呢?
是他不爱孩子吗?
诚如事后武先生所说,犇犇不仅是你的孩子,也是我的孩子,我也爱他,发自内心的对他好。这一点,我相信。
是他在宣泄个人情绪吗?
看到孩子令人不满的行为,并对孩子实施打骂,这其中不可避免地会掺杂不良情绪。除了就事论事的不满外,还有别的什么吗?
他的压力很大。我刚刚辞掉了收入不菲的工作,整个家庭的经济压力,全都压在他一个人身上。而压力会让人变得烦躁易怒。
他最近没有得到我的关爱和认可。武先生在小的时候,一方面由于自己过于淘气,一方面有个特别优秀的哥哥做比较,他几乎没有得到过父母和其他长辈的认可。而最近由于他夜夜晚归的问题,我采取了对他不理不睬的策略,没有恶言相向就不错了,更别提关爱、认可和崇拜了。他内心深处有时可能认为自己确实不太好吧。在对待孩子时,他也就破罐破摔了。这种情况下,我指责阻止他的行为,无异于火上浇油吧。
所有教育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婚姻和家庭的问题。
要想杜绝打骂孩子的情况,还得从我自身做起,好难,压力好大。
我还是多理解宽容武先生吧。全当修行。
我该怎么减少打骂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呢?
如果我对武先生、对这个家满怀忿恨,我可能会只顾自己做好人,对犇犇说,比如“我不愿看你挨打,可我也没办法呀”,比如“爸爸打你,你还有妈妈”之类的。
这样说会在犇犇心中做实“爸爸很差劲”、“爸爸不爱他”、“这个家不和谐”、“这个家难逃分崩离析的命运”等负面信息。
胶囊事件结束后,我抱了抱犇犇,对他说:“吃药是为了让你的病快快好起来,而且你也学会了吃药,挺棒哒。所以爸爸是很爱你的,只是他选的表达方式不对。”
犇犇说,“中国人是全世界最不会表达爱的民族。”
对武先生偶尔打骂孩子这件事,我不用过度焦虑。
我做好我自己,尽可能地去影响武先生,但这事任重而道远。更多的时候,对改变别人,心有余而力不足。要改变武先生的焦虑,对这个家庭的影响反而是不利的。
我以及很多人,小时候都挨过打,不也成长为阳光快乐人格健全的大人么。
武先生每次出手,还算事出有因,不是无端地发泄。如果能帮助犇犇正确理解这件事,我相信,不会在他心上留下永恒的阴影。
一株植物能健康成长,不是因为他从来不被风吹雨打,而是因为他的根一直深扎在土壤之中。
我的重点工作,是培育土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