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友问:
昨天一个台湾法师在讲印光大师文钞,讲到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讲到“品位之高低,全凭持名之深浅”。法师问我,我就说念佛是超越一切的,法师就让我举出祖证、经证给他看,所以我就来问师兄了。
一、先言念佛超越定善、散善三福的经证
《无量寿经》讲:
“其有众生,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由此可知,念佛得往生成佛大利、具足无上功德。“无上”什么概念?也就是至高无上的意思,念佛的功德至高无上,超绝一切,无有比者。况阿弥陀佛愿超诸佛,果超诸佛,为诸佛之王,光明极尊,凡夫所修定散善德,与阿弥陀佛焉能比较?
这即是念佛超越定散(三福)的经证。
二、次言念佛超越定善、散善三福的祖证
(一)举善导大师“三心——至心释”证
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
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由善导大师所证,令我们得知:
1、凡夫机相
“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
2、凡夫三业
“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
即凡夫所修三业——身口意三业,包括自修三福业,就往生来讲,名为“杂毒之善”“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
为何凡夫所修三业名“杂毒之善”“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
依昙鸾大师所讲:
“真实功德相”者,有二种功德:
一者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所谓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 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 是故名“不实功德。”
二者从菩萨清净智慧业起, 庄严佛事, 依法性入清净相, 是法不颠倒、不虚伪, 名为真实功德。 云何不颠倒? 依法性、顺二谛故; 云何不虚伪? 摄众生入毕竟净故。
由此可知:从凡夫有漏心生的,不顺法性的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虚伪的不实功德。然从法藏菩萨清净智慧业起的三业,依法性入清净相,所成就的南无阿弥陀佛之法,方是不颠倒、不虚伪的真实功德。何以故?依法性、顺二谛故,所以不颠倒;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摄众生入毕竟净故,所以不虚伪;所以名真实功德。
既然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功德真实,既然凡夫从有漏心中所修三业不名真实业,也不名真实功德,岂能与念佛功德堪比?自然念佛功德超越凡夫所修定散功德,一真破万虚故。
3、凡夫杂毒之行不得求生彼佛净土
“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何以故?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由祖师所证,凡夫所修定善也好、散善三福也好,都是不真实业、不实功德。既然不实功德,岂能与念佛功德相比?这即是念佛功德超越定散二善之铁证。
(二)举善导大师赞念佛绝比证
“念佛三昧功能超绝,实非杂善得为比类。”
“念佛三昧功能超绝”,这里的“超绝”什么概念?念佛功能是超绝、盖压一切的。
“实非杂善得为比类”,“杂善”,特指定散二善。
“实非”什么概念? 就是定散二善与念佛功能,确实不能比类。这就是祖师铁证。
三、如何理解蕅益大师持名与品位的本质
蕅益大师讲的“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在持名之深浅。”
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呢?
要明白这个问题,一要明白九品与往生品位的关系,二要明了净土宗往生的品位,三要明白信愿与行的关系。
(一)善导大师论述“九品”的正义
善导大师讲:“又看此《观经》定善,及三辈上下文意,总是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但以遇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何者?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以恶业故,临终藉善,乘佛愿力,乃得往生。”
由善导大师证,九品非往生后的品位,是本土凡夫所遇法缘有异,致令九品差别。 上品三人,是遇大凡夫,缘遇大乘善法。 中品三人,是遇小凡夫,中上、中中二品是缘遇小乘善法,中下品是缘遇世善法。 下品三人,是遇恶凡夫,下三品皆造恶凡夫:
下品上生,是造十恶轻罪凡夫。
下品中生,是造破戒次罪凡夫。
下品下生,是造五逆等重罪凡夫。
善导大师此明三辈九品,皆指凡夫不同之机,即九类不同的根机,不是指往生后的品位。明乎此,则九品品位之疑惑,乃至错解,自然冰释。
(二)往生极乐世界后有品位有差别吗?
1、《无量寿经》佛说
(1)阿弥陀佛第二十二愿言:“他方佛土诸菩萨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
正明往生极乐世界没有一地至一地的阶位,是直接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当下即是一生补处佛位的等觉菩萨,这是阿弥陀佛第二十二愿所成就。
(2)“其诸声闻、菩萨、天人,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颜貌端正,超世稀有,容色微妙,非天非人,皆受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
正明往生极乐世界众生,智慧、神通、形状等咸同一类,皆为自然虚无之身、无极之体。显然往生极乐世界没有品位差别。
2、《庄严经》佛说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亦以大慈悲,利益诸群品。
正明闻名往生极乐世界身心如佛,没有品位的差别。
3、《阿弥陀经》佛说
“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
正明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一生补处佛位的菩萨,没有九品之位的差别。
4《往生论注》昙鸾祖师说
“愿往生者,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亦如淄渑一味”
正明往生极乐世界证果一味。
“本则三三之品”,指未往生前的因地,众生的根机本来有三三之九品的差别。
“今无一二之殊”,指往生极乐世界后,已经是同一果味,没有了一二之殊,亦没有三、九、八十一种种的差别之相。
5、善导大师《观经疏》说
“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
又言:“正由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
正明托佛愿以作强缘故,不止人天善恶到彼无殊,齐同不退,即使菩萨乘、声闻乘、缘觉乘、天人乘、人乘之五乘亦是齐入无殊。
综上所证,往生极乐世界,证果平等一味,悉皆一生补处,无有品位的差别;且九品实言本地根机品类,非往生品位,与往生品位没有任何关系,应知。
三、明信愿与行的关系
蕅益大师言:“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在持名之深浅。”
又言:“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 合观大师二文之意,特倡净土宗旨——信愿持名,并揭示了信愿行三者之间的关系。
“信愿为前导”,这句法语很好,信愿为谁的前导呢?为持名一行的前导。
导的对象是谁呢?
导的对象是:无信愿者或信自性弥陀、唯心净土者。
导的目的是什么啊?
第一个所导目的,就是导入无信愿者,进入信愿,以令其生起“信称名必生”、“愿生彼国”的信愿心;导自性弥陀、唯心净土之自力者,进入他力信愿——信受弥陀救度,愿生弥陀净土。
第二个所导目的,就是导生起他力信愿心者,进入持名正修、正行、正定业、往生业上来。
这就是“信愿为前导”的意义,更确切地说信愿,是持名正行的前方便,信愿的目的、归宿,必须结归到“持名正行”上来。只有信起愿生,才会自然归入持名正行。这样称名一行是信愿的唯一目的,信愿之目的唯有藉持名才能实现,念念不舍的持名,自然圆摄信愿。这就是“持名为正修”的意义所在。这样既契弥陀本愿,“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即信愿持名);又契善导大师的思想,“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业,顺彼佛愿故”,(称名正定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称名必生,称名圆具信愿,称名自统信愿。)。
应知:信愿以名号为体,信愿行一体不离。不要把信愿与持名分成两橛,更不要误解为往生全由信愿,品位全在持名,这就是把信愿与持名打成了两橛。
应知:信愿持名,是阿弥陀佛第十八愿的“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简称,三者归趣的次第,是信归于愿,愿归于持名,以持名总摄信愿,这是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的的根本、本质。
所以一称佛名,名号体具则信愿圆具,名号体失则信愿具空。由信愿之前方便,导归入“乃至十念”的一向专称弥陀佛名,才契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才契善导祖师楷定的往生正定业。凡所称名之外,别寻信愿者,悉如印光大师“头上安头”之所喻者也。这就是蕅益大师“信愿为前导,持名为正修”的真实义。
蕅益大师身处狂禅时代,斯时代信“自性弥陀”,不信西方弥陀;信“自心净土”,不信弥陀净土。蕅益大师为导禅机等自力行人归入弘愿,善巧告知该机行人言:“往生与否,全凭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低全在持名之深浅。” 也就是说,你若想往生弥陀净土,必须从心里树起往生弥陀净土的信愿,也就是要顺彼佛愿——至心信乐(信),欲生我国(愿);你若想往生的品位高低,就要舍诸自力修行的功夫,要归到持名的深浅上来。合起来讲就是信愿持名才能往生。你想往生的品位高吗?那就安住名号,一向专念,这是教化众生的方便。什么品位高低,只要你能往生极乐世界,到了那里自然知道什么品位!
再看善导大师是怎么解释信愿行三者关系的? 善导大师言:“今此《观经》中,十声称佛,即有十愿十行具足。云何具足?言‘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义故,必得往生。 ” 信愿在哪里?
在名号中,“南无”者,即是归命,归命即是更深的信,所以南无即是信,信在南无中;“亦是发愿回向之义”,南无即是愿,愿亦在南无中。
行在哪里? 行在名号中,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也。所以“阿弥陀佛即是行,行即是阿弥陀佛。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合起来,即是信愿行,信愿行尽在名号体中,名号总含信愿行。犹如在体之心为心,具心用;离体之心为肉团,失心用。 明乎此!信愿行以名号为体,离开名号本体何来信愿行?
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什么意思呢?
分说“南无”者,即是归命;亦是发愿回向之义。言“阿弥陀佛”者,即是其行。
合说即是“以斯义故,必得往生”的意思,也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义,就四个字,“必得往生”也!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即是对信愿行的诠释,意义即是“必得往生” !非信愿有无主往生,亦非持名深浅主品位,而是信愿归于行,归于持名,持名总摄信愿,信愿行尽在南无阿弥陀佛名号体中,一体互含,无遗无欠!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平生业成,临终佛圣来迎,命终随佛往生,生即一生补处佛位,无有品位阶级,平等一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