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点显念佛功超定散二善,是故念佛往生直入报土,超越品位阶级。
在《观经》的结尾,释迦牟尼佛就说: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定善也好,散善也好,就不交代给阿难了。然后赞叹念佛之人说: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芬陀利华;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这时候也不讲定善,也不讲散善了,只讲念佛。
善导大师就解释说: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非常明显,定散二善的功德不如念佛。定散二善的目的是为归念佛,所以“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关于这方面的教理,可以说是一个专门的议题,今天就不详细说明了,大家听播经机就非常清楚了。
关于念佛直入报土,这是善导大师在《观经疏》里所说的。“报土”就是超越品位阶级的境界,叫“无为涅槃界”。
关于这一点,上人也说了:只要念佛,就可以进入报土,不在品位阶级当中。这句话意义非常深妙,如果不经过解释,一般人很容易误解。可是,这才是真正的净土宗、纯正的净土法门的特色。
那我们就要问了,《大经》讲三辈,《观经》讲九品,这都是白纸黑字的经文,那怎么说念佛超越品位呢?
白纸黑字的经文,昙鸾大师一定是认识的,善导大师也一定是认识的。那我们要问一问,“善导大师,你怎么说‘五乘齐入报土’呢?昙鸾大师,你怎么说‘本则三三之品,今无一二之殊’呢?天亲菩萨,你怎么说‘平等一相’呢?”“等无讥嫌名”,“‘等’者,平等一相故”,“第一义谛,妙境界相”。
难道这些菩萨、祖师看不懂三辈九品的经文吗?
要知道,三辈九品是方便说。
佛法有方便义和真实义。我们讲“深义”,就是要讲它背后的意义。“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如果依文解义,就会误解。
昨天晚上也有莲友问到这个问题,我想这个问题三言两语也讲不清楚。如果大家不理解的话,也没关系,不要堵在这里。有的人不了解,老是像一块石头哽在那里,“念佛到极乐世界就成佛,连三辈九品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想不通!”
这个只要不影响你往生就可以了,你想不通也没关系,暂时放一放,到了极乐世界自然就通了,到了极乐世界你再看一看是不是有三辈九品,这里讲再多也解决不了你的问题。
就像做梦一样,你梦里想得再怎么好、再怎么符合逻辑,说话再怎么有道理,等你醒了,你会发现荒诞不经,对不对?梦里不亦乐乎,好像真的不得了,一醒来发现梦里讲的话都不合逻辑,都没有用,通通作废,荒唐得很;但是在梦里都觉得很真实。
你现在在娑婆世界就是在做大梦,你在这里想象极乐世界,将来到极乐世界就会发现通通作废,都是白想,没有用的。你没有智慧,昙鸾大师、善导大师从极乐世界来告诉你,你又不相信,那只有等你去了才知道。
慧净上人在这里也说到了,三辈九品,念佛并不是说一定在下下品;是为了极恶最下之机,显极善最上之法,才说在下下品的。
三辈九品是开合的不同,三辈文当中每一辈都说“一向专念”,所以九品也一定都有念佛的。大家可以看《观经》九品文和《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文。
从这一点就知道,念佛不在品位当中,超越品位阶级。
怎么知道呢?
我问大家,如果拿一个小锤敲你的头,你的头会疼吗?那敲手呢?敲腿呢?敲脚趾头呢?为什么会感到疼?因为是一体的,因为我们有神识,世间叫“灵魂”。那么请问,这个神识是头吗?是脚吗?是手吗?是腿吗?我们的神识是不是超越身体的四肢和头目手足?它本来就不是肉体,但它遍布在肉体的每一个部位。正因为它不是肉体,它超越了肉体,它才分布在任何一个部位当中,它和肉体不是一个境界的。所以,我们不能说神识就是头,就是手,就是脚。
我们不能说念佛就是落于哪一个品位阶级,因为念佛在上品也有,在中品也有,在下品也有。
善导大师解释三辈文说:
佛说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有上中下,随其根性,佛皆劝专念无量寿佛名;其人命欲终时,佛与圣众自来迎接,尽得往生。
上辈也念佛,中辈也念佛,下辈也念佛,说明念佛就是三辈九品一切众生根本的神识、灵魂,它就不可以限定在品位当中。
再打个比喻,像一棵树,树根有没有水分?树干有没有水分?树枝有没有水分?树叶有没有水分?那么请问,水分是树干吗?是树根吗?是树枝吗?是树叶吗?都不是。水遍布在树的每一个部位,但它跟树不是一个级别的。所以,念佛既然遍布在三辈九品当中,就说明它是超越品位的。不能说水就一定是树根、一定是树枝。
所以,念佛不落于品位当中,大家要了解。三辈九品是根据行善的功德大小来定的,而念佛的功德如虚空一般,怎么可以把它定品位呢?
既然念佛超越品位阶级,为什么《观经》九品只在下品讲到念佛?
上人说了四点:
第一,“摄机意”。显示摄受众生根机不一样。三辈都说一向专念,那就说明本身是总摄万机、超越品位,不在品位当中,三辈九品只是反映众生本来善恶的机类。这个要好好理解,大家可以看书。
第二,“显胜意”。《观经》为什么在下品说念佛往生呢?因为只有殊胜的教法才可以救度极恶的众生,所以说念佛超越品位阶级。
第三,“抑止意”。下品下生是恶人,恶人念佛虽然同样往生,但是说在下品,就有抑止造恶的意思,希望我们行善来念佛;并不是说念佛只能下品往生。
第四,“随他意”。因为《观经》是释迦牟尼佛应韦提希夫人所请而讲的。韦提希夫人请求“教我思惟,教我正受”,所以先说十三定观,释迦牟尼佛又自开散善。韦提希夫人就以为定善很殊胜,所以随着她的话讲,“定善好”,讲完之后再讲散善,慢慢讲,最后讲到念佛。她认为定善功德最殊胜,散善次之,“念佛嘛,不过是口中称念而已”,释迦牟尼佛就善巧地随顺她的心意来讲,所以把念佛放在最下。
如果随自意,怎么讲呢?释迦牟尼佛最后就随自意了:
阿难,汝好持是语,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那就不谈定善、散善了。
《阿弥陀经》是随自意,无问自说。说什么呢?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这个“少善根福德因缘”就是指《观经》的定善、散善。定善、散善跟六字名号一比,那太少了,“少善根福德因缘”,这样不行。
不行的话,修定善、散善回向能不能往生呢?如果说不能往生,《观经》上品、中品不就是散善回向往生的吗?
关于这一点,我在《阿弥陀经归宗解》中有详细的辨析,我把答案告诉大家:如果单单依靠定善、散善是不能往生的。
所以,善导大师就说了:
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怎样才能往生呢?
“三心回向”,定散二善以“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归投阿弥陀佛,靠念佛附带着就可以到极乐世界去。
所以,修定散二善之所以能往生,不是靠定散二善本身的力量,是靠了佛的力量。
善导大师就说:
一切善恶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弥陀佛大愿业力为增上缘也。
光靠定散二善的力量是不够的。单独念佛能往生,单独定善、单独散善不能往生,定散二善一定要三心回向靠上念佛才能往生。
打个比喻。我们如果坐上大船,可不可以到彼岸?可以。如果不上大船,我们坐在船的踏板上,单独靠这块板能到彼岸吗?不能。这块板如果挂在船上,靠船附带着能不能到彼岸?能。
这块板就代表定散二善。修定散二善要回向,搭块板给你过渡一下,好靠上念佛这艘船,靠上念佛的船才可以搭顺风船,这样回向才能往生。
如果不靠念佛,不用“三心回向”这个“钩”挂上六字名号大愿船,光靠修定散二善想往生,还早着呢。
“这样行吗?那样够吗?”你自己都在怀疑,当然不够。
搭一块板是让你上船的,如果顺这块板直接上船了,“定散二善,为归念佛”,上了愿船当然稳当,就安心了。有的人爬了一半,就停在这块板上。不过,这块板随着船一开,也跟着走,那你也可以到彼岸。但是,不要以为是这块板让你来的,“我为什么来了?是这块板把我拖来的”。这块板为什么能来?是大船拖来的。
所以,不是你定散二善本身的功德能往生,是因为三心回向,靠上佛的愿力,把你强拉硬拽,拽过去的。拽过去之后,你还不明白,还以为是定善、散善这块板成就的。那怎么样?“疑惑佛智,五百岁不见诸佛”,何苦呢?都跑去极乐世界了,还落入胎宫之中,五百岁不见诸佛。
这就是不了解,不明信佛智。
善导大师说:
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这就是指定散二善。
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我们一定要通过定散二善的修行,归入一向专念,这是千稳万当的。
定散二善修行回向,有得往生的,有不得往生的。回向得往生的,少之又少,“百时稀得一二,千时稀得三五”。即使回向得往生,也是靠了阿弥陀佛的愿力。
如果执著于自己定散二善的力量,就会越念心越刚硬,跟阿弥陀佛隔得很远。这样,往生就没有把握。
南无阿弥陀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