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财产公证是以建立婚姻为生效要件的,所以对于本次辩题“婚前财产公证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可能要在认同婚姻制度的语境下探讨才有意义。假设有朝一日我步入婚姻,我这次的持方确实是我的真实想法。但我辩论的挣扎点在于,我并不认同婚姻制度本身,在这个背景下谈论认同基于婚姻应运而生的这个制度还有没有说服力?好在,“敌我”双方都在高谈阔论结婚和离婚的时候,我将自己内心“离经叛道”的“婚姻无益论”隐藏很深,也就没有影响到今天的发挥和辩论的主基调。
对方二辩是比我们大不少的已婚姐姐,在这场比赛里打的多是感情牌。她说,婚姻要基于“信任”,财产公证是对信任的破坏,你去做公证便预设了离婚的结果,你对另一半不足够“爱”,说明Ta不是“对”的人......我知道她是企图把爱和婚姻偷换概念,用爱来抵御一切可能破坏美好的行为。但是用感性的东西去解释或驳斥客观存在的制度,并不是好的选择,尤其是在讲逻辑、讲理性的辩论场合。毫无疑问,这些观点全部在射程范围内,当然被我方驳斥得“鲜血淋漓”。
婚姻一定要基于信任吗?对的人要长什么样子呢?爱可以亘古不变吗?我在心里默念这些问句,简直都要笑起来。我相信她没有做婚前财产公证,我也相信她如今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她让我看到了今天之前的美景,但我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她也不会知道。当然了,我要这么说显然犯忌讳且没有礼貌,所以我说,婚前财产公证没那么强大的力量,它不过是在第三方的见证下盖了个戳的纸而已,如果你们对爱有足够的信心,它根本亵渎不了你们的感情!如果你们的组合只是为了搭伙儿过日子,那就在婚后的相处中时刻牢记这个初衷,别觊觎对方的财产,别从对方身上贪便宜,最好让这张纸永远不发挥效力。
但是,人为什么要结婚呢?我的困惑仍在。
辩论前几天的晚上,老同学小树(已婚,女,金融专业)找我聊天。在得知我现在有对象后,她以过来人的身份,语重心长地告诫我,“女人这几年青春很贵,如果认定就结婚,如果没认定就再见见其他人,多选择一下,别耽误自己。”
她是我的好朋友,说这番话发自肺腑、朴实无华,我作为她的好朋友,也开诚布公、直言不讳,“不耽误,因为我一直没把结婚当成目的。虽然婚姻毫无益处,但我知道自己难逃结婚的命运,我只是希望在婚前能找到一个充分的好理由来说服自己,然后心甘情愿接受这种束缚和负担。”
小树对我的看法先是一惊,结婚需要理由吗?恋爱谈得不错就该结婚啊。(就该?)她是学金融出身,所以用了一套很有意思的经济学理论作比喻,“你应该把自己当作一只股票,在价值最高的时候卖出去(结婚),不然随着年龄增长,股票贬值,能折现的资金就变少了。”
这个比喻令我毛骨悚然,实在无法苟同。
随着年龄增长,男女都会衰老,女人的衰老来得更猛烈和残忍。但是,没有人能抗拒自然规律,也许我们更该往积极的一面看,比如,与衰老同步的,还有阅历、见识、人脉的增加。用“股票”物化女人,用“卖出去”评价自己的选择,用“贬值”形容年龄的增长,我嗅到了“男权至上”的味道,很别扭。
但我相信小树是无心的,我们都是独生子女,接受相同的教育,在男女平等的大背景下,她不会有“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这种思想。我很好奇,当初她为什么要结婚,婚姻真正能带给她什么。
她微信编辑了很久,可能是删了写、写了删的缘故,但最后给我的文字竟是——“那时候是准婆婆直接让挑领证日期,还买了钻戒,不便拒绝。”
这一切都像是被推着走。
小树跟现在的老公何时谈的恋爱我不得而知,等我知道这个男人的时候,是收到她发的婚礼请柬的时候。我在她的朋友圈里,找不到一丝丝交往的痕迹,她只是把背景图换成了她一个人的婚纱照。我认识她前一个对象,他在他们分手不久就结婚生子了,我也略微记得她在某天深夜跟我讲过的一些克制而压抑的话。这些事情都过去了好久,我不知道这其中是否有所关联,但我好希望她嫁给的,是她爱的人。
她的微信又来了,“别说当时即使现在,我也挑不出他和他们家有任何我不满的地方。”她越说,我越有些难过了。这个标准会不会太低了呢?两个人选择结婚只是因为挑不出不满的地方,而不是能带来更满意的地方?普通陌生人间没有碰擦,也不会有不满的地方,不是吗?
“那未婚(单身)又有什么好?”,小树可能也意识到自己无法给出结婚的理由,所以开始反问我。
我想,人性是好逸恶劳的,没有婚姻就没有义务,没有义务就有相对更多的自由吧。
“但是你不怕你的男朋友被别人拐走吗?”
我当然怕呀,但是我不愿意用“婚姻”来捆绑彼此,况且它根本捆绑不了什么。如果我们愿意在一起,那我们就在一起、皆大欢喜;如果你不愿意跟我在一起了,你囿于婚姻而勉强为我留下来,我又如何不煎熬呢?如果我们都不愿意在一起了,我们还得走一套既定的离婚程序,分割财产、处理人际关系。所以,它(婚姻)所谓的保障到底保障了什么呢?安全感吗?可是安全感这个东西是自我给予的,寄托在其他人或物上,都不安全。
我们聊到深夜,彼此都没有答案。
早前,还有人跟我有过探讨。小潘告诉我,“因为我无法过高配的人生(不婚),我只想过正常人标配的生活(结婚)。”小情告诉我,“(结婚)可能为了彼此帮扶吧,毕竟能无理由帮助我们的人实在太少了。”小周告诉我,“意味着真正长大成人,组建自己的小家庭。”小G告诉我,“人总会飘,有这个(婚姻)能把飘的想法遏制住。”......
他们没一个说动我,可能不会有人能说动我了。
婚姻制度本就是社会产物,有它的时代背景和特色。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内心的“自觉”,信仰的生成,社会的基本单元应回归个体,而不是家庭。我承认,至少在目前看来,婚姻对维护社会稳定仍具有一定益处,但对于个体本身来讲,对我来讲,它并没有足够吸引我、能让我割舍现有的一切。
说句题外话,我很喜欢那部被人们奉为经典的著作《霍乱时期的爱情》,我佩服马尔克斯居然能像剥橘子一样把感性的东西一片片的剥离开来,然后摊在人们面前说,这个是性,这个是爱,这个是婚姻。这三样东西似乎可以完全独立、无所瓜葛。我告诉过男朋友我的困惑,如果有天他跟我求婚,我想我还是会接受的,我的接受源自我对他的爱,我愿意成全他对结婚的向往。
以上。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