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决策都是人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涉及到经济决策时,我们总是说多学一些经济学,能够有利于你做出正确的决策。但实际情况是当我们做决策的时候,经常会受到一些感性因素的干扰,比如情绪,比如之前的经验,比如旁人的建议等,从而掉入了认知的陷阱。这会让我们觉得做出一个理性的决策好难啊。但阅读了这本《心理学与决策技巧》,掌握一定的心理学之后,你也就会掌握初步的决策技巧,你会发现,大多数的决策活动都有迹可循,做出一个明智的决策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心理学与决策技巧》这本书一共分成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合理决策的不合理”主要通过七个章节来展现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决策时容易陷入的一些具体的陷阱;第二部分的主题为“其实我们不了解自己”,作者用了六个章节来分析人们之所以做出不合理决策的原因;第三部分“喜怒哀乐的决定力”通过五个章节的内容从生物学,神经学的方面来分析人们做决策时的一些具体问题。在结语部分,作者强调了认清自己的极限在我们做决策时的重要性。
该书的作者利玛窦·墨特里尼被誉为全球“情感经济学第一人”,是决策研究领域的顶尖学者,意大利心理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现任米兰圣拉法雷大学教授 ,除本书外,还著有《怪诞经济学》、《喜怒哀乐经济学》等书。
读完此书,再联系到实际生活,便能很容易理解那些我们曾经做过的不合理决策。比如书中提到的“禀赋效应”,这一经济学专有名词指的是当一个人一旦拥有某项物品,那么在他眼里,该物品的价值会顿时涨高到没有那项物品的人所认定的两倍。日常生活中的汽车销售员便深谙顾客的这一心理。他们意识到比起所要购买的新车,购买者更注重旧车能卖多少钱。所以汽车销售员就以高价回收旧车为幌子引诱顾客购买新车。再比如"赌徒谬误”,它是指人们凭直觉下判断的后果,即人们认为随机序列中某件事的发生与之前发生的事一定有着某种的关联。这都是人们做决策时不够冷静的结果。
作者在书中谈到这些思维陷阱的时候也总结引申出了一些人生哲理:
人们总是排斥那些否定自身经验的事物,偏好那些符合自身经验的事物。但我们真正需要的信息是可以纠正自己错误观念的信息。这就跟古时候那些听信小人谄媚,不听忠臣劝谏的君主一样,最终等待他们的是改朝换代。“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大家都懂,但,当局者迷,身在那样的处境中,极大多数人都选择了符合自己偏好的信息,而自动忽略那些与自己偏好对立的观点,最终导致决策的不合理。
合理性和情感并非互相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合理的人并不是不带情感的人,而是懂得操控情感的主人。不要让情感操控你的决策,我们要做自己情感的主人。 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总是将那些习惯理性思考的人说成是冷血动物,没有情感,不近人情,只是因为他们在做决策的那一时刻很冷静,做出的决策考虑得更长远,更全面。丰富的情感只有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需要外现,做决策的时候一定要能够将情绪与事件独立。
认清自己的极限,麻烦的不是我们不懂,而是明明不懂却自以为很懂。谦虚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活到老,学到老的谚语我们代代相传。但是现实中,喜欢卖弄才学,不懂装懂的大有人在。我们应该有的做法是坦然接受自己的极限,然后努力学习,不断突破这一极限。自以为是只会导致我们停滞不前,甚至做出不合理的决策。
《心理学与决策技巧》一书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全书用了48个案例来说明解释理论。生动形象的案例的运用激发了读者阅读的兴趣,也方便了读者理解那些枯燥生涩的理论。全书逻辑清晰,方便读者跟上作者的思维。但本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在第三部分涉及到了很多博弈论,神经学,生物学的内容,虽然也有一定的解释,但那些宽泛的解释对没有相关知识的读者来说,理解起来是有困难的,这也就会限制本书的受众。
总的来说,本书会帮助人们理解经济学中隐藏的心理现象,从而给读者一些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决策的启示,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唯有理性,才能做出合理的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