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们举行了新课标测试,我发现只要考试处处可以出题,如果得高分,必须一个字一个字的去研读。
接下来的时间就这么去做吧!
学习任务群,真实的学习情境。
其中一个案例是《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学习主题是打造“云上名人馆,走近闻一多先生”
情境导入:学校将打造云上名人馆,使同学们从名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从而踔厉奋发。我们班级奋斗的任务是阅读7年级下册第1单元课文《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为云上名人馆提供素材,打造闻一多先生的AI形象。
任务一,清除阅读障碍,理清文本结构。
任务二,构建两类场景,塑造先生形象。
任务三,赏读精妙语言撰写场馆解说。
任务四,进行扩展阅读,丰富场馆内容。
介绍作者臧克家与闻一多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写作目的。
1930年臧克家报考青岛大学,他在试卷上写了三句诗。人生永远追逐着幻光,但谁把幻光看做幻光,谁便沉入了无尽的苦海。主考官闻一多看到以后很是欣赏。将之破格录取。闻一多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如饥似渴的向老师学习诗歌创作。闻先生也总是热情的对他的每首诗做出点评。后来闻先生走出书斋。大声地为中国民主呐喊,臧克家撰文纪念宣传介绍,弘扬这位了不起的老师和他的诗文。直到望百高龄时,臧克家仍说:“没有闻先生就没有我的今天。”
其中任务三撰写场馆解说的时候,给学生的一些提示,课文中有一些富有诗意,引人深思的句子。是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并模仿这些句子来撰写解说词。第一类议论抒情句,第二类诗画的语言。利用评价性的语句增加情感深度,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利用诗画的语言,比如化用典故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人物的形象。对学生。如何运用语言会有很大的帮助,还有4字词语的使用。使语言富有和谐的音乐美。这些都有利于学生解说词撰写。
后面还有一个示例。
巨人心中的巨人,大师笔下的大师。爱国主义文学家臧克家曾这样评价闻一多先生。闻一多先生是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诗人与学者,把自己的学术事业视同生命,本想一心做学问,却不忍见千百万人民在水深火热中挣扎,决然走出书斋,为民主四处奔走,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以鲜血点燃了人民反抗的斗志!
以诗画书赤诚之红烛,以生命燃炽烈之风骨!闻一多先生激励着我们这一代青年以爱国、自强的姿态,志存高远,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这个案例值得我学习借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