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真快。
转眼胡言小镇一周岁了。
公众号建立之初,就是希望记录我和一言的奋斗历程。一年来,我们的公众号从零到一,虽然粉丝不多,但是留下来的都是我们的铁粉,感谢一直跟随到现在的朋友,是你们的支持,让我们更有动力。
前段时间,办公室同事突然讨论起以后要不要留在上海的问题。除去来上海比较早已经落脚的同事,其他同事均要面临是走还是留的问题,或许走不是问题,什么时候走才是问题。一个同事突然默默来了一句,“九零后是不是被国家抛弃了”,继而转头问另外一个同事,“你们八零后也有这种感受吗?”。另一个八零后同事老激动了“我89的!大哥,咱们差不多,国家对我们没有优待”,大家哈哈大笑。
没事的时候,我就会默默地打开计算器,算算现在的工资要多久才能攒够上海的首付。我们以上海城郊结合部老破小来算(一般作为刚需上车首选),4w+均价,60+平小两居,90-95年间的房子,没有电梯。总价300w左右。那么首付首贷按30%来算,至少90w起。如果双方家庭都不给力的话,那么纯靠工资攒的话,需要向南天再借500年。更不提以后的落户,孩子的教育投入。一种无力感扑面而来。
开始羡慕起老家有车有房有稳定工作的朋友。甚至想,不如辞职考个老家的公务员吧!然后我真的搜索起公务员考试的相关信息来着。漫无目的地浏览着,忍着对现实的极度厌恶,脑海里突然一个声音问自己:这是你想要的吗?还是只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
前进不是因为我勇敢,而是别无选择
我来自一个毫无背景的农村家庭,家庭已经给了能提供的最大帮助,我不能奢求什么。如果,我留在老家当了公务员,以当前的工资水平,可以改善家庭吗?甚至都不能保证自己的生活。我应该感谢上海给了我更多可能性,体面的工作,不错的收入,更大的视野...家乡或许可以给我稳定,但是无助于我以后的发展。当然一定有适合家乡的人,只是那不是我。
在上海,月入过万好像是个特别简单的事情。是到了上海能力都变得特别强了吗?是,也不是。
大学一毕业,我在合肥从事人事工作,月薪2500,招聘到人的话,有绩效提成,按最低工资标准,扣除五险一金后,到手2200左右。那是第一次我开始质疑我上大学的意义。安徽大学,不算什么好学校,末流211,但是在省内,却也是除了中科大,合工大,能数得着的学校。但是那一届的就业状况却并不理想。除了保研、考研、考公务员外的同学,大部分同学的薪资在3000左右(不好意思,我好像拉低了平均值)。也是在各种招聘会上发现了社会对男女的区别对待。当时即使是全班倒数的男生,也很快签了工作。但是女生们大都很焦灼,我是四月末才找到那份工作。不过,我们班当时可怕的男女比例将近8:1,也加剧了这种状态。
这样薪资我坚持了半年。天知道,我是怎么渡过的。在那半年内,我搬了四次家。我都不知该如何和家人诉说我这半年的遭遇。承受让人失望的眼神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除了去上海,这个时候我不知道还有什么选择。(仅针对于我而言,因为去之前对上海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也有亲戚在那边可以照应)反正大不了我就失去了这2500的工资呗。有句话怎么说的来着,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在上海我继续找了一份人事工作,工资直接翻倍还多,但是这时候我知道,并不是我能力提升了多少,而是得益于上海这个城市的资源。然后,我开始利用下班时间自学PS,一开始并没有想往设计方面发展,只是想多会点东西。但是学了一段时间,我觉得很有意思。正好身边有朋友从事设计行业,发展还不错,我就动了转行的心思。但是下班时间毕竟有限,学习进展比较缓慢,在新公司工作不到三个月,我做了一个决定,辞职自学。为什么没有报培训班,很简单,没那个钱。(当时三个月的学费将近2万)
我告诉自己,给你三个月的时间,转行成功,你没有后路。
我不知道自己哪来的勇气。也许是梁静茹给的。
三个月,闭门不出,听课,做笔记,做练习,找人请教。到2个半月的时候,开始尝试投简历。其实心里很没底。投了无数个简历,鲜有回应,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还是有一些小的创业公司愿意给我机会。最终我选择了去一家室内设计公司,老板是室内设计师出身。(虽然后来虐了我千百遍,但是还是感谢他给我机会)。刚入职,战战兢兢,老怕应付不了工作,加班成了常态,头发掉的也越来越严重。但是这是我自己争取来的,不悔。
我开始相信,选择,其实也是实力的一部分。
别把平台当本事
这两天看到一本书叫作《反脆弱》,作者开篇问了一个问题,脆弱的反面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坚强或者坚韧吧!但是作者下了一个新的定义,脆弱的反面是“反脆弱”,英文是Anti-Fragility。
一个类比,坚强或坚韧就像一个被扔到地上的纸团,不会摔坏,但是也只是维持了原貌,这还不够。和纸团相比,乒乓球扔到地上非但不会摔坏,反而可以弹得更高。这就是反脆弱的能力。
当我们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不是保持不受伤就行,我们还要摩擦出火花来,用来照亮前行的路。所以这就对脸皮的厚度提出了要求。(一本正经胡说八道)
想想,哪种生活方式的“反脆弱”能力更强呢?
一个著名的思想实验中,有一只火鸡,每天都享受着农场主提供的食物,安稳度日,并且以为这种好日子没有尽头。知道有一天,农场主像往常一样走来,火鸡开心地迎接他,以为又可以吃到食物了,但是农场主却拿出了刀。因为感恩节快到了。
有时候,我们就是这只火鸡。以为稳定的生活会永远稳定下去,习惯了固定节奏,没有对未来做好准备。事实上,如果我选择了公务员,是否就保证了我以后的生活安稳无忧呢?未必。
如果没有硬本领傍身,不管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你一样会活的很艰难。
很多人就是错把平台当了本事。想想如果离开你所在的平台,你还能依靠什么养活自己?
怎么提高自己的反脆弱能力
现在从事设计工作也三年有余了,再也不是战战兢兢的小白了,但是也到了新的瓶颈期。我天生就不是安生的一份子吧!或者,我以为我向往稳定,其实骨子里一直在追求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才是机会。
我们可以使用杠铃策略,做多手准备,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精力、资源,在杠铃的两头都有准备,避免满盘皆输。
比如我现在虽然全职工作,但是一直在寻找一些创业机会。设计上接私单,也在知乎写东西积累了1.5k的粉丝。
这两天读到一本张萌的《人生效率手册》,第一章就提到了怎么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七个人物法。概括来说,就是找到七个你最想成为的人,列举出每个人身上的三个优势所在。找出他们的共同点。
我花了一个小时,找到了这些人。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个自由职业者,拥有自己的设计品牌,开设网络课程,出书。而为了实现这些,第一重要的目标就是提升自己的设计能力,打造个人品牌,最后就是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根据10000小时法则,我在专业提升上花费的时间远远不够。重新规划了自己的时间安排,继续早起打卡,早上的时间用来阅读专业书籍或者看设计课程的视频,上下班路上用来听书,保持每日的设计练习。
个人网站现在也在设计之中,特地请张先生帮我实现,希望不久后就可以和大家见面。
关于写作,初期集中设计垂直领域,保持周更,既锻炼了写作能力,也是对自己的设计进行总结归纳,记录成长过程。
关于阅读,从成立读书群以来,自己的阅读量明显提升,从过年以来到现在读了三十本左右,但是比较杂。接下来打算进行主题阅读,并且重要的书籍一定要做读书笔记。
罗振宇曾经提到过一个概念-U盘化生存,总结起来,16个字“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拔,自由协作”。我觉得这就是未来的生活方式。
不管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希望我们都能有自己值得投入的东西,并准备为此奋斗一生。当然前行的路上有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你会走的更远。
最后让我用巴菲特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我心里跳着华尔兹的舞步去工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