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说的,是台湾MJ老师的数字力课程。
第一次知道这个课,是在自己学编程(全栈营)的时候,三月时,笑来发了公众号文章介绍了这样一位老师:
林明樟
——27 岁挣到了人生第一个一千万,破产三次都起死回生,每一次都能再创财富新高,即使破产也自己一个人背上债务,甚至将之后赚的钱还给股东。
——走了 30 几个国家,为半数世界 500 强企业做财务战略顾问,为国内数十间上市企业做内训。在台湾,他的千人线下课不到 10 分钟售罄。帮助了很多企业家和普通职员实现他们的创业理想和个人财富追求。
——他写给小白的理财书《用生活常识看懂财报》在台湾出版社排行前十。
李笑来把他从台湾请到大陆,帮助更多的人实现财富自由。
心动了,无奈学费太贵,即使有那个想法,也被自己干瘪的荷包给扼杀在摇篮中。
再次听到的时候,是五月在北京。当时是和一群同学在编程班线下聚会的时候,我问是否有同学上过这个课,五个人中有两个都上过,问其感受,同学说:不去上,你会后悔的。上课教你的不光是一般的财务知识,更多的是二十多年来老师在股票市场的摸爬滚打,对公司的观察入微,对趋势的高瞻远瞩,更重要的是,你会从一个小白,迅速进阶为拥有在股票市场能够捍卫财富的战士。总之我是上完课之后,整理了自家的股票池,一个月,我已经赚回了学费。
一开始,我是纠结的。因为没钱。
而后,我便立刻找链接报名上课。因为没钱才要赚啊。怎么赚?跟老师学啊!
所谓穷人富人,差距不光是因为没有金钱带来的财富差距,更多的是因为没钱带来的思维差距。
穷人因为没有,所以放弃;
富人因为没有,所以创造条件也要有!
差距真的就是这样一点点被拉大的,同样的一件事,就是会出现南辕北辙的结果。
于是我去上课了。五月第一次上课,而后申请七月的回训,也就是说我上过两次课(回训免费),两次课给我的感受便是巴菲特的这句话:要成为成功者很容易,那就是与成功者在一起。——也就是物理上的无限接近。

所以作为上过两次课的学姐,我想和大家聊聊,“上一次课近两万块,这个老师凭什么?”
凭智慧。
不是所有人能够在三起三落中还能面对人生,甚至在申请破产后,还将自己后来赚的钱返还给股东,可能我们最熟悉的也就是史玉柱了。而这样的起起落落中,除了做生意的运气,若是没有头脑,若是没有智慧,可能第一次的跌落就足够让普通人去死一百遍,这是对人生智慧。
每次课程,严格控制人数在100-110左右,因为人太多便无法确定授课质量。而上课的同学大多来自各个行业,我接触的有在美国读过EMBA,MBA的同学,有家庭主妇,有互联网精英,也有传统行业销售,还有和我一样刚毕业的学生。教育背景不同,知识架构不同,但根本不妨碍大家从新学习,这是对知识的智慧。
第一天几乎百分之九十的人知道什么资产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并且能够知道销售收入,营业利润,息前税前盈余,每股盈余,财务杠杆等等专业术语分别是代表什么,她们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更为生动的案例,一步步加深我们对于财报的亲切感。

巴菲特选择股票的标准便是:是否是好企业。
但很多人选择股票的原因在于:
1)这家公司是当下热门,投它就是投中了未来;
2)朋友们都买了,并且真的有人赚了;
3)K线图,认为K线图对未来有一定的指导运用,这是有规律的
4)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随便买了。
其实也不怪我们不懂,从以前到现在,不论是社会还是家庭,都没有真正教过我们怎么赚钱,怎么有方法的赚钱,而是教我们艰苦朴素,任劳任怨。而这些在经济这个镜面的世界里,几乎是相反的,在投资的世界里,你越努力,越容易得不到你想要的,一切都在你投资的那瞬间就已经结束了,之后再努力的盯盘,都无济于事,正如老巴说的:“Your profit is made when you buy,not when you sell”。
而老师的课程,从财报入手,将冷冰冰的数字转换成窥见公司内部的放大镜,有了它,你至少能够知道你投资的公司他过去现在,并预测未来。比如:
“公司是否有长期稳定获利能力,看什么”(看利润表),比如“公司的营业收入,营业数据是否真实,看什么”(看现金流量表)
而这些,都是老师过往几十年投资经验,以及阅览了几万家美股,台股,港股,A股公司之后的客观分析。
所以,你问我凭什么,我说:凭智慧。

凭数据。
事实和观点,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今天36度,好热啊”,当我在陈述这样一句话时,其实其中包含着观点和事实。事实是“今天36度”,观点是“我觉得好热”事实是客观存在的,而观点是主观赋予的。
所以当我说“老师的课真的很好,不上会后悔的”
这句话时,其实这只是我的观点,并没有事实支撑。所以,咱们再来说说数据。
首先,作为五月上过课的人,上完课之后,就买了阿里巴巴的股票,买入时122美元,今天是157美元,而且我是六月买入,这才一个多月。而且,并不是跟风买入,我知道自己是为什么买,阿里的财报长什么样,我对其的预期目标是多少。
很多人都知道gafata,可是如今的Google,Amazon,你们真的还能买,还敢买吗?
牛市有人亏钱,熊市有人赚钱,你若不知道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时,便很容易沦为韭菜。
第二便是第四期的一个同学的案例。在上课之前,这位同学投资了一个项目,价值两百万。上课的第一天,通过学习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他立马发现这个项目不妥,回家之后立马撤销。而事实也证明了,撤销的行为为其减少了两百万的损失。所以在申请回训时,本身是可以免费的,但这位同学一定要再交一次学费,作为对老师的感谢。还有大把的真实案例出现,这里也就不一一赘述了。
第三便是此次回训感受到的最大的变化——桌游的设计。每一组都有相同量的筹码:100万,选出教具中的100多家公司的财报,然后自行分配筹码。而后便开始面对各种情景状况,比如“现在股市一片大好,利润率在50%以上的公司,资产增值20%”,“现在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手中现金超过30%的小组,奖励现有现金的40%”,老师将股市十几年的变化,变成情景,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我们对于投资世界里“什么最重要,什么更重要”的理解。最终的结果也是,同样的一百万,有的组赚了200多万,有的组只剩下5万。模拟现实,虽在数据上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在趋势是能够反映出问题的。
所以,你要问我凭什么,我的回答是:凭数据。
凭资源。
李笑来说:付费就是捡便宜。为何捡便宜?因为一来帮你节约时间,二来则是帮你进行筛选。
肯付近两万块去上课的人,除了所谓的跟风外,他们应该会有更多的品质。比如我知道的有阿里腾讯的技术人员,有销售精英,有创业实干家,有知识网红,有在深圳搞楼市的,有搞区块链的,还有坐拥8000个比特币的。
如果是平时,是不可能会和那么多形形色色并且处于中层以上的人坐在一起成为同桌或者坐在一起上课。而他们身上的故事和经历,多聊聊,你就会发现上帝眷顾他们是有道理的。
而这些都会成为你的资源,未来可以一起讨论股市,甚至是更多的行业内的发展,你就像突然多了很多的触手,想要接触到更多的内部讯息时,只是在群里问一句,你可能会得到更多的serendipity。
比如像我,可以试着把同学发展成领导。

查理•芒格说:想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好的办法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我想要金钱,那我得知道如何得到它,如何保护它。
不过在成长的路上,钱最终只是成长的进度条。
而成长的最终目的,如同大学立在图书馆门口的那句高尔基所表达的:
和世界离得越近,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光明和有意义。

最后的最后,小广告来了~~
作为资深学姐,是拥有优惠码的!
也就是说原本近两万(16998)的学费,有了学姐的优惠码(5168 1237)直减4000块~~
如果还有问题,可以加我微信,我们可以慢慢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