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俨然成了孩子们的第三学期。
暑假前,妈妈们的聚会讨论着:假期打算给孩子们补那些功课?上哪些兴趣班?
“我们一年的补习费贵死啦!钢琴、舞蹈、阅读写作、剑桥英语、奥数。。。养个孩子像生了一台碎钞机,家里有两个、三个孩子简直是活不起。。”
“不补又不行啊,成绩优秀的孩子都在补。。”
“哎,至少好过她们在家里打游戏、看电视、玩手机啊。。”
等我去咨询的时候,老师抱歉的说,招满了。我一脸落后的尴尬。
盼了一年,女儿只跟表哥们在一起玩了两天:欢快的在姥姥家跳泥坑、和泥打仗、修筑秘密工事。
我妹接到补习班老师的电话:听到暑假是拉开孩子距离的关键期的忠告。整个人感觉都不好了。年年是三好学生、年年联赛获奖的外甥像个钉子一样站在姥姥家院子里抽泣:我不回去,我已经连续上了一个月的补习了。
补习老师的电话再次打来,我妹气得甩了儿子一巴掌。
看得我愤而转身:你打人的样子真难看!
2
“素质教育”败给了名校、培训机构,还是你妈?
十几年前,我在远离市区的地方安居。过着“从前车马慢”的生活。对流连于各种补习的现象不以为然。
等到有了自己的孩子,才发现人家已经从0岁开始早教、小班开始选择兴趣班、大班进入幼小衔接、一年级开始晚辅、二年级开始培优、四年级开始小升初冲刺、中考比高考更严阵以待、高考一对一名师辅导。。。
过去,我们在高考上万马奔腾。。
如今,面对中考普高升学率只有50%的现实,如果你的孩子不幸在另外50%,你就只能上职高。所以提速更早。
为了小学进名校、中学进名校、大学进名校。。。择校不倒,中国妈妈可能将成为永远的孩奴。
中国教育呼喊了二十年的“减负”,提倡日益全球化的“素质教育”。终于从公立小学开始,孩子们的书包减了,上学的时间减了。理论上提倡教育多元、呼吁重视家教、提倡亲子陪伴、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虽然,减负让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然额,比现实更冷酷的是:打败你的不是名校,搞不好是你妈。
为了更好的符合素质教育的指标与要求,孩子们纷纷被亲妈绑上了课外素质教育的战车:智力性如奥数,操作性如乐高、航模,各类艺术考级,纷纷占领学生们的自由支配时间。本应获得自由、实现解放的学生,再次被套上了无穷无尽的“提高素质”的枷锁。
无论公立、私立,多少孩子,放学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背着书包辗转于各种兴趣班和辅导机构。。
因为你妈认为你该上辅导班了!
都说中国的房价是中国的丈母娘催涨的,那么中国式的补习班、兴趣班绝对是中国妈妈催生的。
中国教育的多元化不是体现在实践和体验,而是更多的集中在了各种兴趣班的多元化、各种教辅机构的多元化、线上线下的多元化!
因为你妈是刚需。你妈是刚需。你妈是刚需。
那个月薪三万的妈妈,不是撑不起孩子的暑假,而是撑不起自己的功利:她想要的太多了。
所谓“素质教育”只不过是把“应试教育”从学校搬到了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搞的依然是短平快、填鸭式的超前学习、刷题式的应试教育,依然是以提高分数为第一目标。
从这个层面说,被机构化的“素质教育”真的彻底失败了。
3
补习,反应了中国妈妈的集体焦虑。
就近原则,我女儿就在家门口上一所IB认证的国际私立小学。
以女儿学校为例:
按孩子的早上7:30到校,下午5:30离校,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已长达10小时;晚辅的孩子,晚上8:00离校,在校的时间已经长达12个小时以上;学校当然一并解决了孩子的一日三餐、午休、基础教育。也恰好迎合了父母上班的时间问题。
即便如此,仍有大把的孩子在放学之后去补习。
“孩子在每天在学校浸泡十几个小时,课内的知识点都没有问题,为什么还要考虑课外补习呢?”我很好奇。
“就我们这郊区大盘的教学质量,怎么跟市区比?全市成绩排名没办法比啊!”
“国际学校太重英语教学,跟公办小学比,语文要补啊!作文和阅读要补啊!数学不补不行啊!”
。。。
这个暑假,我带着孩子从南到北。
我们这个郊区大盘的妈妈怕孩子被市区的孩子拉开距离,趁着暑假补课;
市区朋友家的孩子,上着名校,更需要趁着暑假狠狠的补,不然会拉开与别人家孩子的距离;
广州的孩子在补课,郑州的孩子在补课,北京的孩子也在补课。。
回到我“从前慢”的村里,姥姥隔壁家的两个孩子也在村小老师的家里(辅导班)里补习。。
内心油然而生的潜歌词:“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
再无玩伴的村庄,令我们悻悻而归。
5
学习多而实践少,使我们的孩子在逐渐丧失对生活的感受能力。
不得不说,这个世界上,我见到过的最努力的人群就是:中国人的孩子。
为什么要比?为什么要补?为什么要赢?我们一边着阔论“素质教育”,又一边狠抓“赢在起点”的孩子。
人类组建家庭的美意:应该是让孩子在家庭的氛围里长大吧!我看到的许多孩子,刨去在校时间、往返各种教学机构的时间,在家的时间恐怕只有吃饭睡觉了。
当我们一遍遍、一趟趟把孩子送往各种补习班,完全忽略了无数个的家教智慧组合到一起,能发挥多大的作用!
美国父母鼓励孩子暑假创业,孩子们卖蜂蜜水的创业历程可以打动总统;我们的父母顶多能做到烧钱,上上别人的夏令营。
有人说,现在的中国人把日子过反了!不是吗?
孩提时代,最需要玩的年龄,选择了拼命学习;
大学时代,最需要学的时候,犹如一批脱缰的野马。。
中年人该顾惜身体,却在拼命赚钱;
老年人该颐养天年,却在拼命健身。。
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望子成龙。这里面包含了多少“做一个普通人不好”的讯息。而使我们终其一生没有过好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说实话,大多数的妈妈对自己的孩子的能力评估过高、期望过高,开发用力过猛。不出意外,我们的孩子终将普通。
你会不会想到,有一天,我们的孩子正复制着我们的路径,长大变成了中国妈妈、再成为中国大妈?
5
未来的竞争是体验的竞争,素质教育看家庭。
写过一篇《AI时代,中国父母该培养怎样的孩子》。
今天所谓的一技之长可能明天变成无计可施,比如,今天特别抢手的得数据分析师,十年以后,未必会有数据分析师这个职业了,全是机器人在做。
真正的素质教育是从家庭开始、从小事开始、从体验开始、从感受开始。。
每一股改变世界的思想,都从他的感受开始。。
无论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和精英教育之间真正的区别,除了钱多钱少的差别,最大的不同是父母的思想水平。
如果我们继续以前的教学方法:对我们的还自己进行记、背、算这些东西,强迫孩子去背,不让他们去玩,不让他们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30年后,我们的孩子会沦为无用阶层。
甚至,我们应该考虑的不是30年后,孩子们是否有工可打,而是能够提供什么样的价值。
未来竞争,每个孩子都将与众不同,我们的孩子生来不是为了适应社会,乃是要感知世界、改变世界的!
关于作者:
而我正犹如这地上的盐一般,洒在桌子上的,每一粒都卑微。却不想失去自己的咸味。
不尖锐,不激进,却有自己的力量和温度。。真实的80后,暖女一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