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折中

作者: 抄书的人 | 来源:发表于2022-03-25 09:25 被阅读0次

逻辑实证主义者——他们中的有些人更喜欢逻辑经验主义者这一名称——是一帮精明而有科学头脑的哲学家。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他们在维也纳大学初步阐述了自己的哲学立场。在那里,莫里兹·石里克领导的一小群哲学家被称作“维也纳小组”。他们同意休谟所说的数学和逻辑都是同义反复,但认为数学和逻辑的分析力要比休谟认为的要强,事实上他们的很多著作是对科学命题和常识命题的逻辑分析。他们基本同意休谟关于因果关系的观点,并通过重新定义因果关系来解决休谟问题。“因果关系”不再用来命名事物间神秘的必然联系。相反,他们认为 X 引起 Y 只是预测了 Y 出现在 X 之后。也就是说,他们认为因果关系只是“反复连续性”,而不是其他什么东西。他们以类似的方式处理了洛克的“实体”(“客观性”)问题。他们认为,“有一张桌子在 506 房间”这句话就是预想将来的感觉材料的一种方式。它意味着:“如果你走进 506 房间,那么你就会获得下面的感觉材料:棕色、长方形、有阻力,等等。”实证主义者宣称,把陈述句转换成“如果—那么”的假设句,就可以正确地分析陈述句的意义。这个假设句的前件包含行动(“如果你走进 506 房间……”),而后件包含对感觉材料的预想(“那么你就会得到下面的感觉材料……”)。这样,实证主义者完全避开了桌子突然出现和消失的问题。用约翰·斯图亚特·密尔的话说,一张桌子只是“感觉的一种永恒的可能性”。

贝克莱和休谟的经验主义蕴涵着唯心主义的成分,这令实证主义者感到棘手(唯心主义认为我们所能知道的事物只能是观念)。由于贝克莱和休谟都认为只有感觉材料才是可知的,且他们相信感觉材料是精神性的东西,所以他们看起来都是唯心主义者。逻辑实证主义者认为唯心主义太形而上学化,不够科学。他们的解决办法是采取中立一元论,即认为实在(指感觉材料)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质的,而是第三种不可分析的、中立的“质料”。对于实证主义者来说,“精神”和“物质”这两个范畴只是从不同角度对感觉材料所进行的逻辑构造。我们把那些可以按规格、大小和形状等概念归类的感觉材料称作“物质”,而对精神的东西无法这样分类。如果关于感觉材料的经验事实有什么不同,我们也许会重新划分这些类别。比如,如果人们只要走进 506 房间立马就头痛,我们也许就会以不同的方式谈论头痛,以警示人们不要进入这个房间,因为它引起头痛。因此,我们就可以把头痛归为物质,而不是精神。因此,头痛、桌子、山峰、彩虹、风暴以及报复等行动都是“逻辑概念”,也就是说,它们都是感觉材料的逻辑构造。它们经得起客观分析和研究讨论。这个观点毕竟与贝克莱的观点相差不远,但它清除了贝克莱理论中的唯心论和有神论成分。

休谟对“自我”所作的经验主义批判,给实证主义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迈出了勇敢的一步:“人”也只是“逻辑构造”。换句话说,你只是我的感觉材料。(这听起来像是实证主义式的西部民谣,尽管也许不浪漫。)或者说,你是从我的感觉材料之中构造出来的。“自我”还原为感觉材料的范畴,这使我们不再需要意识理论,事实上也根本不需要心理学。换句话说,实证主义者变成了激进的行为主义者,这不是对他们自身而言,而是对其他人来说的。他们甚至尝试对他们自身,即第一人称的“自我”,做出行为主义的解释。

最后,逻辑经验主义者引进了所谓的“理论实体”概念。这个概念原来用来解释原子、电子这类东西。原子、电子的存在显然不能被感知,因为人们根本感知不到它们。理论实体既不是感觉材料,也不是由感觉材料组成的逻辑构造。相反,它们仅仅只是作为实体而存在于理论中。这些理论实体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对感觉材料进行精确的预测。比如,考虑“普通美国家庭妇女”这样的概念。显然,如果认为她实际存在,就犯了很大的错误。为了采访她而努力寻找她(也许在俄亥俄州的阿克伦镇?),这种想法十分荒唐可笑。如果说她有 1.78 个孩子,这个错误就更为明显了!然而,“普通美国家庭妇女”这一概念在经济学和社会学中很有用,因为它可以让我们清楚地表达美国的消费习惯和人口信息,并做出精确的预测。

因此,逻辑实证主义者是对奥卡姆剃刀的另一种极端的应用。有人开始觉得这是对奥卡姆剃刀的滥用,这使人联想到爱因斯坦对这个原则所作的贴切说明:“每件事都要尽可能简单,但不要过于简单。”

收录于话题 #看,这是哲学

118个

上一篇永恒不变的哲学大问题下一篇对逻辑实证主义感觉材料概念的、语言的抨击

相关文章

  • 康德的折中

    逻辑实证主义者——他们中的有些人更喜欢逻辑经验主义者这一名称——是一帮精明而有科学头脑的哲学家。20 世纪 20 ...

  • 康德

    康德是个怎样的人呢? 哲学史上讲的康德吗?别人写的传记中的康德吗?传说故事里的康德吗?康德著作中的康德吗?恐怕也是...

  • 折中

    无论哪种关系,如果出现冲突,首当其冲的就是双方的需求不同,人是不一样的人,立场不同,没有对错。 有...

  • 折中

    细数了下自己非常想做的事,发现都是些诗和远方的东西,爸妈一直告诫我要脚踏实地。 可是我就是改不掉自己虚荣的毛病啊!...

  • 折中

    中庸处事思想即是要“折中”,“执其两端而取其中。”生命需要我们自己去精心呵护与打造,凡事积极努力争取,至于结果,要...

  • 挫折

    人在挫折中认识自己, 在挫折中成长,成熟 也在挫折中学习做人与做事

  • 2022-01-13

    【人是什么?——康德的终极关怀】 很多人觉得哲学巨擘康德,思想高深,遥不可及。事实上,这是对康德的误读。 康德哲学...

  • 2018-12-24

    生活就是不断的妥协和折中。为生存,原则妥协了。为成长,爱情妥协了。为现实,理想折中了,为别人,自己折中了。

  • 康德

    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它们是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 康德

    科尼斯堡,康德时间,生活的规律与课堂上的幽默 哥白尼革命,先验论,介于独断论与怀疑论之间的平衡 先天的时间空间观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康德的折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mr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