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聊聊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f6594fec683a3f9b.gif)
书籍腰封的极简史
其实腰封本来并不讨厌
辣么它的堕落史是怎样的呢?
1. 诞生在日本
腰封实际上是个多义词
原本是一种服饰种类
又称腰夹、胸衣,有塑身腰封、礼服腰封等
也指系在人体腰部的装饰性腰带
书籍的腰封是指包裹在图书封面外的一条纸带
带有两个勒口,覆盖在封面或护封上面
这条纸带的宽度一般是图书高度的三分之一
也有更大的,甚至有占据封面三分之二的
通常裹在书的中部或底部,叫做横封,最为常见
也有竖着的,叫做竖封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25c4f40fb0fa8ee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16eb2722e4dc943c.jpeg)
腰封上所书内容一般是
该书的宣传推介语、所获奖项、
销量情况、名人的推荐语等
一方面
可以补封面设计的不足
另一方面
可以将该书的相关情况直接呈现在读者面前
将腰封取下后
这些数字、数据并不会破坏封面的完整和美感
除此之外,腰封毕竟遮挡了封面的内容
因此应该印有出版社信息
ISBN号、条形码和定价等信息
腰封
是中国大陆的叫法
在台湾地区叫做
书腰(纸)
在日本叫做
帯(Obi)
英语中的belly band有时也指腰封
但由于欧美很少使用腰封
因此belly band并没有成为专指腰封的名词
据说,法国也是比较常用腰封的国家
法语无能如史壳郎,只能提供一张图例↓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8bb17db0c141e1ee.jpeg)
公认的腰封的发源地是日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acc96edfbf8ace7c.jpeg)
其灵感来源不知是否与和服的腰带有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1427c4345848c432.jpeg)
而西方国家通常将腰封视作护封的一种变体
护封(dust cover/jacket)
的历史要比腰封久远得多
最早的护封出现在
19世纪20年代的英国
不过早期的护封像包装纸一样完全封住整本书
并用蜡或胶水封口
因此在书被打开时,护封会被撕毁并扔掉
19世纪50年代
产生了带有勒口的护封
书的内页不再被全部封住
因此得以在欧美国家流行
20世纪初期
出于时尚和经济的影响
出版商们弱化了对封面的装饰设计
而通过精美的护封来吸引读者
甚至连护封的底面也出现了广告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bb5f20e3b63e2274.jpeg)
书籍护封
而日本的腰封取代了护封的宣传、广告功能
它不仅被用在精装书的硬壳盒子或护封外面
而且渐渐被用于平装书
1957年
在日本出版的《危険な毒花》一书
就已经带有一条红色的腰封
这本书是日本著名摄影家常盤刀洋子的写真集
当属现在能看到的最早带腰封的书了
腰封上不但有书名、推介语
而且标明了该书写真数量和价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6eaec1670f9bea5e.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dfac216d07042e65.jpeg)
1980年代
腰封开始在日本出版界流行
这与当时日本图书市场的饱和和恶性竞争有关
而腰封作为一种新的宣传工具
加入了图书行业的竞争
很多精装书都纷纷开始采用腰封
1984年至1985年
日本的文库书经历了自诞生以来的第4次变迁
文库书指小型平装书
诞生于1920年代
是一种A6(105mm×148mm)大小的小型书
轻巧方便易携带,价格也较便宜
而80年代的第4次变迁中出现了更加多样化、
内容也更加实用丰富的平装书系列
光文社文库、德间文库、讲谈社文库等
所出的文库书都开始使用腰封
这就使得80年代以来
日本出现了几乎无书不腰的情况
腰封通常都担任着宣传和装饰的双重功能
著名的图书推手井狩春男将腰封比喻为书的嘴巴
并把"如何制作吊人胃口的书腰"列为书的行销要件之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32ee391307588489.jpeg)
带腰封的岩波文库书
下面再按年代举一些具体的例子
1980年代
1985年至1986年,日本朝日ソノラマ出版的
《大岛弓子选集》第1至10卷都带有腰封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a3aad551feebc1ca.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e30ec851d1482217.jpeg)
1990年代
1990年中央公論社出版的《王安石》及其腰封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e0c6c8fba233fd9a.jpeg)
1996年9月由大修馆书店出版的
江連隆作品《论语与孔子事典》及其腰封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6f35a6fed3eaffb1.jpeg)
1996年中央公論社出版的
《竹宫惠子SF短篇集》3卷
均带有腰封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bcda214b8ab2a580.jpeg)
↑带紫色腰封的短篇集
↓去掉腰封后的短篇集封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68c91ceb3e675d61.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56de10da83aaa4bb.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c9edd9c8b14b2bce.jpeg)
1999年中央公論社出版的
《和泉式部日记》及其腰封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5f05d6876d4b4113.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65834fbf4f7099a7.jpeg)
2000年代
2003年讲谈社出版埴谷雄高的《死灵》前两部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ef5c14659ac3264c.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a5102dd87ead6418.jpeg)
2009年信山社出版的
潮见佳男的《不法行为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5e5e2611ece64bd1.jpeg)
再来看看近几年的文库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76698c82e33655d8.jpeg)
带腰封的岩波文庫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62af7bbcc8fc5d3c.jpeg)
带腰封的新潮文庫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e497495104da2b62.jpeg)
带腰封的幻冬舍文庫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d2061147e9743074.jpeg)
自动贩卖机里的文库书几乎都带有腰封
2. 韩国也流行
上世纪90年代
腰封从日本传播到了韩国
并逐渐变得流行起来
不过韩国最早的书籍腰封出现在
1977年
是民音社出版的韩水山作品《浮草》的腰封
该书封面和腰封由民音社编辑部长郑秉圭(音译)设计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06982734cd4c0f0b.jpeg)
腰封上写有“今年的作家赏获奖作品”
近些年韩国的图书市场上腰封也特别常见
而且自90年代以来
韩国的腰封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下图来自东亚日报网络版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2dc102833c593e95.jpeg)
1990年代后半至2008年
流行在红、黄原色的纸上写有
"死前必读书目"等广告词的小型腰封
2009年至2013年
由于浪费纸张的争议而出现了可供收藏的
透明材质、金属材质的高级腰封
(史壳郎:金属材质厉害了)
也很流行看上去似乎有腰封
实际上印在护封或封面上的假腰封
2014年
流行将封面的一半以上覆盖在内的大型腰封
比起广告,更多地向读者传达
与封面相协调的图片等
举例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e07b569676a617b0.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e3a7545753b3176f.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2e27d64d7601877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b5eb0af42445b051.jpeg)
同时,
韩国读者关于"腰封到底是该扔掉还是该收藏"
"腰封这玩儿真的必要吗"的讨论也很多
2011年
韩国的一份民意调查显示
有86.7%的参与者表示腰封根本就是不必要的
39.1%的参与者表示买到新书后会将腰封立即丢弃
将腰封和书一起保管的只占23%
来看看韩国图书销售网站yes24的畅销书都长啥样吧
在该网站截至11月17日的畅销书榜前16的书中
少说也有一半带有腰封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73f0a9228b8bade5.jpeg)
再来和亚马逊首页的畅销书做个对比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4c8ad7ae6fa58a3a.jpeg)
(史壳郎:一个腰封也没有Σ( ° △ °|||)︴)
3. 中国大陆成“妖封”
上世纪90年代
日本的腰封传播到了我国港台地区
并渐渐进入了内地
公认大陆最早的腰封出现在1998年
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相约星期二》一书
带有写着"余秋雨教授作序推荐"的腰封
1998年 的腰封红底黄字,长得不算好看
但胜在简单明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03e7fef6ae8d56f2.jpeg)
2005年 的版本封面和腰封的设计都改变了
腰封文字增加了"一个感动了整个世界的故事"
"一部创造了出版业奇迹的好书"两句宣传语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ccce97e966498235.jpeg)
2007年又出了新版
封面和腰封设计得很协调
除了余秋雨作序推荐外
带有余秋雨的签名
并且不再用感动世界的宣传语
而是用了更能引起读者情感共鸣的文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3d773942f10769b2.jpeg)
从初初引进到渐渐流行
大陆市场上图书的腰封设计
似乎也经历了一个从明显的附带品到必需品
从比较突兀到和封面融为一体的过程
从上面的《相约星期二》一书即可窥见一斑
再如
2005年
张洁凭借《无字》获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后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为《无字》加上了腰封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2c3a243a2a556fd3.jpeg)
腰封设计得相当醒目,红底白字
大字突出"茅盾文学奖桂冠"
不过
这个腰封怎么看都无法和封面成为一个整体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8a42a4c7ae426145.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aaccd8ee9ef705ca.jpeg)
而到了
2007年
同一家出版社所出的《无字》
腰封和封面就变得很协调了
虽然腰封的设计只是换了底色
但和封面较好地融为了一体
同在
2007年
由世纪文景和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侠隐》一书
也带有和封面设计相协调的腰封
而这张腰封上强调了
"阿城、王安忆、王德威、骆以军倾城推荐"
这种名人联名推荐在当时尚属于新鲜形式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c9cf2b2952e6cc2a.jpeg)
而伴随着国内民营出版公司的出现、壮大
腰封所承担的宣传营销功能也更加突出和重要了
有些出版公司甚至形成了自身的腰封设计固定模式
比如,2015年大卖的《岛上书店》一书
就是读客公司打造的一本畅销小说
其封面和腰封设计都带有鲜明的读客特色
在该书腰封上最为突出的是
"现象级全球畅销书"
"30国读者含泪推荐"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c18246da481e39a3.jpeg)
我们去读客的京东首页看一下
可以感受到读客图书的腰封特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e0cf6ba912322726.jpeg)
(史壳郎:几乎无书不腰啊)
对于有的读者来说
这样的宣传词或许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但也有不少读者表示看到这样的宣传语就不想买书
很多读者拿到书后都是直接将腰封丢掉
从腰封到妖封
虽然腰封越来越成为书籍的一部分
并越来越多地担任宣传功能
但是在设计腰封的实际操作中
也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
原本具有竞争能力的腰封
甚至被视作“妖封”
成为了被读者厌弃的事物
早在2008年就有人指出
腰封的宣传语越来越火爆,
几成喧宾夺主之势
腰封的风行更是被大家称作"妖风"
2009年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一书
被列入了"2009年度烂书榜"
暂不说这本书内容的好坏程度
但它的腰封确实让人不敢恭维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a1fac7ec62d81b92.jpeg)
"古有三千弟子《论语》孔夫子,
今有北大学生《问学》余秋雨"
这样的论断引起了很多读者的不适
有名的豆瓣"恨腰封"小组也是诞生于2009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904c5ed8f1e02540.png)
创建者写道:
拿起一本心仪的好书
常会被横亘(亦有竖亘)的腰封倒了胃口
名家都是双刃剑
很多读者也许就因为厌恶名家
反而不买这本书
更有小组成员表示:
腰封就是阑尾
想割了,又觉得心有不甘。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b7a91cd3ce8f7201.png)
自成立日至今,这个小组已经聚集了2880人
虽然名为"恨腰封"
但组内讨论的话题除了抨击虚假肉麻的腰封外
也有对做得优秀又精美的腰封的肯定
比如
2009年
由三联书店出版的《目送》的腰封
就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该书的腰封和整本书的设计完美地融合为一体
起到了很好的装饰作用
而宣传文字也整齐地排列着
不会给人喧宾夺主之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b9d910f34b18b4a7.jpeg)
不过这个封面和腰封设计
其实是沿用了该书台湾地区的版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b75b09ccf2de1faa.jpeg)
2008年,由台湾时报文化出版的《目送》
2013年
由果麦文化出品的《小王子》(李继宏 译)
在腰封上印有"迄今为止最优秀译本"
"纠正现存其他56个《小王子》译本的200多处硬伤"
这些宣传语让《小王子》一书的爱好者一时难以接受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bd41d13bb8017df2.jpeg)
周克希、马振聘、柳鸣九等老翻译家在前
该书的多个优秀译本在前都没有自称史上最优秀
而这个版本的宣传语给人以
在贬低同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夸耀的意味
不论这个版本到底有多优秀
其宣传语让很多读者对这本书敬而远之
该书豆瓣评分是众多版本的《小王子》中
唯一一个跌破了7.5分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b7941c0d981bfdf0.jpeg)
随着腰封的使用越来越流行
为了更有吸引力和创造性
国内市场上也出现了一些变形后的腰封
比如 假腰封
上面在韩国部分提到了
2009年至2013年间假腰封在韩国特别流行
但是假腰封如果做不好
会比有真的腰封更惹人厌
将诸多的宣传文案、销售数字印在假腰封上
读者想要取下来丢掉时
却发现这些文案根本就是印在封面上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04fbde908b85c01c.jpeg)
取也取不下来丢也丢不掉
也很叫读者为难
比如
2013年
由博集天卷出品的
《爱伦·坡暗黑故事全集》
在腰封的位置上写有将近90字的广告语
出现了波德莱尔等5位名人的姓名
而买到该书的读者则发现
这个看似腰封的部分并非腰封
所有的宣传语都是印在封面上的
(史壳郎:强迫症患者大概会狗带的吧)
那么腰封到底要何去何从呢?
即使有读者这么讨厌腰封
但腰封依然层出不穷
若不要腰封宣传语又被印在封面上
整个封面会变得杂乱而毫无美感
实在是让人无计可施
实际上
很多读者恨的不是腰封本身
而是写在腰封上的
不负责任且浮夸
的宣传语
全球畅销、史上第一、最优秀等等
一开始或许很吸引读者
但用得多了之后就变成了
令人麻木的套路
诸多名家联合推荐的形式
渐渐也失去了说服力
长期不顾实际情况地堆砌名人名单
是对出版方和推荐人双方信誉的透支
![](https://img.haomeiwen.com/i4314157/80fdc14e427fa17d.jpeg)
(史壳郎:除了这些名人的姓名以外
请大家注意封面右侧竖排的宣传语
我先掩面为敬,否则简直不是中国人啊)
腰封来到中国大陆之后
从新兴事物到今天的风行泛滥
不过短短十几年
它以后的发展和命运将会如何呢?
实在是很令人好奇。
有研究者指出
与中韩的腰封设计不同
日本腰封文案的商业意味最轻
文案信息主要是对该书价值的客观评价
或图书内容所涉及的人生命题
少有浮夸的用词
日语渣如史壳郎
并未搜索到日本读者关于到底要不要腰封的讨论
如有知情的朋友,还请留言一起来讨论呀~
至于史壳郎收集的腰封
美丽的就收集到书柜里放着
不想收藏也不想丢的就折起来或者剪一下当书签
实在很丑的就直接丢进垃圾桶了
古人云,敬惜字纸
什么时候腰封都让人不忍心丢掉就好了~
-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