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看刀—迎推刺
老先生讲授苗刀的时候,到了“外看刀”,他特意强调了一个枪法中的“豁扎”,也就是吴殳在枪法中提及的“掤靠”,然后接“迎推刺”。
雨中,品读“津门学艺笔记”,到了刀法内容,虽然已是2006—2009年之间的文字与记录,依旧详尽,唯恐错过一些“紧要处”。
而“外看刀”在程氏的注解中亦是“迎推刀”的立势,其用意是走圈外,即开“右边门户”,择机出“迎推刀”。
老先生说,苗刀的技法中主要是参照《单刀法选》,但经过刘爷和郭爷的改造也融入了一些枪法的东西,也包括阴手枪。所以,在讲授“外看刀”时,老先生说之所以有“豁扎”,就是充分发挥了苗刀刀尖的优势,利用刀尖来完成“豁”,即一个“崩”,直逼对手的前手,而顺势则是一个推刺。
此处的“豁”相比“掤靠”更加口语化,易于理解,而“豁”在意思上更有霸气和威力,如同八极拳之“豁打”,当然八极拳更多的写“攉”,方法和意思上犹是相近。在缠海鞭杆的“十六字诀”中也有一个字诀为“豁”,其方法和老先生讲授苗刀的“豁”亦是相同。
老先生做的时候,虽然是一气呵成,但在“推刺”时有一个细微的顿挫,使得推刺的力量气势很足,有一种类似吴殳所说的“海马奔潮”的穿透力。
“外看刀”的变化除了“掤靠”和“迎推刺”,还有类似于一个“掤起”的刀法,则是走圈里。
老先生说,这是武艺里面的那份“仔细”,也是古人的一份“讲究”。
那么,走圈里,则是一个利用刀刃的“掤起”,借助步子和腰胯的拥挫,旋即出一个“反削”,也就是单手刀里讲的“反手一刀”。
而在天启棍的棍法中,卢师说他是受到了张先生的影响,才有了在“勾魂桩”里的那份细腻与丰富,还有气势与威力,就是在“地罡枪”之后,接了一个“掤靠”,有步子的拥搓,力道很猛,棍子一颤,就能感受到力量的传递。
圈里走的“折子”里则有“接水浇花”,亦是如同苗刀之“外看”,直接走的是“掤起”,而后则是一个“反手切瓜”,和苗刀中的“反削”完全相近,不同的是棍子对于“起点”和“落点”控制的要十分精确,苗刀则是人刀合一,更加凌厉轻便。
品读和对照笔记,细细揣摩老先生授艺之细腻与精妙,不断体认,亦是全然投入,沉湎于武艺之“讲究”。(文/马文国 编辑:上官云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