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个师范生聊天,她们说到初为人师的困惑,其中有一种感觉就是总觉得每节课要讲的内容自己一会儿就讲完了,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更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能够把一点内容讲一节课。
要想通这个问题,就首先要明白“老师讲了不代表就是学生学会了”的道理。老师在课堂上要做的事不是宣讲知识,不是像往容器里灌水一样,把知识灌进去。而是要带领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用,并且在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中提升能力。
比如在一节写作指导课上,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转变思路、运用新视角写出优美的句子。针对用“没收”这个词语写出好句子这个知识点,教师设计了如下的步骤教会学生:(1)回顾“没收”这个词一般用在什么情况下?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来理解词语。
(2)给出文章,让学生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结合课文中的内容逐渐改变对这个词语固有的印象。例如“一只大象经过,深水洼没收了一个硕大的脚印。”“一只鸟飞过,水洼没收了一根羽毛。”用例子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视角看词语。
(3)模仿课文中的句子,补充完整课文最后一句:一阵风吹过,小水洼没收了( )。在模仿中学习写句子。
(4)请学生自己写一个“没收”句:( )没收了( )。学生独立练习写句子,然后交流,点评。
(5)给出更多的角度用“没收”写出的句子,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把视角从课文中引向生活中、自然中,明白用“没收”不仅可以写小水洼,还可以写自然界的风雨雷电、山水树木,更可以写家人朋友、老师、陌生人……
(6)继续练习用“没收”写句子。要求至少写三句。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学会了用更广阔的视角去看这个词语,也学会了用从不同的方面用“没收”写句子。
(7)学会了用新视角写“没收”句,还没有结束。教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句子可以用在哪里?给出例子让学生体会运用“没收”句开头和结尾的好处,知道这样的句子可以运用于写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8)给出作文题目,让学生分析这样的开头和结尾可以运用到哪一类的作文中。
(9)选择这个作文题目,练习运用“没收”句写开头或者结尾。
针对“转换视角,学习用没收这个词语写出好句子”这一知识点,教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让学生从学会写,到学会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课堂每个环节都要针对知识点设计有梯度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在学一学、练一练中真正学会,在实践中不断巩固所学,融会贯通,这才是真正的把知识教给了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