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
教学中,教师应主动教给学生可用的知识。
寻找可用的知识,确认教学的内容并不难,但怎么教给知识?让学生掌握呢?
学生在课堂上学知识不是轻松,如获取百度上的条目不是背诵简单的概念和定义,而是要精力转化,经过教学的加工,要融入个体认识系统中才算完成。
知识要做到可理解、可认同、可运用才算是“我的知识”。
如何教知识实现外部信息到内部认知的顺畅转化,就成为设计者关注的焦点,也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
从外部致使经过教学转化融合为学生个体的认知系统中,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有三点:
一,“打包”和“拆分”样本要充足
知识是概念化的条目,是高度凝炼的语言,知识很重要,但理解知识更重要,对于学生而言,有时候甚至没有必要去讲念下定义,而应该为其提供丰富的样本,让其沉浸其中去领悟,去发现去获取。
样本的提供可以是打包的方式,比如完整的给一片文章,让学生去读,这样不破坏样本的原貌,让学生更充分、完整的接触,产生自读自悟,显而易见的是,虽然从海量信息中提取花费的时间较长,但意义很大。然后对样本进行“拆分”。节俭除样本中最为典型的片段,通过随文批注的方式,让学生清晰的看到样本中的关键处。
比如哪里用了所说的方法?哪里借助了知识?哪里用了方法?产生良好的效果,这就是将知识的转化,生动的呈现出来,通过拆分、批注、解读,让学生看得一情二楚。
有了充分的样本示范,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感受到这一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这是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二,猜想与反驳逻辑要正确
教学中不能急躁,从是什么到怎么用?中间有一个尝试错误的重要历程。从错误中学习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正确逻辑,一出现样本之前,应该让学生自由的尝试,按照自己原先的设想,进更多的实践体验,哪怕是错误的,也是有价值的,因为学生积累了经验,二,在样本出现之后,还应该允许学生针对样本进行各种猜想与质疑,甚至是反驳对样本本身可以提出批评意见。于是,教室在组织争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比对着各自的经验,逐渐进入信息融合与转化的学习过程。
三,“实践”与“反馈”过程要完整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要让学生最终获取知识并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系统,提高认知水平,绕不过的是实践。在实践中,教师可以及时纠正和提供反馈信息。
实践与反馈的完美结合,能促进这样的良性循环:教什么就练什么,练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凭评什么,评什么就改什么,改什么就提升什么。
实践与反馈就是确保学生获得知识的有效路径。
我思
今年假期的作文课,YH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让学生通过范文去找到方法和知识点,然后后总结归纳,让学生熟记于心。关键的一步还是“练”。在这一步里,学生练习需要老师的关注与反馈,当堂练习,边写老师一边指导,教一个知识点,立刻学一个知识点,之后练习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转化的过程,借助样本,借助练习,借助老师的反馈信息,也借助同伴的互动交流。
我行
记住以上三点建议,让教学更加有效,教知识,要更要注重知识的转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