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修,这个人们提起时喜欢和“鸡肋”联系在一起的人物,在这部剧里有了全新的诠释。
01
出场时,着一身厚重清雅的白衣,在月旦评上坦然接受着万千少女的崇拜,沉稳又傲气满满地品评诗文。
他的底气与自信来自于“世上每出一首诗文,我必读过一首。”
前些日子看到某业内人士揭露,很多知名的书评大家,往往并未真正阅读过那些书,仅仅凭着简介大意就洋洋洒洒地写下一大篇推介,在不知所云中似乎又藏着那么点深奥高端。
这样看来,杨修大概算得上是最敬业的诗文评家,他不仅读过无数经典,而且紧跟时事,不漏掉任何一篇流传于世的文字。
他的才学,是不容置疑的。
那一瞬间便解出的“绝妙好辞”背后,是深不可测的文字底蕴。
若非卷入政治纷争,他本应是一个潇洒世间的文人,而且一定是享受明星级待遇的文人。
02
杨修爱才,他虽恃才傲物,但绝不会目中无人,嫉恨其他有才学的人。
他崇敬曹操的雄才伟略,所以甘愿虔诚地拜服于他脚下。
他喜爱曹植的诗文翰墨,所以为他谋划前程,将自身理想交托。
他欣赏司马懿的政治才能,所以把他当做对手,迫不及待地想要较量一番。
当他得知司马懿破解了他以性命为曹植换来的机会时,丝毫没有不甘愤懑,而是认真地承认道:这个计划可行。
杨修爱美食,他那道用料讲究细致的深夜烤肉,曾让无数观众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他与丁仪的密谈内容上。
曹司空桌案上的那盒酥,定是引诱了杨修的口舌,让他瞬间就想到了“一人一口酥”来光明正大地享用它。
我想,同诗文一样,当代流行的各式美食,定然是出一样杨修会去品尝一样。
也许,不仅是文采,他同样是一个被政治耽误的美食家。
03
杨修拥有魏晋人的另一重要品质,是注重活着的姿态是否好看。
他的衣着以清亮的蓝白色为主,而且每一套上面必绣有精致的花纹,在一片灰黑色服饰为主的众人中颇为亮眼。
我的一位朋友说,司马懿的肢体语言时常让人看着不太舒服,尤其是跪拜的姿态有种莫名的“谄媚感”。
是了,一个靠隐忍委曲求全在乱世中成功的人,他又如何顾及到自己的姿态是否好看呢?
杨修则不然,他的每一次俯首跪拜,手臂时常会有着略有些夸张的伸展,像是舞蹈的动作一般。
我想,尽管他身居下位,心中定然也是时刻在意自己的姿态是否漂亮的。宁愿带着点傲气的狂放,也不要小心翼翼地收敛。
也正是因此,他第一次手上沾染了司马懿的鲜血之时,会在河岸崩溃尖叫。
一个如此喜好洁净优雅的人,灵魂沾染了洗不掉的污迹,那种痛苦,足以折磨得他几近疯癫。
04
杨修与司马懿第一场争斗落败入狱之后,荀彧前来探望。
在那个世人大多或真心或假意地维护正统的时代,他毫不掩饰自己对于衰败汉室的轻蔑,和对曹操的崇拜。
他坚信曹操是那个改变时代的英雄,为此他愿“以肉身投馁虎”,虽死无悔。
现代人常说要做自己,可做自己又谈何容易?
杨修做到了,他从始至终都在做自己。
身为一个在政治漩涡中缠斗的人,他不会不明白臣子需要在王侯面前伏低做小,才能更安全。但他宁愿快出曹操三十里,也不要藏锋避芒。
有一段,杨修与身在马厩的司马懿关于人生要如何度过的争论,司马懿劝诫杨修要小心谨慎,可杨修说:“前路坎坷,更要放手一搏!”
战火纷飞的年代,生命长短早已是世上最不可测的事情。
既然生命无常,那么不如把握住当下,活得极致充实才痛快。
05
曹操在门外听得杨修在曹植面前阐述自己理想的那一段,很多人曾怀疑那是杨修在做戏,但事实证明,那从始至终都是他真实的想法。
他在那场漫长的夺嫡斗争中数次采取过略显卑鄙的手段,但他却告诉丁仪:“曹植要做大魏的太子,而绝非是分裂国家的叛臣。”
何为轻,何为重,他一直都很清楚。
因此,他向曹操献策撤退并迁都,并非短视,而是兼顾了魏国和曹植的利益的策略。
为确保万无一失,他宁愿激怒曹操,并且早已做好了献出生命的觉悟。
何为忠,何为奸,杨修早已给出了答案:他们都是棋子,唯一能争得的,仅仅是执黑还是执白而已。
于曹植而言,甚至于魏国而言,他算得上是忠臣。
因此,曹植会在众人面前为他失态求情,曹操会在杀他之后的梦醒之际,还习惯性地想要杨主簿来为他解梦。
06
法场那一幕,凄美壮烈,一只蝴蝶飞来,他轻轻抬头,将它吹走,怕自己的鲜血弄脏蝶翅。
断头台冰冷,但他却轻柔地以面贴之,细细摩挲,神态安详。
他对司马懿说:我在那边等着你,若你能忍到最后,过来告诉我,那时走与此时走,有什么区别?
将死之际,他依旧是那个爱惜纯美之物,还带着点求知欲的风流公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