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茶记(第三回)

听茶记(第三回)

作者: 如野白 | 来源:发表于2023-10-10 09:33 被阅读0次

这个时代人们总是太忙碌了,再好的朋友一旦陷入到各自的琐碎生活里也很难从中抽身出来,想约在一起聚一聚似乎总是很难,能够成功聚在一起可能真的要靠机缘了。今天就是机缘比较好的一天,瑾谕难得休息一天想过来坐坐喝喝茶,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约了一下曹老师,你说巧不巧,正好马老师夫妇送曹老师回家,刚到工作室附近。这不光是约到了一直相约的人,就连瑾谕一直心心念念错过两次的马老师也约到了,其实有时候幸福也许来的很简单。

马老师今天跟前两次看到的装扮完全不一样,前两次都是古风古韵的旗袍,搭配上马老师的面相妆容自有一份典雅端庄沉稳大气的古典美。今天看到的马老师穿着一件衬衣外面套着个小马甲,带着一顶巴拿马宽檐帽子,看上去有点英姿飒爽的样子。

她们今天去忙了一天,刚吃完了晚饭,还吃的有点儿饱,本来也是准备喝茶,只是准备各自回家去喝的,正好约到工作室来了。

落了座我准备把主泡位交给马老师她们,可她们摆摆手说今天太累了,实在是不想泡了,非要让我泡。我说那我泡的不好喝可别怪我了哈。马老师说咱们今天晚上不喝很多茶,就喝我带来的熟茶,你随便泡,不会不好喝。

行吧,我泡就我泡吧。反正马老师说了好茶泡不坏。其实我这儿还真不是个喝茶的地儿,毕竟只是我的工作室,喝茶于我而言只是一个生活习惯和社交方式,还真谈不上是一种兴趣爱好。我自己也没那么多的讲究,来的朋友也很少有像马老师夫妇和曹老师那样真正喝茶懂茶的,大多是找找那个感觉而已。人多,就把大厅的大板桌台当茶桌了,先用的盖碗泡的。自己平时泡无所谓,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儿泡又不一样了,简直是泡了一个手忙脚乱沥沥拉拉,好在他们几位不介意。

这款熟普上次就喝过,滋味确实不错。我喝了几口,发现我泡的确实也不难喝,不过可能应该不是这个茶最好的滋味吧。我拿盖碗出汤用的是三指法,就是大拇指和中指扣着碗边食指抵着碗盖的那种姿势。马老师说你今天这个盖碗有点儿大,这样子不好拿,而且这个姿势有点儿偏女性化,你可以用抓碗法去拿着出汤,说着还给我演示了两次。所谓抓碗法就是大拇指摁住碗盖其余几个手指托住碗底的拿法。我试了几次,刚开始有点儿不适应也有点儿生疏,烫了好几下,右手几个手指在杯底不断的轮换着,贺先生还笑着说“诶…你这个就叫做弹钢琴”。马老师后面就一点点儿的告诉我怎么用左手辅助、怎么单手抓起来、怎么把茶托给放一边免得烫等等好多细节。我自己也定了定神,做了一个简单的身心调整,一两个呼吸间也让自己回到了中正的状态,再做起来就自然多了,整个过程也流畅了起来。其实,这个拿法以前大姐也教过,只是我用的少,这下好了,彻底会了。看到我开始有点儿熟练了,他们都纷纷开启表扬模式,其中就属马老师表扬的最狠。

她说你看这就是老爷们儿和小鲜肉的不同,小鲜肉年轻帅气但是难免青涩,可能会有一时的光鲜但是却经不起太大的风浪,昙花一现之后能够保持持续绽放的少之又少;而老爷们儿虽然满脸沧桑、两鬓风霜、甚至还可能华发早失,可也正是因为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让他们有一个处变不惊随遇而安的心,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能够很快的调整自己的状态,能够稳得住。

听的我是一愣一愣的呀,这马老师不光懂茶还特别懂夸人哪。

一忽儿曹老师想起来过两天要做个香道活动,问我要点儿桂花,我说正好有朋友刚从桂林带回来的今年的新桂花,可以试试品质。马老师说那正好也可以放一点儿到茶里,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儿。我把两罐桂花都拿了出来,一罐是今年朋友送的,还有一罐是去年我在淘宝上买的。曹老师是做香道的,随便闻了闻便分出了好坏,今年朋友送的品质要好很多,更新鲜更自然。放了一小撮到茶里一泡,果然浓厚的熟普里带着馥郁的桂花香气,让茶汤的香增加了一番不一样的风味。我说这茶还可以这样泡的吗?

马老师说当然可以呀,不拘一格随心随性就好啊。前些年本焕大和尚到武汉来参加一个佛教会议,也是正值秋天,我有机缘为师傅们泡茶,当时住的宾馆里一路都是桂子飘香,我们就想把季节把自然都融入茶里,就把桂花和茶泡在了一起,当时所有的师傅们都说好喝。那一次我也是感触颇深,有一种把时空六感都融入茶里的感觉。贺先生也接着说那次可把我累坏了,马老师只是在台前泡给几个大师傅们喝,台下还有好多的师傅们,都是我用大壶泡好了不停的去给他们倒茶的。看得出来,那应该是他们人生中一段非常美好的经历,也看得出来,他们一起有过很多非常美好的经历。

其实因为我职业的原因,很多人问我亲密关系怎样才能更好,我有时候很想问问他们有没有经常一起做做饭吃吃饭?有没有经常一起喝喝茶聊聊天?有没有经常一起散散步看看电影?有没有经常一起……很多人现在大部分的时间可能都是坐在彼此身边几个小时却很少说话都在刷手机吧。据说这就是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茶在盖碗里泡了七八上十泡滋味就开始慢慢的淡了,马老师说换个壶还可以继续煮,我说我这儿有个蒸煮的壶。贺先生说这个壶也好也不好,我问为啥,他说这样就会把一款茶的特性放大,优点会放大,缺点也会放大。马老师说没事儿,你煮吧。我想这款茶是她自己做的,用料工艺自己心里有底,这么多年也在喝,她说没事儿那应该就是没事儿。这种蒸煮的壶很有意思,开始的时候上面是茶,下面是水,一定要等到水开了,在蒸汽的作用下,下面的水很快就变成茶汤了。说实话,汤感依然很浓厚。大家都不禁感叹到这款茶真心不错。马老师说这么些年来她无论喝茶也好做茶也好都秉承着认真两个字,这也是她在这个行业里受到很多老一辈茶人的熏陶所形成的。她举了姚月明老先生的例子,作为一个老牌大学毕业生,当年从农大一毕业就扎根到了福建武夷山,从技术员做起,把自己大半生的岁月全部交托给了武夷山交给了武夷山的岩茶,走遍了武夷山的山头崖脚,在他数十年如一日的钻研下,发现和培育了诸多的优良品种,为武夷岩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实像这样的人有很多,比如袁隆平先生、屠呦呦女士等。

有时候我在想,在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时代,人的内心都太浮躁,这山望着那山高,东边想买马西边想置鞍,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长性,所以能够有所成就的人寥寥无几。大家被功利化的目标和信念所牵引,很难做到择一事而长奉,所以也就难免蝇营狗苟了。

马老师也说她从老一辈茶人的身上看到了对待事业的认真、对待茶叶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她自己也想把这样的精神带到她的事业中,也这样去影响她周围的那些年轻的茶艺师们。就像第一场听茶里讲到的那个泡茶泡哭了的女孩子,过后马老师问她你当时泡茶的时候想的是什么?是不是正心正念?是不是真心诚意?眼里是来喝茶的人还是看到的是一个客户还是看到的泡茶本身?有没有问问自己应该如何对待这泡老茶?如果我们不能真的理解这款茶,端正我们的内心,就很难让一款茶呈现它最好的滋味。这应该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懂和不懂、正与不正、敬与不敬之间的差别了吧。我还是那样认为,喝茶只是一个人的选择,用怎样的方式喝茶也只是一个人的选择,并无好坏之分,只是如果以事论事来说,个中滋味差别还是很大的。

就像马老师说起前两年和马常胜老师一起喝茶的情形,当时是在红安天台山看一场佛乐演出,最后的压轴的节目就马常胜老师的古琴独奏,当时舞台上就只有马常胜老师一人一琴,背景是一炉香,一缕烟尘渺渺袅袅,琴音时而空旷时而清越时而浑重,让人仿佛置身天地之间。而马常胜老师也喜欢喝茶,那天演出结束后在马常胜老师的房间里喝茶更简单,就是宾馆里的大茶杯子,一人一杯的那样喝,可是滋味依然很好。

我也很喜欢马常胜老师的音乐,而马老师的手机铃声也是马常胜老师的音乐,果然能够坐在一起喝茶的一定去趣味相投的人哪。

那天喝茶走的匆忙,场子也没收,第二天到了忍不住又把头天的那泡茶煮了一壶,居然还有滋味,而且细看发现茶汤里隐约有一些金色的物质在浮沉,不知道是啥,下次得问问马老师。

相关文章

  • 冬天记.雨 茶🍵 听

  • 对话茶人005| 为什么“普洱七子饼茶”会“没落”?

    读茶记“对话茶人”第005期本期采访嘉宾:苏苏 读茶记茶知识顾问 读茶记知识星球“茶人圈”特邀嘉宾 读茶记: 1、...

  • 五勤记·听界148:说点茶事

    五勤记·听界148:说点茶事 外甥女的新婚爱人来自武夷山的山村,同其它村庄一样,家家都种茶,正好向他了解一些茶事。...

  • 听茶

    雨响 碧波满心 自筝鸣起 开始荡漾 风过 松涛两耳 从笛绕时 此起彼伏 古琴 点燃檀香 云雾 便缭绕于肋骨 尺八 ...

  • 《听茶》

    ———龍·茶館 柴门老狗墙根角, 古井流云听蝉音; 当阳黄耳含齿笑, 醉卧清风正好眠。 (2016.6.17)

  • 听茶

    听茶 热水冲泡 等她缓缓醒来 一片叶子 如花盛放 偶尔轻盈轻舞 一种茶香幽幽渺渺散开 头道出汤 清雅微绿 浅啜一口...

  • 长篇武侠连载 ‖ 冷剑情影 第三回

    冷 剑 情 影 寒江雪霏霏 著 第三回 逸茶轩聚友谈世事 陆慨然一路走走停停,寻...

  • 为什么说喝茶就要喝贵的?

    为什么说喝茶就要喝贵的? 原创: 茶小约 约茶记 昨天 你好,这是“约茶记”第67篇原创文章,我是茶小约。 本文导...

  • 为何别人能把几十块的老生茶,泡出几百块的感觉?

    你好,这是“约茶记”第114篇原创文章,我是茶小派。 本文导读:很多老茶客一直以来最常问约茶记的问题是:老生茶如何...

  • 茶思(2017年4月4日)

    打电话听弟弟在我这儿炫耀他今天采了多少茶叶,突发感慨,是有好久没有喝家乡的茶了。 如果没有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茶记(第三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uw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