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十二年来,越来越觉得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一定是在家庭社会或者学校的某一方面出了问题才导致的,现在想想真的深以为然。每一个孩子下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在这张白纸上到底能够描绘出一张怎样的画卷,完全取决于我们父母学校和社会,我们给孩子们创造什么样的环境,就会造就什么样的孩子。
说实话,当我们看到抑郁自杀的孩子,看到脾气执拗的孩子,看到内向害怕的孩子,看到嫉妒张扬叛逆的孩子,看到自暴自弃的孩子,我们并不应该产生无力感甚至气氛他们不争气,其实不争气的不是他们,出了问题的大部分都是家庭方面的影响。但是我们的家长很多时候一直在用那种固定思维去衡量要求我们的孩子,总是拿我们的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孩子的优点比,总是焦虑孩子成绩不好找不到好工作怎么办,却没有考虑过即使孩子学习优秀了,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低或者抗挫折能力差,等到他们踏入社会无法适应怎么办?
我们大部分人最大的缺点就是只看眼前和功利性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眼前的事情就是孩子的学习,所以我们常常深陷虚荣比较的泥坑里无法自拔,从而愈演愈烈最终和孩子们矛盾激化,彻底改变了孩子的人生,他们美好的人生可能就在我们的目光短浅中,在我们的比较批评中完全丧失了新生的希望。
从去年跟随塔塔教练学习对话孩子以来,我深受塔塔教练的影响,我开始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情感世界和内心的成长,我更多地关心孩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原因,因为我想只有对症下药孩子们才更容易把一些问题克服解决了,否则一直打压或者批评企图去改正,这种效果是极其差的,甚至到了初中或者高中孩子们会快速反弹,最终这恶果还是要家长或者社会自己受,这并不是我们教育想要看到的。
其实素质教育这么些年来,一直提倡培养乐观开朗自信善良的综合素质人才,但是往往大的教育环境和老师们把素质教育的初衷给扭曲了。我们以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要求孩子,却不考虑孩子是否乐意,我们总是去批评孩子们学习不好,却没有思考如何让他们培养起学习的兴趣,我们总是习惯对孩子指手画脚,却不知道孩子们才是我们的老师......所以慢慢地有些孩子就成为了”问题“孩子。
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小学生活,需要怎么样的成长环境,需要多少快乐的童年,这些才是我们应该思考研究的课题,才是值得我们为之一生努力拼搏奋斗的教育理想和目标,我又想起了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救救孩子......教育真的需要走出一批眼中有光的乡村老师了,为了我们所有的孩子,为了我们无悔的教育事业,为了我们的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我们应该用最大的努力把孩子们培养成为眼中有光,心中有希望的新时代好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