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谈论的话题似乎是那么的清晰,又那么的模糊。
前几天阅读了华东师范大学“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院长李政涛的一篇文章,题目为《我们缺少有灵魂的教育》,读后感悟颇深。作为一个教育者,我陷入了沉思,我们整天起早贪黑、不分昼夜地搞教学,学生闻鸡起舞、斗志昂扬地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真应该静下来好好思考这个问题。
曾经调查过一些学生,询问他们长大之后要上什么样的大学,大学毕业后从事什么类型的工作,得到的答案往往是“没想过”“不知道”,当听到这样的回答时,心里面的确是捏了一把汗,我们整天忙着教学,到头来学生为什么而学习都不知道,这岂不是开天下之滑稽,而缺乏目标和理想的学生又何止调查的这些个样本同学呢?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的一名博士带领几名研究生到校调研,谈到现在的学生问题,说在他们调研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很多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学习,为谁而学习的情况,这个情况是令人痛心的。一是痛心学校只注重文化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忽视了对学生进行生涯规划教育,而急功近利的教育只能导致整个教育生态越来越卷,越来越浮躁。二是痛心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家庭教育才是一个人一生都在接受的教育。孩子没有奋斗目标,即使有的话也是与金钱挂钩,将来能够赚多少钱,能够当什么老总,甚至有小朋友说能够搞几个小三。试想一下,这样的教育又怎能培养出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如果这个“教育三问”我们不能回答,也就谈不上教书育人,也就有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说:“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培养的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建设者,决不能培养出“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更不能培养出社会主义的破坏者和掘墓人。如果是这样,那将是教育的失败,而教育的失败,将会是一个国家根本性的失败!
那么怎样培养人呢?我们要坚持“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所谓“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在学校里,所有职能部门、所有教职工都负有育人的职责,在家庭里,父母和家长也要担当起育人的重任;学生的成长不是一时的事情,二是持久战,需要把育人贯穿学生学习成长的全部过程;全方位育人是从空间上说,强调育人要体现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五育并举"是指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术教育、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和三全教育有机结合,才能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使命。
明白了老师为什么教,就不难理解学生为什么学的问题了。从小处说,要解决独立生存的问题,总不能一辈子啃老吧,再说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愿意让你啃老。然后要解决学习力的问题,“活到老,学到老”越来越成为新时代人们的共识,网上不是流传出了诸多年逾古稀的老者创业的案例吗?我想这恰恰应了这句话。一个人在学校除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即学习力。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对学习、对知识的敬畏之心,一个人才能走得更远、站的更高,等你站到高处,你才能欣赏到更美的风景。从大处说,就是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结合在一起,你不爱国,他不爱国,谁来爱国?你不护国,他不护国,国将不国。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谈到:“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愿所有的教师能够用自己的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不,唤醒更多的灵魂,让这些灵魂不要随处飘荡,找到一个好的归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