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很多领域都有这样的经验——越是有效的解决方案,往往越简单。
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一种既有效又简单的,关于如何实现轻松又高效写作的解决方案。
然而方法简单又有效,并不意味着在每个人那里都能起到相同的效果,关键还取决于一点——能否把简单的方法运用到极致。
接下来从三个方面为你介绍:
01、
用起来
一个很浅显的道理——再好的方法,如果不用它,它就一点用处都没有。
因此,关于卡片笔记写作法这种被不同领域的学者、在半个世纪以上的时间里,证明了其行之有效的方法,要让它发挥作用,第一步,当然是把它用起来。
但这往往也是最难的一步。
并不是尝试这种方法有多难——实际上它很简单,只需要随身携带笔和笔记本,或者在手机上安装一个卡片笔记APP,再把生活中随时会产生的各种想法、思考、灵感、素材花上一两分钟,用简短的一两句话,记录进去就可以了——就这么简单。
真正的困难在于,人们对写作这件事所持有的认知、抱有的固有信念和已经用惯的流程习惯。
先从认知与信念说起。
《卡片笔记写作法》一书中就提到这样一个问题:
既然卢曼卡片盒方法这么好,为什么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用这套方法取得像卢曼一样杰出的成就呢?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太简单了。是的,你没有看错。因为它太简单了,所以大多数人对如此简单的方法并不抱有太大的期望。人们更愿意相信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一定使用了不同寻常的复杂手段。
同时,由于人们对写作这件事的一些固有信念,也常常会把写作这件事复杂化、神秘化。
当在写作中感到困难时,更愿意把原因归结于天赋、灵感、不够自律或没有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这些不是通过人为或轻易的调整就能改变的因素,而拒绝考虑进行写作方法、策略方面的思考与调整——后者需要付出刻意努力或改变原有的习惯。
另外不这么做,通常还有一个很隐秘的原因,既,比起仅仅只是改变一下写作方法就能获得的进步,人们更倾向于选择通过“头悬梁,锥刺股”的方式获得成功。
听起来这好像很没有道理,但这里面有深刻的人性。
因为通过对简单方法的运用就取得的进步,只能证明是这个方法确实有效,发明这个方法的人很厉害很出色,和自己却没多大关系。
而采用后者——“头悬梁,锥刺股”的方式,所取得的成果,虽然过程痛苦,却能让人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一种前者所不能提供的自我感动和对自己的满足: “看,我这么努力付出这么多,取得了这样的成绩,我多么了不起”,而不管实际上到底是不是有进步。
当然,写作的过程本身就可以是一件让人享受其中的事情,并不必然要追求在多大程度上质或量的产出。
但如果你一边希望能在写作这件事情上实现更高的效率,更多的产出,一边却进行的非常痛苦无法实现——你的状态拧巴且纠结——也许就需要停下来觉察一下,你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是真实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有质有量的作品、从写作中能获得的真实收益、写作能带给自己的真正地成长,还是——在苦苦坚持但看不到起色的写作过程中感动自己。
如果是前者,相信面对一个行之有效的简单方法,你多少会愿意尝试一下。
如果是后者,多少好方法放在面前,恐怕也会被选择性忽略。
这就是困难所在。
所以,不管是哪一种,如果此刻你捋清了自己的目标,确定想要借助某些方法,帮助自己实现轻松高效的写作,即使你心存怀疑,也先重视并相信这个简单的方法,把它用起来。
这是关键的第一步。
02、
用到极致
用起来之后,第二步就是,把这个简单的方法用到极致。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将任何一种被证明有效的方法发挥到极致,都能起到巨大作用。
这个用到极致,我个人的理解包含两层意思。
第一层,是在行动层面用到极致。
就卡片笔记写作法这件事,在任何时候,当你产生任何你觉得对写作会有帮助、可以记录下来的想法、灵感、思考、洞见、素材时,第一时间掏出手机,记在你的卡片软件上,因为这些东西往往转瞬即逝,不记下来,下一刻就想不起来了。
而真正使用这种方法获得成效的人,毫不夸张的说,他们在看书时、追剧时、看综艺时、聊天时、自我对话时、旅行时……,在卡片软件上进行记录就是他们的日常动作。
简而言之——将输入卡片这件事情在实际中进行到极致,不放过任何一条你认为可能会有用的信息。
第二层 是将方法背后的原理运用到极致。
卡片笔记写作法虽然简单,但它仍然有为数不多的几条规则需要遵守。
就信息的输入来说,如果你本人就是信息的产生者,你可以直接用自己的话记录。
但如果这些信息是你在阅读时从别人的文章或书里看到的,那么你不能直接对原文进行摘抄,而必须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记录。
这更像是翻译——你对想要摘录的内容加以理解,再用你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但要尽量保持原意。
最后把你的记录和参考书目的信息,一起保存在你卡片软件的该条笔记中。
必须这样做的原因是,对于一段你看起来理解的话——如果你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它表达清楚,就表示你没有真的理解。
一开始你可能会不知道怎么做,或者感到困难,因为很多时候,想要摘录的内容可能会让你感到已经很精炼,简洁,精准,但你仍然要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用不同的话,去表达相同的意思。
只有这样做,这记录下来的内容才真正转化为你的,能够在后续对你的写作起到帮助。
这是其一。
其二,是在对每一条临时输入信息的处理上,也需要认真对待。
因为输入时,往往只用了简短的一两句话进行表达,就需要你在有空余时间坐下来时,再把这简短的话,用写作的语言写成一段完整的句子(在昨天的文章中有举例说明)。
如此,当你的每一条灵感都转变为了一段完整的句子,当同一类主题的笔记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你就只需要找到这些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按顺序排列好,修改一下上下文使其更通顺,就可以发表了。
而不需要后续再投入大量完整的时间进行单独的创作。
因此,用到极致的两层含义
一是指在行动层面用到极致,记下每一条有价值的信息;
二是指在信息的输入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在信息的整理时,用写作的语言表达,转化为完整的句子。把方法背后的原理落实到极致。
03、
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当在说把一种方法用到极致时,容易给到人一种感觉,既必须要百分百按原方法进行,不能有偏差。
实际不是这样。
如果你完全按照原方法做,那么很可能在借鉴过程中会遇到困难。
任何一种好的方法,当涉及不同的人使用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对方法的原理加以理解和吸收,对核心原则要严格遵守。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再来对方法进行调整,让这个方法极致地贴合你自己的使用。
换一句话表达就是——形可以变,神不能变。
举个例子:
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原型人物卢曼,他所生活、工作的年代,处于还没有个人电脑、手机的上个世纪,因此他的卡片笔记全部是通过手写的方式,在一张张纸上进行,最后放到木质的卡片盒中进行分门别类。
尼克拉斯·卢曼而我们今天所生活的环境,无论是电脑还是手机上都有成熟的卡片笔记软件可直接应用。
所以在原理不变的情况下,使用方式已经发生了变化。
另外,卢曼作为社会学的教授,他主要从事的是社会学方面的研究工作。他所记录的卡片笔记最后形成的成果都是一部部社会学方面的著作。
因此,他的卡片笔记分为四种类型:
(1) 闪念笔记——可理解为临时记录的那些碎片笔记;
(2) 文献笔记——可理解为阅读时对别人文章或书籍中内容的记录;
(3) 永久笔记——以闪念笔记为基础转写的完整句子或段落,后续要放到某本书籍或文章中发表;
(4) 索引卡——卡片多了之后,就需要专门的索引卡帮助标记笔记的位置。可以理解为是笔记的目录,和不同笔记之间的手动链接。
而在今天,人们在进行写作时,更多时候可能是用来写自媒体文章,以篇为单位。
当某个主题产生后,可能直接整理成文章就发表到网上了,也就不需要永久笔记这样一个卢曼为写书而设置的笔记类型。
——当然这里只是举例,如果有写作者运用卡片笔记写作法进行写书或论文,就可以考虑永久笔记这个类型。
但根据我个人的使用经验,把成熟笔记整理成篇之后,即使暂时不发表,将这些内容放到其他软件,比如有道云、印象笔记这种适合放长篇笔记的软件中,而只是用卡片软件进行想法、灵感的收集和转化,是更有效率的做法。
所以,需注意在实际使用中,在原理、核心规则不变的情况下,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调整,让方法极致地服务于自己。
而不是盲目而僵化地对方法照搬。
因此,将简单的方法运用到极致,还包括人加方法的极致。当方法充分符合你个人的特性,你和方法合二为一时,方法也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04、
后记
今天这篇文章,是关于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一种可以帮助写作者实现轻松又高产的写作方法的第三篇
第一篇《你一定要了解的写作黑科技——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介绍了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和一般写作流程的不同,为何这种方法值得向写作者推荐。
第二篇《如何正确使用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将写作流程嵌入你的生活》介绍了这种好的方法,应如何被正确运用。
今天这篇是在前两篇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如何将这个好用又简单的方法用到极致,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希望对你有帮助!
由于篇幅以及本人笔力的原因,对于原书的精彩不能一一呈现,对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有兴趣实践的朋友,还推荐阅读原书。
实践过程中也欢迎留言或私信交流,一起进步!
《卡片笔记写作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