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帕帕奇Papaji:跳入永恒

帕帕奇Papaji:跳入永恒

作者: 心灯一盏照彻明 | 来源:发表于2020-11-28 08:39 被阅读0次

提问者:帕帕奇!什么是解脱自在?

帕帕奇:

解脱自在,是认出你自己根本的本来原态,认出你自身真正的根本本质,本性本体。没别的。没有比这个更简单的,这是最简单的,你不思议,就是解脱自在。

提问者:那么,你所说的那个本质本性本体是什么呢?

帕帕奇:

这本质本性本体是难以描述的。它不是凭借智力能理解的,甚至都不是抽象的。你现在想着“一”,丝毫不带有“二”的概念。好了,现在把“一”这概念也丢掉....

提问者:你经常谈及臣服。臣服于什么呢?

帕帕奇:

臣服于那本源,因为它的推动,你才能说,才能看,才能呼吸,才能遍尝各种味道,才能有触感。因为那本源的推动,才有这地球的旋转,阳光的照耀。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本身也是凭借它的推动。所有一切事物的发生都因为它内的意识,一切虚空都含容其内。那无上的大能,是超越一切“超越”的,你不得不臣服于这本源---它就是你自身真正的本质本性本体。

提问者:你所说的这个永恒的意识存在,这个本体,它非“被造”,不是被生的,也绝无坏灭?

帕帕奇:

这意识本体超越于生死的概念,而且还超越“永恒,不朽,虚空或者空间”的种种概念。它容纳一切“虚空”于其中,或者说早已永恒,虽被称之为“觉”,被称之为“意识”,可事实上,它没有任何名字,其内包罗万象,所有一切事物始终存续于它内,且永远就在此刻当下。

提问者:然而,还是有生和死的现象呈现。

帕帕奇:

你看,所有一切生存和坏灭都是持续不断的正在发生着。这全部的现象显现,就好比大海里的泡沫和浪花,就让它们发生,随便它们发生。大海不会认为所有翻滚涌动的浪花和泡沫与它是各自孤立分离开来的。那种种泡沫,种种漩涡,种种浪花---它们从它们自身局部看上去,似乎是各自独立分离隔绝开来的,但是,大海本身,不因为这些泡沫,漩涡和浪花的涌动翻滚而困扰。让它们继续涌动翻滚,随便它们,允许它们有着各自完全不同的形状,样态,各自完全不同的名称,各自不同的来来去去的路径方式。这身体是由各种食物堆积起来的,也将会是各种虫子的食物。源于尘土,归于尘土。你,因为那意识才显现。可是显现出的任何变动现象,都无法影响到意识本身,它依然保持它原样永恒不变。

提问者:你这么说的意思,是劝我们不要把那些局部的浪花认同为自己,而是把整体的大海,那本源,当成自我来身份认同?

帕帕奇:

不!对任何东西,都不需要有身份认同。你只需要荡涤你的种种模糊观念。任何有名或者有形,一切显现出来的东西,都不真实,所以不要对任何能称名或者有形的东西产生“自我”身份认同,觉得它就是我。无名,无形,无显现---那才是真实。你不必努力的去做任何的思考或者鉴别,否定一切名相的真实性,就对了。你一直认同种种名相,这导致你觉得,你和你的本质本性本体是各自孤立分离的。所以对那些虚假不实的事物,那些误解,你必须脱钩,不再认同。完全不必刻意认同于大海或者本源。你本就是那源头。对虚假不实的身份认同,会发生,自然也会瓦解消失,可是真正的你,依然还是那早已真实的你,始终都是,永远都是。

提问者:心是什么?

帕帕奇:

别担着“心”!(笑起来)把你的心拿来我看看。虽然你用了“心”这个词。可是没有任何人曾经看到过“心”长什么样子。“心”不过就是一堆以主客二元形式存续的念头想法。如同波浪翻涌,那第一道浪涌是“我”,接着是“我在”,然后跟着就是“我是这个样子,我是那个东西”,紧随这之后跟着“这属于我”。心,就由此而展开。此时此刻,让自己保持安静,不让任何欲望从心底冒出来。就在此时当前,这么一瞬间,就持续这么一瞬间,不让任何欲念升起。在这么一瞬间,你会发现,你无心可寻觅,找不到这心,同时你也会领悟到,你存在于某个完全不受任何袭扰的地方,那地方牢不可破,坚不可摧,完全不被动摇,同时伴随极大的轻松感。于是,你会明白,真正的你本身。

当你追问自己:“谁是我”,这问题会带你回家。先丢掉这个“谁”,然后丢掉这个“是”,最后剩下这“我”和你在一起。当这“我”-念头,突然缩回它的本源,这“我”念消失不在,随即只有那纯粹的“在”本身。由此,你无须这“心”也能生活的非常好。如果你就这样实际去生活,你会发现,有不同于“心”的某种力量会照顾你所有的行为活动,那力量能够更加高詹远瞩的应对各种事物和境遇,比那些用“心”去行动的人们,更明智,更恰当。我们可以看看现在用心的成果,当今世界用心来行动的成果如何?我相信,如果你让自己安静平和下来,然后让那无上的力量接管全部行为活动,那你会看到,你和全部众生,和谐共处的生活在一起是怎样的场景。了解他自己本质本性的人,也就了解各种动物,植物,岩石是怎么回事,了解存续于这个世界的万物。可如果你漏掉了对你自己真正的本质本性的认识,你对任何事情也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符合事实的认知。即便你认识的事物再多,也是表象上的,你不会真正弄懂它们,因为你那样的认识就是有漏失的,漏失了对你自己真正本质本性的认识。

提问者:以灵性为追求导向的人们,正在和所谓的“小我ego”做斗争

帕帕奇:

那就让我们查看一下,这所谓的小我是源于什么产生的。个体自我意识,或者叫做“小我”,必然是源于某种东西才发育成的。个体自我意识产生之后,有了头脑心智,随之就是各种感官意识上,个体自我的渗透,在“看,闻,尝,听,触”上的自他分别。在个体自我意识产生之前,必然存在一个主观第一视角的临场中心感,也即所谓的“我”。这个时刻临场“看着,闻着,听着,尝着,摸着”各种事物的中心感,形成一个主观中心观念上的“我”---是导致个体自我意识的根本原因,进而是头脑的分别,各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愉快和不快的轮回。现在我们回归到这“我”感上,仔细质疑这“我”究竟是什么。这时刻临场的主观中心感,是从哪里产生的?我们来尝试研究一下。

提问者:这样的调查,我已经做过很多次,但是....

帕帕奇:

你之前做过的研究,此时我们不做了。我们只是直接进入对它的观察,什么也不做。一旦你看到“做”的流程,你肯定是转了一圈又跑回原地。个体自我意识,小我,头脑心智,感官分别,这就是所谓的“做”。我现在正在讲的调查,根本不要求你做什么,只是等消息。你就只是保持内心的监视,警醒,专心,严肃的监视。没有任何具体操作,也不思考什么,也不需要任何用力,不需要观念概念,也没有任何意图,目标和预期。你把所有事情都抛之脑后,扔到一边儿去,简单的保持安静,不抱任何预期的单纯等消息,等结果。

提问者:这结果,此时正发生在你身上,然而…...

帕帕奇:

是的,你可以把(发生在我身上的)这一结果作为你此时的起点。你现在就开始,由此,你至少打断了---个体自我,头脑,感官分别以及具体表现形式上的这个“流程”。【现场沉默了一会儿】 好了,现在,你从这个发生的(即时监视)状态返回来了,你可以暂时离开这状态,但你的暂时离开,就好像是一位国王从他的王座上站起来,跑到花园里溜达一圈。他不是园丁,他始终是国王。你就是这个即时当前发生的状态。

提问者:佛陀讲述过有关这种“时时自觉,念念自知”的连续觉察练习。他教过一种打坐的修习方法,以便人们能够体尝到这种单纯的持续觉察状态。

帕帕奇:

从这些练习中,我没发现什么成效,但他们还在继续练着。我不给你任何练习方法,不给你任何练习。我只是卸除你旧有的负担,拿掉你之前背负的种种包袱。别期望我会给你什么新东西。如果你觉的你获得了某种新东西,那么,它的性质就不是早已永恒的,你肯定会失去它。“自在”---所谓的解脱自在,不可能是由于某种原因,凭借某种手段和努力所获得的。你早就拥有了所有一切。你是皇帝。所以,把你那行乞的碗,讨饭的钵,赶紧扔掉吧。

如果你有某种目标,抱着某种期望,某种“目的”,或者企图去达成什么,去获得某种(高大上)权力地位,功能,状态。唯有那时,修炼才会成为你的必须。付出足够的努力,以便在晚些时候获得某种了不起的东西---把这个想法,这个观念丢弃吧。早就永恒的,就是此时此地当下。如果在30年的修炼之后,你终于解脱了,找到了“自在”,你会发现,它依然还是只在此时此地当下。为什么等30年后?

从容不迫,平静的坐下来,然后审视一下,你此时在哪里,真有什么地方是你非要到达不可的吗?质问你自己:我修炼的目标是为了获得什么?为了修炼,你需要某种道具,某种方式,还有在练习过程中,考评修炼方向和程度的各种指标。你通过这些练习,练了什么呢?将任何事情付诸实际行为的这股活力,你通过什么获得的?你明白我要讲的重点了吗?如果你想要去什么地方,你就必须站起身来,然后走到目的地。于是,就必然有某种冲动,某种活力,使得你站起来,并且走到目的地。那么,是什么导致你站起身来的?

提问者:某种愿望,某种欲求吧。

帕帕奇:

是的,但这愿望,这欲求是从哪里产生的呢?是谁导致了欲望的产生,它们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人们为了获得解脱自在,他们正在修练着,于是我就想调查一下,此时此刻当前,在你动身去往目的地之前,此时此刻当前,你真正想要什么?如果你想要解脱自在,那先弄清楚那些束缚都是什么呢?枷锁在哪里?手铐脚镣是什么?平心静气的坐下来,仔细的耐心搜查,契而不舍的质问自己,“我是怎么被束缚的?” 除了种种模糊的观念,未经仔细勘察的印象和记忆所形成的想法,除了各种道听途说的概念和价值评判,此外还有什么在缠绕你?把这些东西都忽略遗忘掉,不去搅动任何模糊的观念,以及留存的印象和记忆,不考虑什么意义,不评价有没有意义,也不触碰什么价值理念。不搅动,不考虑,不评价,不触碰,仅仅持续就这么一秒钟。立即扔掉这些想法,观念和评判,让它们都脱落。好了,就在此时,谁?正在谋求解脱?尚未被捉拿归案的,恰恰是这个谋求者他本身。

提问者:有个声音说:“那有所图谋,正在四处找寻的家伙,恰是你想弄明白的”

帕帕奇:

是的,弄明白这个找寻的家伙是谁。问你自己“我是谁?” 你完全不必到任何地方去,因为那要找的东西就是此时此地当下。它早就在,始终都在此时此地当下。真正的你,早就在此时此地当下,并且真正的你早就是完全自在的。你误以为,或者说,你有一种模糊的观念,认为你必须寻找什么重要的东西,认为你必须去打坐。因为你一直被这么教导着,灌输着,被反复多次这样告知。现在,平心静气的坐下来,别去触碰任何一个念头,别去攀缘任何一个想法,就这样安静的持续一小会儿时间。你会发现,你通过种种方法或者修炼所谋求的那个,一直在找寻的那个,它早就在那儿了。恰恰就是它,正在煽动你去打坐。对解脱自在的诉求,恰是从那解脱自在它本身产生的。对永恒的追求,恰是从那永恒它本身浮现的。

绝大多数打坐的功夫,都只是头脑在头脑心智的范畴里努力工作着。真正的你是头脑心智不可能触及到的,真正的你所在的地方是头脑心智无法侵染的。真正的打坐,仅仅是坐在了“你早已是解脱自在”的座位上,只是清楚的确信你早就是解脱自在它本身。

提问者:

然而,想法念头是不请自来的,就如同令人讨厌的不速之客。通过打坐修习,看上去似乎减少了各种纷飞的念头。在一个安静的处所,通过有条不紊的系统修习,持续的保有着内心的安静,躁动的心念逐步慢下来,甚至有时,各种念头想法完全消去。

帕帕奇:

于是乎,接下来,你就和念头想法玩起了一场拔河赛,或者说猫蹲鼠洞一样的相互竞争。只要你精力饱满的监查着你的内心活动,就好像猫蹲在鼠洞前警惕的盯着鼠洞,那种种念头就好像老鼠一样藏起来。等你精力懈怠,你不再监查那些念头的时候,它们会像老鼠一样,再次窜出来大肆活动。别担心这些念头想法,不必因此而烦恼,别挂碍它们。就让念头想法都涌来,跑来和你一起嬉戏,就好像那大海和它的海浪们一起玩耍。即便这些海浪们搅扰了大海的平静,大海也不介意,完全不挂碍,不在乎。就让一切念头都升起来吧,但不给它们任何停下来着陆的位置。也就是说不要抓住不放,别扣留它们。

提问者:摈除所有念头,革除念头想法被赋予了如此巨大的重要性。这重要性被反复强调,以至于让人觉得,拥有一个无念的心,就好像等同于“觉悟”状态

帕帕奇:

不!不!不!就让种种念头想法涌来,允许它们来。如果你装个大门,以此来排斥它们,拒绝它们,它们会一起暴力破门,然后蜂拥而入。把大门拆掉!把你试图阻挡念头的围墙拆掉。此刻,谁会进来?正是由于有门和围墙,才有了进和出,这围墙不是别的,是一个观念---“我是分离在意识整体之外,有别于意识的独立存在”。允许种种念头想法涌来,它们和大海的波浪无别。和种种想法,念头,小我,头脑心智,感官意识,以及外显的表现样式和平共处,这才是更恰当的状态。我们不要和任何事情对抗。让我们接纳它们合为同一整体。因为我们根本就是同一体,在所有每一事物上,你都会看到你自己的脸。你可以和种种植物讲话。你可以和各种岩石聊天,你本身就是岩石的硬度。你本身就是各种鸟类吱吱喳喳的叫声。你必定会醒悟到---“我是小鸟们的鸣叫,我是繁星们闪烁的光。”

提问者:一个“完全沉寂,宁静无言”的内心,难道不是更加的导向这种深度吗?

帕帕奇:

哪有什么深度,根本没有深度这回事。那是完全完整的虚空,无内在,无外在,无表浅,自然也无深度。没有什么位置要去到达。你所到之处,皆是此处。你举目四顾,告诉我,此时此刻当下的界限在哪里?它怎么测量?此时此刻当下,它的长度,宽度,厚度,广度?此时此刻当下与时间或者深度的概念无关。

提问者:真有这么简单吗?

帕帕奇:对,就这么简单,等你弄明白了,你会发笑的!人们跑到山洞里,打坐30载,只为了找到纯然的临在本身。可这纯然的临在本身,就在此时此地当前。这就好比你戴着眼镜找眼镜。你一直在苦苦寻觅的东西,竟然比你自身的呼吸,还要更亲密。你始终一直就在那根本本源内。无论你正在做什么,你都是在那根本本源内运行着。

提问者:帕帕奇!各路宗教,一直在允诺“来世”,给人以“永生”的希望。你说的这个根本本源,是不是“永生”的允诺呢?

帕帕奇:

我不相信这些“死后才会发生”的允诺。我现在正讲述的是对“此时此地当前”的亲身体悟。凡是不在此时此地当前的东西,都不值得尝试或者说参与。要想享受“此时此地当前”,你就得把一个观念扔掉---“你不在此时此地当前”的观念。真理一定是纯粹而朴素的,大道一定是最简单的。谎言是复杂的,交错纠缠在一起的是假象。哪里有“二”,哪里就有恐惧和虚伪。

提问者:拉玛那马哈希,尼撒噶达塔马哈拉奇,还有佛陀,都指出这人生就如同一场梦。为什么这样讲呢?

帕帕奇:

因为人生无常啊。没有什么是一直持续不变的。所以,日常清醒状态和睡梦的梦境状态,两者没有什么根本差别。在睡梦里,你看到山川树木,一切都是实实在在的显现在你面前。只有等你从梦中醒来,你才说,“我刚才做了个梦”。当你从梦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在睡梦中,你所经历的,你所看到的那些真实才被认为是无常的,转瞬即逝的,你称之为梦幻泡影。你从睡梦中醒来,走入此时这个日常清醒状态中,看什么,什么都那样真实,相比你在睡梦中的经历,它们都那样稳定,不变而又持续。同样的道理,当你醒来,作为“完整意识”它本身,此时这所谓的日常清醒状态,也就成了一场梦幻泡影。

提问者:咕噜(上师)的作用是什么?

帕帕奇:

咕噜(上师)这个词,意思是“移除无知”或者“驱散黑暗”。“我是这身体”,“我是这头脑心智”,“我是这感知”,“我是这客观实体以及它的表现形式”,这些就是黑暗。自己已经知道真相,并且不知怎么的,他就能以某种方式,将他的亲身体证和知识传授给一个需要某种帮助的人,这就是所谓的“上师”。

提问者:很多人认为你就是他们的上师。

帕帕奇:

他们所说的,还是基于这个身体和形态。在上师看来,只不过是本质本性面对着本质本性。你们就是我自身的完全本质本性。我就是你们自身的完全本质本性。这是“无关系”的关系。在你的本质本性和我的本质本性之间,有什么区别吗?我正在对那本质本性说话,那本质本性就是真正的你。我正在对我的本质本性说话。其他人也许会是某个宗教,某种教条的复读机,但是,一位真正的上师,把他自己亲身体证的经验和知识传授给你,这亲身体证的经验和知识,不是别的什么东西,而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意识”自觉。真正的上师不给你任何容易变质,暂时的,容易变动的教导和方法。否则,那就不是一位真正的上师。你不是要去追随任何人。你本身就是一头狮子,无论狮子走到哪里,他都只会沿着属于他自己的路走下去。

提问者:

在勒克瑙这里,有不少奥修的弟子也来拜访你,而且来你这里的人数日渐增多。你肯定也知道,他是一位臭名昭著,极具非议的老师。那么你和奥修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帕帕奇:

我对任何类型的区分评判不感兴趣。那神圣的大能正在运转着。无论正在发生着什么,演绎着什么,都是通过那无上的“根本本源”所发出的指令来执行并完成的。这全部一切都是我自己的本质本性本体,只不过这唯一的本质本性本体,拥有多元化多样性的不同角色,并正在同时同步的扮演着。同一本质本体同时同步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且都被完美的演绎出来。

提问者:

你说这神圣的大能自我扮演,自娱自乐,可是让我们好好看看,在这个星球上的苦难和痛苦吧!比如,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那些没能从这个梦世界醒来的人们以及其它众生来说,正营造着一个活生生的地狱,我们在印度这里就很容易看到这个事实。我们正在让这个地球荒漠化,并且正在我们的土地上,在空气里,在水里,四处毒害污染。越来越多的人群不得不面对饥荒和日益恶化生存环境。世界性的生存压力正在与日俱增,诸如此类吧。在这个特别的历史时点上,把首要兴趣放在灵性事物上的人们,时不时的就被指责为太自私了,只顾着自己解脱自在。对于投身于“为世界服务”,你有什么看法?如果这一切所见的事物,都被看成是如同一场梦,那么服务世界的热情,又从哪里产生呢?

帕帕奇:

对那无上大能,也即我们自身的本质本性本体,我们有了认知,那同情,那同体的慈悲就会从内在升起。我们是被驱策的,不自觉地被推动着。同情,恻隐,慈悲,并不是什么服务。服务必定是要对别人,也就是和客体对象有关。如果指令是“慈悲”,那也并不真的存在某个人正在对任何别的个体做着任何服务,没有某人为别人做了什么,这就如同你饿了就吃一样。你不是在服务于你的肠胃,你的双手,当它们持续不断的把食物放进嘴巴里去的时候,它们也不是肠胃的仆人。渴了喝水,饿了吃饭,热了出汗,冷了打颤,我们在这尘世生活,就要这样。服务,是“本质本性本体”的责任。不然的话,谁正在“做”着这些服务?当这些行为的动机是来自于个体自我的时候,就会有伪善(沽名钓誉,小我的自我虚荣),嫉妒(小我的攀比和争强好胜),弄出“事与愿违”的危机。如果没有这个做者感,那慈悲同情自发涌起。假如一个人真正认识到事实真相,那他所有的行为都恰当,因为他没有个体做者感。

提问者:

对于“自在超然”的解脱心态来说,主要的障碍是什么呢?

帕帕奇:

主要的障碍,就是对于这种自在解脱的愿望不强,不是那种完全绝对的渴望。因为对这个世界的真实认同和关联没有彻底切断。在睡梦中,有时,我们会梦见一场婚礼,然后我们有了孩子,在梦里,我们很爱我们的孩子。但是当我们从梦里醒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是如此迅捷的超脱于梦里的婚礼,妻子和孩子们,并且随着记忆的蒸发,梦里的故事也完全烟消云散。我们从这个现实世界里醒来的时候,就如同从睡梦里醒来一样。所有的关联认同都终结了,那就是完全的超然,自在!

提问者:

人们把这显见的现实世界看成一场梦,并因此不承担他们种种行为的责任,你不觉得这很危险吗?

帕帕奇:

这是一种误解。1947年,原来的印度被分割,我的家乡所在地区成了巴基斯坦国的一部分。就在那时,我正和拉玛那马哈希在一起,他对我说:“你的老家有大麻烦了,你为什么不回去守护你的家人?”我回答说:“自从见到你,我就不再有家了。这世界是一场梦,我对这梦世界不再感兴趣”。他说:“如果你知道这是一个梦境,那么在梦境里继续做梦,继续履行你在梦里的使命,责任和义务,又有什么关系呢?” 然后我回答说:“我真的不想离开你”。他说:“无论你在哪里,我都和你同在。”他这么一讲,当时我就明白了,而且到了现在,事实也的确如此。

此时,如果你已经从假象中分辨出了事实,那就不要嘀嘀咕咕,觉得拿不准。疑虑,就是你和自在超然的解脱之间的那堵墙。可是这种不确定,拿不准的疑虑,只不过就是个头脑里的设想,一种害怕走错的恐惧,幽灵一样的错觉。悬崖撒手,纵身投入那永恒。花蜜就在眼前,伸手就可以尝到,可人们害怕去品尝花蜜。如之奈何?

提问者:

一些老师建议让欲火耗尽是有益的,让欲望持续得到满足,一直到我们对它们感到恶心为止,于是我们就再也不想要它们了。你正在讲的,是说我们一定要彻底看清这现实世界,只不过就是一场梦而已,于是我们就会失去追逐它们的兴趣。

帕帕奇:

是,一些老师的确认为你必须让种种欲望获得满足。我不认为这样会熄灭欲火,你其实是在火上浇油。这是用不恰当的,偏斜的愿望,让欲望不断延续。这不会让欲望终结的。最恰当的方式是去认出什么是真实的,事实是什么。一旦你认出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假象,你就不想要那些虚假不实的东西了。你手里就有了一件终极武器---真假之间的辨别力,以及对自在超然的欲求。当你有了这个欲求,它就和那自在本身融合在一起。

提问者:

疑虑,以及无法从假象中分辨出事实,常常是因心理习惯和一生遭遇所形成的条件反射而长期存在,这往往导致各种形式的内心痛苦。对此类情况,你有什么建议吗?

帕帕奇:

这种内心痛苦,提示着,你正在一个叫做“过去”的墓地里不断挖掘。如果不碰过去,告诉我,谁郁闷不快?如果你活在当前,你肯定是轻松舒适的。在过去和未来之间,你是谁?弄清楚这个问题,你就是幸福本身。

提问者:

宇宙想要和它自身融合一体的巨大冲动,是不是“爱”所激发的?

帕帕奇:

我不称之为爱。就在你说出“爱”这个词的时候,如果你仔细深入的同时观察,你就会发现,它正在把你带到以前的某些客观经历中去,从而把这爱转义成“过去”。以我的亲身体悟来说,这根本不是爱,不是爱。这是一种完全完整的状态,就好像海洋中没有浪的充实状态。爱这个词,被误用和滥用了。我确信,爱是没有爱者和被爱者的。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这才是真正的爱。

提问者:献身,奉献的概念,对什么适用呢?

帕帕奇:那不是任何个体人对于他人它物的。那寂静本身臣服于它自己的根本本源。

提问者:帕帕奇,在你的生命里,你依然还在不断的超越再超越吗?

帕帕奇:对,即便此刻也如此。每一刻,每一刻。

(译者注:此次发表的一个系列,是从大量积存的资料中,摘选编辑出来的,篇幅都不长,但值得阅读)

------------------------------

翻译整理:心灯一盏照彻明

相关文章

  • 帕帕奇Papaji:跳入永恒

    提问者:帕帕奇!什么是解脱自在? 帕帕奇: 解脱自在,是认出你自己根本的本来原态,认出你自身真正的根本本质,本性本...

  • 帕帕奇Papaji:永恒的安宁

    ETERNAL REST 永恒的安宁 如果你想处在真正的“开放”状态,“安宁”状态,那么你首先要认识到“你真正是谁...

  • 帕帕奇Papaji:别抱住不放

    帕帕奇Papaji:别抱住不放 帕帕奇: 这概念上的理解,只是手指。一个指向你本质的手指,指向那真正的你。别抱着这...

  • 帕帕奇Papaji:蛇和绳子

    蛇和绳子 帕帕奇:(朗读一封信)有时我想,当一个人处在一个深深的和谐安宁的空静之中时,是不可能说,我是这样或者那样...

  • 帕帕奇Papaji:时间的观念

    时间的观念 提问者:你有什么窍门可以驻留在此刻当前吗?我是说,停驻在此刻当前。 帕帕奇:有的。 提问者:我是说始终...

  • 帕帕奇Papaji:狮子吼

    狮子吼 来访者:(向帕帕奇合十礼敬)你写的著作当中,有一本书名为“醒来吧!吼叫吧!”,这内涵指的什么呢? 帕帕奇:...

  • 帕帕奇Papaji:不必摧毁小我

    提问者:帕帕奇,我有一个反复发作的难题,我的“个体自我”/小我(ego)想全程参与我走向解脱的过程。我的小我,渴望...

  • 帕帕奇Papaji:把“过去”放下吧!

    把“过去”放下吧! 提问者: 哦天啊!首先我想说,有个事已经让我恐惧焦虑了太久太久啦。我有这样一种感觉,那事情我摆...

  • 帕帕奇Papaji:因为你还站着

    提问者:成就法或者说灵修怎样开始入手? 帕帕奇:你想到达某个地方,你才会动身前往。但前提是,你清楚的知道目标方向。...

  • 帕帕奇Papaji:“修炼”并无实质可得

    “修炼”并无实质可得 问: 帕帕奇,有一种旷日持久的“争论”,那就是,为了一个更长远的目标去“修炼”的概念,或者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帕帕奇Papaji:跳入永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ws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