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陪孩子读诗(四)|一粒相思红豆,一位盛唐歌王

陪孩子读诗(四)|一粒相思红豆,一位盛唐歌王

作者: 好风似水 | 来源:发表于2019-05-31 22:54 被阅读3次

2019.5.27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王维的《相思》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红豆:又名相思子,长在江南,结出的籽像豌豆,但形状稍微扁一点,颜色是鲜红色。

传说,古代一位女子,她的丈夫在边疆战死了,她非常想念死去的丈夫,经常哭,经常哭,哭得太厉害就死了。家人把她埋在了一棵树下,后来这棵树在春天的时候生长发芽,结出了红红的小果实,人们叫它“红豆”,也称为“相思子”。

唐代一位诗人叫王维,我们背过他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诗写得好,也懂音乐。他写了这首《相思》,想表达思念谁的情感呢?

原来《相思》还有一个题目叫《江上赠李龟年》,这首诗是王维写给李龟年的。李龟年就是唐代的音乐大师,他经常给皇帝表演唱歌和弹奏乐器等节目。

唐代很多名人都是李龟年的好朋友。他和李白曾经是好搭档。

有一本叫《松窗录》的小册子记载了一个故事:

开元年间,皇宫中人们开始喜欢木芍药,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牡丹。有一天,皇上发现了四株牡丹,分别是红色、紫色、浅红色、纯白色,于是让人移植到兴庆池东沉香亭前。

正赶上其它花也开得热闹,皇上就带着杨贵妃来赏花,并且召来李龟年唱歌。

皇上和贵妃欣赏着美景,想听新歌,叫李龟年拿着金花笺赐给李白,让李白赶紧写词。李白来了以后,挥笔写下了《清平调》三首,李龟年不久就唱了出来。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支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皇上手持玉笛和着曲子吹起来,贵妃拿着玻璃七宝盏,饮着西凉州送来的葡萄酒,高兴极了。

李龟年还经常给皇帝唐玄宗的弟弟歧王李范唱歌,也去中书令崔湜[shí]的弟弟崔涤家做客,崔涤有个雅号叫崔九。那时候杜甫也经常来这两个家做客,所以他们认识。

后来发生了“安史之乱”,人们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李龟年流落到江南(注:此处指唐朝的江南,唐朝的江南在今湖南省;唐朝的江左在今江南地区)一带,他已经从一代歌王沦落为普通歌者了。

杜甫也到处颠沛流离。有一天杜甫在江南遇到了李龟年,两人一起回忆了当年的盛世,杜甫还写了一首诗《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在流落江南时经常唱王维的《相思》,还唱另一首《伊川歌》:

秋风明月苦相思,

荡子从戎十载余。

征人去日殷勤嘱,

归雁来时数寄书。

他其实还希望唐玄宗能够召见他,让他重新回到宫中唱歌,可是这时候唐玄宗已经不是皇帝了,杨贵妃也已经在马嵬这个地方被赐死了。

后来,李龟年在等待中忧伤地去世了。

今天的诗你喜欢吗?

相关文章

  • 陪孩子读诗(四)|一粒相思红豆,一位盛唐歌王

    2019.5.27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王维的《相思》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相思唐(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 给孩子读诗

    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最近睡前一直陪着孩子读诗,《给孩子读诗》是朋友送的一...

  • 2020-03-01

    上联:一粒红豆送相思 下联:请!

  • 相思病.红豆树上一只相思鸟

    相思红豆苦,红豆苦相思! 长恨君迟归,长恨君归迟? 一粒红豆苦,万粒红豆苦。 长盼君归早,长叹君归迟!

  • 红豆生南国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我是一粒红豆。是江南水乡、河滨邱野上生长的一粒小小...

  • 流泪的红豆

    侧从窗前,不禁吟起: 相思 ·王维 盛唐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数红豆

    伊人三更数红豆, 一粒红豆千斤愁。 若问相思有多少? 黎明数到九千九。

  • 红豆

    ——木棉 红豆 我把一粒红豆,埋进土里 等待来年,长成相思的模样 初次见你,是在梦...

  • 共君一醉一陶然

    初读诗词,始于zhuangbility。 肃肃秋风中怅然吟诵"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实在是……sability。...

  • 陪孩子读诗

    陪孩子读诗,在孩子心里埋下诗歌的种子 小时候,记忆里的声音,会在精神世界里生根发芽。你期望,孩子的记忆里,是网络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陪孩子读诗(四)|一粒相思红豆,一位盛唐歌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qxct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