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潮不在于“海拔”有多高,而在于前后的落差有多大。
最高点是固定的,任务完成。唯一有变化的是前面的状态。让前面状态尽可能的低。这样才会形成落差。
怎样才能低呢?两个方面:
1,任务药丸,也就是任务即将或者已经失败。
2,主角药丸,也就是主角要死了或者已经死了,或者主角遭受了巨大的伤痛、损失等。
这个药丸不能是被动的,必须是主动的,也就是他明明可以避免损失的,却选择了会让自己蒙受损失的做法。
具体的写作方法是——让主角面临两个选择:
A,继续做任务,但自己一定会蒙受重大损失,而且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很可能任务还是药丸。
B,放弃任务,自己不会蒙受重大损失。这是个理性但遗憾的选项。
也就是说他一定要面临一个“要不要以自己的死(或重大损失)换取别人的生(而且不一定能成功)”的选择。
然后他一定要选 A。他选 A 必须是有充足动机的,不能是心血来潮。
这个时候,观众就觉得这人药丸!
然后难的地方来了,你不但要让他完成任务,还得让他奇迹般地活下来(或挽回重大损失)。能活(或挽回重大损失),观众就会特别激动和享受,这高潮就成功了。
高潮由“任务完成”变成了“反败为胜”和“死而复生”,高潮就成功了。
先往死里整你的主角和你的任务。然后再想办法让后面的反败为胜和死而复生看起来合理、可信。
如果是真的完蛋,那转败为胜的方法就是提前埋下一个特殊的规则,也就是伏笔,当满足了这个规则的条件后,奇迹就会发生。
这个规则必须要模糊,不能与当事人产生一对一的联系,必须是观众知道有这个规则,但当他死(或蒙受重大损失)的时候又不觉得有什么能救他,直到他活过来了,才恍然大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