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节,我们一家三口先是去京郊玩了两天。接下来,我把时间留给自己,参加了一个为期三天的地面课,吃住都在酒店,一直到假期的最后一天晚上才到家。去之前,儿子曾经跟我商量能不能明退课或者推迟到明年上,被我拒绝了,因为我感觉不想再等一年。老公虽然有些意见,但最终还是没有多说什么。工作坊回来后,我跟家人的沟通方式做了一些改变,感觉跟爸爸、老公、还有儿子的关系都有所变化,尤其是跟老公之间沟通更通畅了,面对他的一些指责挑剔,我也不那么容易情绪激动、大动肝火了。
这个周末,我又安排了两天的课程。其实课程是三年前报的,但因为口罩原因,一直没有开课,正好是我最近很关注的领域,且正好这两天有时间,所以就报名了。老公又有些不满,毕竟儿子还有30天就小中考了,我却总是往外跑,心思没有多放到孩子身上。听到老公的抱怨和指责,我虽然内心有些不服,但同时也有一些歉疚,感觉自己确实在孩子身上花心思太少,明明孩子学习成绩还不理想,却没有想办法帮助孩子抓紧查漏补缺提升成绩。
我发现,我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我感觉孩子不希望我“盯”他的学习,需要的时候,他自然会找我。以前,每当我过问太多的时候,孩子会表现出不耐烦情绪,所以,我不想过多干涉孩子,也不想带给他更多压力。另一方面,面对孩子不理想的成绩,想到未来的中考、高考,甚至孩子的未来,也会有一些焦虑。感觉作为家长,在这30天,是可以协助和支持到孩子的,毕竟地理和生物这两个科目不需要长期积累,短时间的突击对于提升成绩会很有帮助。
那么,放手和协助,我要怎样平衡才能帮助到孩子,又让自己心安呢?我发现,我以前陷入了误区。不管吧,心里不踏实。严管吧,心里不情愿。其实在管与不管之间还有一大段距离呢,我可以通过尝试在中间找到一个点,既让自己舒服,又让陪伴有效。想都是问题,干才有答案,带着信任、尊重跟孩子划界限,同时又给到孩子一份恰如气氛的爱与支持,是妈妈跟孩子之间的事,而不是妈妈自己的一厢情愿。
给孩子恰如气分的爱,真的好难,但是很值得去探索和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