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过很多同学的咨询,“校招怎么才能进大厂做数据分析”。
今天不是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而是浇一盆冷水。我先说下我的观点:普通学生校招进大厂未必是好事。
注意,这里限定的是“普通学生”。如果你是顶级名校,智商超高,执行力超强,实习经历超亮眼的精英学生,一定要进大厂,那里才是你们发光发热的舞台。
这里很多同学不要随便对号入座,觉得自己好歹也是985/211的学生,这里的精英学生说的就是自己没错了……以现在数据分析岗的内卷程度来说,精英学生的定义在不断向上提高,99.9%的人都不在精英学生的定义范畴之内。
绝大多数同学都属于“普通人”,今天聊一下在这个数据分析内卷加剧的年代,普通人校招究竟该怎么走?
1、校招进大厂的好处
首先来看下校招进大厂都有哪些好处?
薪资高
首先是薪资高,这是大厂最吸引应届生的优势。同样是数据分析岗,大厂和中小厂之间的薪资差距相差一倍是很常见的。
大厂光环
大厂的背景也是很多人考虑的因素。今后如果换工作,大厂背景可以省去很多的麻烦,更容易得到面试的机会。
学习环境
大厂因为薪资和平台发展的吸引力,会有非常多的牛人加入,这是吸引应届生的第三个原因。跟着牛人,可以学到更多东西。
2、校招生究竟要的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大厂的好处,我们回到最初的原点,看看校招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薪资
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最现实的薪资问题。这一点看起来大厂能够很好地满足。
为什么我要说“看起来”?因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非常长,大学毕业之后至少还要工作25年以上,所以薪资是一个相对长期的概念。而校招进大厂带来的薪资的领先优势,未必能持续多久。
同样两个资质类似的同学,A同学一毕业就去了大厂,另一个B同学在中厂待三年后去大厂。虽然A同学在毕业时的起薪要比B同学高得多,但是B同学一下子就可以反超A同学。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这除了校招生调薪相对较少的原因之外,还因为社招有很多其他的优势。
公司愿意给一个人高薪水,一定是因为它能创造的收益比别人更大。而一个人能创造的收益,除了和自身能力相关,还和岗位匹配度相关。
校招的岗位匹配凭的主要是运气。应届生对要做的事基本一无所知,只能凭直觉选择可能适合自己的,而且校招报名岗位有限定,报名了这个岗就不能报那个岗,这和赌博其实也没什么区别。
而社招的岗位匹配可以自己把握。如果你关注过大厂的招聘网站,会发现大厂是持续不断地在招人,岗位非常多。即使是同样的数据分析岗,也会有不同行业、不同职能的各种细分工种。而且再加上社招没有校招的时间限制,我们可以花时间慢慢匹配。可以找到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针对性地学习,加大应聘成功的概率。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进入大厂,再加上有时候企业急招,会有更多的薪资加成,这样很容易就实现薪资的反超。
发展机会
应届生第二关心的是今后的职业发展机会。
这一点大厂有“大厂光环”和“学习环境”两大优势,但在我看来,这两点都是挺虚的。
首先说说大厂光环。
有大厂光环的人跳槽更容易,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同样类型的岗位,大厂一般要比小公司更加体系化专业化,你顶着大厂光环可以给你加分。但是大厂的体系化也是一把双刃剑。体系化带来了高效率的协作,但同时也让每个人成为螺丝钉,只盯着自己的一小块工作。这种工作模式不需要你成为全才,不需要你解决太多不在你职权范围内的事,因此你很可能会成长为一个非常优秀的特定技能人才,但是在管理能力和全局视野上始终无法成长。
所以大厂光环让跳槽更容易,这里仅仅指换个公司做原来同类型岗位的跳槽,不包括外部晋升的跳槽。
而顶着大厂光环在同类型岗位上跳槽,大厂光环只不过是提高了获得面试机会的概率,不能提高最终录用的概率。决定是否录用还是要看自身的能力。
校招的大厂经历在长时间的职场生涯来看并没有那么重要。一个应届生的简历上如果写着初高中时的荣誉,那么就说明他在大学期间一定不怎么样。同理,如果一个工作十年的职场人,简历中最大的亮点是八年前的一段大厂经历,同样说明这人在之后没做出什么成绩。
再来说下学习环境。
大厂牛人多,但未必代表能学到的东西多。
首先是因为没有精力学习。大厂的工作节奏很快,每天的工作安排得非常满,你根本就没有时间学习。关于这一点,很多同学会产生这样的错觉:觉得平时自己玩游戏也要玩到凌晨一两点,现在抽出一点时间学习肯定还是可以的。曾经的我也是这么觉得,但是真的体验过之后你会发现,抽出时间学习确实不难,但是精力是真的不够。高强度的工作和低质量的睡眠让你的精力变差,这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等现象,学习效率会变得非常低。
其次,就算你有时间学,牛人也未必愿意教你。牛人之所以是牛人,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更何况校招生初入职场,还存在大量的学生思维,和牛人的差别就更大了。面对如此巨大的思维鸿沟,你确定牛人会愿意花时间给你解释清楚?最后可能就是牛人不停地告诉你要做这个做那个,但是为什么这么做,他懒得解释,解释了你也未必听得懂。
进入大厂看起来并没有那么香,而且还有一个更现实的问题,那就是进大厂太难了。
应届生的第一份工作,往往决定了之后的岗位选择。校招成为数据分析,之后跳槽到其他公司继续数据分析的概率就会更大。
所以,应届生如何校招进大厂是一个诱人的陷阱。这是一个比大学上清华还是上北大更难的问题。上清北只需要成绩过关即可,而校招进大厂除了实力还需要运气。而一旦专心备战大厂,结果校招失败又没拿到其他公司的数据分析岗offer,那么你离数据分析师这条职业道路就越来越远了。
3、正确的校招策略应该是什么?
正确的策略应该是“优先确保自己先成为数据分析师”。
这个策略的重点是“成为数据分析师”,至于是不是大厂,行业感不感兴趣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话再说三遍:
成为数据分析师!
成为数据分析师!
成为数据分析师!
只要校招成为数据分析师,不管是什么行业、什么类型的分析师,那么就成功了一半。在中小厂花上两三年好好沉淀一下,再去大厂的概率就非常大:假设每次面试进大厂的概率有10%,那么校招就是10%,而社招可以多次,比如10次,那么最终进入大厂的概率就是1-(1-10%)的5次方=65%。如果考虑社招的岗位匹配因素,这个概率还会更高。
很多同学觉得中小厂不够专业,学不到东西。
这话大错特错,放一个我个人的观点:中小厂,尤其是管理混乱的中小厂是校招生的最佳选择。
中小厂有几大优势:
1.能力半径大
中小厂的管理相对混乱,很多工作职责的划分并不清晰,这恰恰是提升自身能力的好平台。由于中小厂的每个人都是多面手,应届生深度参与到大项目中的概率大,又可以跳出数据分析的职能范畴,在上游做一些数仓工作,在下游深度参与业务决策。你可以得到大量的业务锻炼机会。
数据分析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能通过数据为业务解决问题,如果不了解业务是很难给出靠谱的建议的。很多大厂出身的分析师,分析往往比较浅。这是因为大厂内分工太细了,他们对于业务的开展了解不多,只能提出经营层面的建议,无法结合业务的实际情况给出接地气的策略。
2.发展多样性
因为能力半径较大,个人发展的选择也更多。
可以在横向职能之间转换,比如从数据分析转岗到数仓或者业务岗。
也可以在纵向上更进一步,寻求职能晋升。因为你了解业务全链路,明白如何跨团队沟通,参与过多个大型项目,不管是内部晋升还是外部晋升都有机会。
3.学习时间多
前面已经提到过了,大厂虽然身边优秀的人很多,但是并不是学习的好去处。而中小厂,是很好的学习提升的地方。
在中小厂工作量相比大厂要少很多,一般来说不会特别忙。因为如果工作量和大厂一样多,钱还没有大厂多,人都要走光啦。所以中小厂有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
有时间还不够,还有“学什么”的问题。
中小厂牛人确实不多,向身边的人学确实比较困难。不过现在职业教育的门槛已经非常低了,各类技能的网课和学习资料一大把,足够从入门到进阶,再向从进阶到精通,需要集合自身业务做一些尝试,然后沉淀自己的认知。如果自己领悟有点困难,还可以通过网络找到一些大佬,和他们交流学习,同样可以提升学习的效率。
身边有好几个这样的案例,在工作节奏不那么高的小公司内,利用摸鱼时间学习充电,最终拿到了心仪的大厂offer和可观的薪资涨幅。当然这也是建立在强大的自律条件下的。
总结
游戏中都有一个新手村,让我们熟悉基本操作。游戏中也会有一些高级关卡,让我们获得高级宝物。
校招进大厂就好像这个高级关卡,对于新手来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诱惑,不仅成功概率低,而且也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如果你真想选择数据分析作为自己的职业,建议避开大厂的激烈竞争,从新手村开始。
最后,以上都是基于自己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可以参考,未必正确。
有不同的观点,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布!
源:三元方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