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最重要的事是什么?我来说点不同的观点。
首先,我想,最人性化、最受欢迎并与实际情况最相符的观点只有一个字:玩。不同意的人可以再去过三年高压下的清教徒式的生活试试。
但是等等,高考后最重要的事不是等成绩、选学校、选专业么?我们苦逼三年,不就是为了这个嘛?嗯,从逻辑上,这个答案简直无懈可击。
高考后有三个月毫无压力的自由时间,但成绩一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人,自然可以尽情玩耍;愁的人,只怕要少去很多玩的心情。在我看来,大可不必如此。
从小到大,我们不断地被告知,高考是我们人生最重大的转折点,很多家庭甚至从所谓「起跑线」的学前班开始就为高考做准备。诚然,高考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但并不是最重大的,我们的人生还会有很多重大的转折点,恋爱结婚,安家择业,哪一样也不会比高考的分量轻。
也许有人会说,高考的结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恋爱结婚、安家择业的结果。在相对封闭的社会,这是没错的。古时候底层的人要想进入社会精英阶层,科举几乎就是唯一的选择。到了现在,七十年代的「恢复高考」,成了千万学子名副其实的命运转折点。然而到了相对开放的社会里,随着晋升途径的增多,高考的唯一性地位不再,重要性也大打折扣。
在充分开放的社会里,一场考试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根本就是荒谬的。所以,正如前文所说,那些认为自己已经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考验,接下来就是享受人生的同学,是大可不必如此的;那些认为自己失败于人生最重大考验,接下来的人生注定黯淡无光的同学,也是大可不必如此的。
如果说高考前的人生,我们处于为了高考而自我封闭的阶段,那么高考的结束,则意味着封闭的结束,开放的开始。其特点就是选择多了。在封闭阶段,我们的选择很单一,就是高考,于是我们不用想别的,一门心思想着怎样在高考时多得几分就完了。而到了开放阶段,人生的各种抉择将接踵而来,且候选项全都不止一个,而是1、2、3、4……N个。习惯了不作选择的我们,这个时候就懵逼了,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么多大学生迷茫了。
从这个角度,我说,高考后最重要的事,是认识自我。
选择这种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认识了自我,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就容易,反之就很难。高考后的第一件抉择便是选学校和专业。由于我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似乎这个也可以,那个也不赖。这时,最合理的选择,就是选择时下最热门的,或者就目前来说前景最好的专业,但这个专业到底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天赋个性,就没法考虑那么细了。
当一个人做着自己既不喜欢,也不擅长的事,他是很难有动力的。而假若他同时又是在压力小,分心之事多(如网络游戏)的环境下,那么这对他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大学校园毕业季弥漫的「毕业就是失业」的阴霾气息,并非「为赋新词强说愁」而随便说说。反过来,当一个人做着自己喜欢或擅长的事,他的每一天学习都会是一种享受。这样他会深入这门专业,真正学到本领。即使这门专业不热门,前景一般,但他依然会有立足之地,何况专业的热门度与前景并非一成不变。
适合自己天赋个性的专业,远胜于所谓前景好、热门的专业。如果选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前提是了解自己的天赋个性。如果你感到迷茫,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想要什么,那么你就该去认识自己。
这件我说的高考后最重要的事,其实是一种弥补,弥补自懂事以来我们就该开始做,但为了高考一直推迟没做的一件事。
「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完成这件事,并不会比完成高考轻松,甚至要更难。有鸡汤文喜欢说「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相信我,你什么也不会听到。子曰,「五十知天命」,孔圣人五十岁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你才多大啊,内心就有声音了?
还有一种方法说,假设自己只有一天的命,那么接下来的事情,会是你真正要去做的事。我也曾尝试过,结果还是打了一晚上游戏,并在第二天后悔不已。或许我得了绝症后念念不忘的还真是打游戏吧?但那也只能等我真得绝症才能证实。浮躁的心,再怎么假设都没用。
我记得李连杰版的《霍元甲》里有这样一段,当时日本武士大师与霍元甲对桌饮茶,日本人问霍元甲,你练武的目的是什么?霍元甲没有说什么强身健体保家卫国类的惯用说辞,而是说,我练武,是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极限。「认识自己」没有捷径,只有不断试错。这需要你不断去看,去行,增长阅历,甚至试探自己的极限。
因为高考,我们的「认识自己」之路推迟了十多年,但这并没有关系。即使专业选错了,也没有关系。因为互联网,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而开放意味这选择之门始终打开。比如,只要一台电脑和一根网线,你就能获取到全世界各个学科的知识。只要我们在下一刻开始「认识自己」之路,最终我们便能找到自身价值的那扇门。
「朝闻道,夕死可矣」,我们还这么年轻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