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以为高考是最痛苦的事。后来,我才发现高考原来是最简单的事。
高考后,我就再也没有见到那个为了一个目标而心无旁骛、持续努力的自己了,而我是多么怀念那样的自己啊!虽然那时的自己会压力大到神经衰弱至一晚上连连梦魇10多次惊吓起身拥被坐在床上不敢入睡,会早餐难以进食以致一个馒头要嚼一个早自习才能全部下咽;会在课间争分夺秒地攻克数学题目,会压缩午休时间顶着困意抄记英语语法;会为了让自己更加专心学习,把自己的课桌拉到最后一排的角落甘愿做“鸵鸟”。
回忆自带滤镜,苦逼的经历回想起来却像在不断嚼着甘蔗,竟带着丝丝甜意。现实却是,我与那个以“愿为之,则无累”自勉的傻孩子渐渐走远。
过了高考的“独木桥”,我就进入了“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大学生活。大一刚入学的时候,被学院的各种无意义强制参与活动弄得精疲力尽而又心生厌倦,同时,那会儿受家里重大突发事情影响,我报名了一个练习英语口语的社团,每天坚持5:30起床,在寒风中练习英语,也因为这事,受室友排挤,练口语这个事情,坚持了几个月,后来因为领头人有事活动停了,我英语口语没有真的好多少,但这个事情对于那时的我实际上起到的是精神支撑与精神慰藉的作用。幸好,没多久后,家里的事情有所好转。至此,大一上学期也快过完了。此后,大学也参与过乡村支教、实地调研、教育实习等让我记忆深刻、全心投入的活动,但总体上,仍旧是“持续性混吃等死”。
大学期间,我也做过不少形形色色的兼职,总体上,赚大于亏。实际上,本该是大学生活重点的上课与考试对我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大一入学就决定了不读研,再加上觉得专业和多数课程都很无趣,我就觉得无所谓了。但实际这一想法着实害人不浅。具体原因省略一万字,根本上,这种想法会严重损坏你的学习力,如果你没有在其他方面寻求成长的话,它甚至会毁掉你的学习力。背后的原因引用一句话——“我们往往高估了自己的能力,而低估了自己的潜力。”而我们挖掘自己的潜力是需要外在的约束力和压力的。所以,没有好好学习算是大学一大憾事,虽然曾经也为了奖学金“间歇性踌躇满志”过。
至今,大学生活就到了尾巴上,逝者不可追,我也不想花太多时间回顾过往。接下来要做的主要就三件事:1.坚持看书和码字。2.写论文。3.看书刷题,为明年的跟岗实习做准备。列出这三个目标,我想要在新的起点上坚持下去,早日找到那种为目标而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持续进取的快乐,告别“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的心虚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