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思维策略
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思维。
一、通用思维策略
通用思维策略即指个体在信息加工活动中,根据一定需求和情况而采用的一些解决一般问题的程序、方式和方法。
(一)问题解决的思维程序
1、杜威的思维五步说。第一步,产生一种怀疑、认知的困难,或对困难的意识状态,即问题起于认知冲突。第二步,尝试从问题的情境中识别出问题,包括所寻找目标的一般标记、要填补的空隙,以及要达到的目的。第三步,使问题情境中的命题与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以激活有关背景观念和先前所获得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以解决问题的命题或假设的形式重新进行组织或转换。第四步,必要时,需对假设作连续的检验,并对问题再作明确的阐述,即检验假设。第五步,将成功的答案组合到认知结构中,然后把它用于手边的问题或同类问题的新的陌生的例子,即产生迁移。
2、波利亚的解决问题四步说。(1)弄清问题;(2)拟定计划;(3)实施计划;(4)回顾。
3、伍兹的问题解决六步说。(1)增强动机,坚定信心;(2)弄清问题;(3)探索问题;(4)拟定计划;(5)实施计划;(6)回顾。
(二)启发式思维策略。启发式策略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学习者要培养的重要思维策略。
1、简化法。简化法指省略课题的无关情节及枝节,以概括的语言或简明的方式把问题抽象为一种简单的形式来解决。2、手段——目的分析法。手段——目的分析法即指人们认识到当前问题与所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着差异,把 要解决的问题划分为一系列子目标,通过逐个解决子目标而减小差异,缩短距离,达到最终问题的解决。3、联想法。联想法即指根据当前问题,联想以前自己解决过的在结构上与之相同或类似的问题,并借用该解决思路来解决当前问题。3、逆向推理法。逆向推理法就是从目标出发逐步反推。4、相似思考法。相似思考法是指根据与目标的相似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专家与新手解决问题的思维策略差异。(1)推理方式有差异。专家倾向于“由前向后”推理,往往从最能包括已知量的公式或策略开始;而新手往往采取“有后向前”的策略推理。
(2)生成、运用策略有差异。(3)选择信息有差异。(4)利用形象化思考方式有差异。(5)信息加工的策略有差异。(6)对思维过程监控的意识有差异。
(四)思维策略训练。
二、创造性思维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特点。(1)思维的独特性;(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敏锐性;(4)思维的连动性。一是纵向连动,发现一种现象后,能迅速探究出原因;二是逆向连动,看到一种现象后,立即想到它的反面;三是横向连动,发现一种现象后,能联想到与之相似、相关的事物。(5)思维的突发性。(6)思维的整体性。
(二)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形式。1、联想思维;2、直觉思维;3、灵感思维;直觉与灵感的不同:(1)虽然两者都是一瞬间迅速解决问题,但灵感是对某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之后突然产生的领悟或理解。(2)灵感是问题解决的终点,直觉则只是找到解答问题方向与途径,尚处于问题解决的起点。(3)灵感的产生常常以某一偶然事件作“触媒”,而豁然贯通。
(三)创造性思维方法。1、集体激励法 。集体激励法即象暴风骤雨一样给头脑以猛烈的冲击,碰撞出思维的火花。2、类比思考法。类比思考法是根据两对象的相似关系受到启发而产生类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3、对立思考法。对立思考法即指从已有食物、理论或经验等完全对立的角度来思考,使问题得到创造性解决的一种思维方法。4、转换思考法。转换思考法即指通过食物之间的转换,而使本事物最终获得解决的一种方法。5、分合思考法。分合思考法是将思考对象的有关部分将它们分开或合并,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的思维方式。
(四)创造性思维障碍的排出。(1)“先入为主”效应。(2)强刺激的影响;(3)中间状态与目标相似性的干扰;(4)暗示效应;(5)多余刺激的干扰;(6)“功能固着”障碍。
(五)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创造性环境;
2、塑造创造性人格;(1)保护儿童的好奇心;(2)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理;(3)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4)鼓励幻想;(5)鼓励与有 创造性的人接触。
3、训练发散思维。(1)用途扩散;(2)结构扩散;(3)形态扩散;(4)方法扩散。4、培养非逻辑思维。(1)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提倡大步骤思维。(2)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培养学生善于把不同事和物与所探索的问题联系起来。(3)加大思维的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4)创造让学生大胆探索与猜测的机会;(5)培养学生构建整体观念的能力。(6)训练学生善于抓住“一闪之念”。总之,创造性的培养,需要从多方面协同进行,产生“整体效应”,效果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