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每个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理解和接纳自己的爱人,并且不断寻找这种情感联结的证据,渴望从爱人身上获得亲近和回应。
感想:这是我们需要的,也是我们要给予的。给予理解,给予接纳。
笔记:有人说,爱一个人的感觉,就是你有了盔甲,也有了软肋。如果说盔甲是爱给人带来的安全感和归属感,那软肋就是把伤害自己的权力给了对方。
感想:有盔甲,有软肋,才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
笔记:他发现,孩子被迫跟母亲分离后,会依次产生三个不同阶段的反应:抗议、绝望和疏离。
感想:抗议:不接受现状,哭闹
绝望:接受现实,自暴自弃
疏离:重新建立信念,重新生活。
他不再对任何人产生依恋,却把糖、玩具或食物看得越来越重,就好像他明白在情感上依赖一个人是危险的、不可靠的,因此宁愿去依赖可控的物质。
受过伤后,不再相信。
笔记:“怕”所主导的第一种亲密关系类型是“融合”。
感想:主动融合,表现为控制。这种关系的逻辑是“因为两个人是一体的,所以对方应该听我的,所作所为都应该符合我的想法,否则我就会生气,用我的方式来纠正对方的行动、感受和想法”。
被动融合,表现为讨好和服从。这种关系的逻辑是“因为两个人是一体的,所以我就都听对方的,压抑自己的需要、愿望和想法,两个人之间的差异是危险的,必须保持一致”。
关系过于紧密就像身处一所小房子,别人的感受变成你的感受,别人的一举一动也会影响你的反应,反之亦然。两个人怎么都腾挪不开,最终就会想方设法走出这个狭窄的空间,离开这段融合的关系,重新找回自我的自由。
笔记:“怕”所主导的第二种亲密关系类型是隔离。
感想:“独立”是我能够对对方产生依恋,也能享受个人自由的空间。“隔离”更像是不自觉地避免对他人产生依赖,从而避免受伤。
将“隔离”作为防御机制的人,很少有情感性的回应和互动,正如孩子因为离开父母而变得冷漠和疏离。
这正是“怕”和“爱”最大的区别:爱的时候,我们可以信任感觉,跟着感觉行动。一旦怕了,感觉就会被屏蔽,我们只能根据外在的一些规则来行动。
相比于感觉,规则是可控的。理性和逻辑是可依赖的规则,更可控。
//END//
愿你我都能做一个自己喜欢的人
Follow Me
网友评论